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斌

作品数:48 被引量:81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空气质量
  • 16篇环境空气
  • 15篇环境空气质量
  • 11篇污染
  • 6篇空气质量监测
  • 6篇PM
  • 5篇PM2
  • 4篇点位
  • 4篇颗粒物
  • 4篇空气质量标准
  • 4篇环境空气质量...
  • 4篇大气污染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酸雨
  • 3篇气象因素
  • 3篇污染物
  • 3篇空气污染
  • 3篇环境空气质量...
  • 3篇环境空气质量...

机构

  • 48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沈阳市环境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东省环境监...
  • 1篇石家庄市环境...
  • 1篇安徽省环境监...
  • 1篇国家环保局
  • 1篇邯郸市环境监...
  • 1篇海南省环境监...
  • 1篇邯郸市环境监...

作者

  • 48篇王瑞斌
  • 21篇李健军
  • 14篇孟晓艳
  • 14篇解淑艳
  • 13篇王帅
  • 11篇杜丽
  • 8篇郑皓皓
  • 8篇丁俊男
  • 7篇赵熠琳
  • 7篇李钢
  • 6篇潘本锋
  • 6篇王晓彦
  • 5篇张欣
  • 5篇刘冰
  • 4篇王明霞
  • 4篇李亮
  • 3篇汪巍
  • 3篇石峰
  • 3篇余予
  • 2篇钟流举

传媒

  • 15篇中国环境监测
  • 8篇环境与可持续...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监控与预...
  • 2篇环境保护
  • 2篇环境科技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甘肃环境研究...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2013中国...
  • 1篇第七届全国大...
  • 1篇全国酸雨对大...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15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8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一五”大雾天气影响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2006至2010年五年间,我国总共发生较大尺度的大雾天气过程约500次,每年发生的次数范围在70-200次之间,平均每年90次左右。根据2005年建成较完整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网后的监测数据分析,2006—2010年期间,影响113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大雾天气过程次数范围在每年18-45次之间,平均每年30次左右,总计150次。在此期间,影响113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大雾天气过程累计的影响时间总计297天,平均在每年60天左右。影响环保重点城市的大雾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11、12和1月,其中11月最多,占全年雾日数的12.8%。在大雾的天气条件下,113个重点城市总共的超标天次平均每年在370天次左右,每年范围在184-547天次之间。大雾受静稳天气影响,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加剧。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雾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每年大雾天气过程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尤其在秋冬季对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造成了大范围的影响。大雾天气是一种天气现象,需要加强预测预报,同时提前做好防范,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进一步节能减排,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王玮李健军靳伟丁俊男王晓彦王帅王瑞斌
关键词:大雾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空气污染
2006─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45
2012年
利用2006─2010年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分析了大气ρ(SO2)、ρ(NO2)和ρ(PM10)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ρ(SO2)和ρ(PM10)呈下降趋势,ρ(NO2)变化不显著.从季节变化看,ρ(SO2)、ρ(NO2)和ρ(PM10)均呈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从浓度谱分布看,全国大气中ρ(SO2)、ρ(NO2)和ρ(PM10)分别集中在0~0.150、0~0.100和0~0.250 mgm3范围内,ρ(SO2)和ρ(PM10)谱峰区间逐渐向低浓度范围偏移,高浓度事件逐渐减少,表明SO2和PM10污染得到较明显的控制,而ρ(NO2)谱峰变化不大.从浓度变化看,山西ρ(SO2)、ρ(NO2)和ρ(PM10)下降最明显,年变化率分别为-11.2、-3.6和-14.2μgm3;青海ρ(SO2)、山东ρ(NO2)和ρ(PM10)的上升趋势最明显,年变化率分别为4.4、2.7和4.5μgm3.
孟晓艳王瑞斌张欣李健军李钢
关键词:SO2PM10
我国PM2.5手工标准重量法测定误差评估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按照《环境空气PM1.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的要求,由三个实验小组采用3台小流量手工采样器,对环境空气中的PM25浓度同时进行监测,分析所得结果之间的相对偏差,结果表...
潘本锋杜丽李钢王晓彦孟晓燕王瑞斌李健军
关键词:PM2.5重量法
我国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达标统计要求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制定颗粒物达标统计要求的原则,利用我国120个城市2005~2012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实际监测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法、比例反推法和控制图法对我国不同地理区划城市的颗粒物达标统计要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我国城市PM10浓度达到年均值标准时,大多数城市PM10日均值的达标率均在95.0%以上,平均为97.1%;其中华北、西北地区城市的平均达标率为96.3%,东北地区城市平均达标率为96.6%,华东、中南地区城市平均达标率为97.2%,西南地区城市平均达标率为98.1%.当我国PM10达标统计要求等于97百分位数时,日均值标准和年均值标准的控制力度基本匹配,当达标统计要求高于97百分位数时,日均值标准成为控制性标准,反之年均值标准成为控制性标准.综合考虑我国城市PM10浓度统计特征、百分位数的稳健性和对人体健康的保护性等各方面因素,我国宜选择95百分位数作为我国目前的PM10和PM2.5的日均值达标统计要求.
王帅丁俊男王瑞斌李健军孟晓艳杨彬林宏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颗粒物达标率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管理被引量:15
2003年
针对目前我国监测站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发展和管理现状,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档案十分必要。
刘方李钢王瑞斌
关键词: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档案环境监测
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_(2.5)的去除效应分析被引量:62
2012年
通过对北京地区几次典型降水、降雪、大风等天气事件过程中大气PM2.5质量浓度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了降水、降雪、大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依次为风、降雪、降雨。
潘本锋赵熠琳李健军王瑞斌
关键词:PM2气象因素
PM_(10)颗粒物采样器对比测试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在参考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颗粒物监测仪器对比分析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时空对PM10采样器的影响,为颗粒物采样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付强王瑞斌郑浩浩张艳霞张学文
国家环境大气监测背景点位设置研究
王瑞斌李健军王玮翟崇治郑皓皓杜丽解淑艳孟晓艳杨小阳余家燕向运荣刘兰忠刘筱杨良岳平张榆霞和学强钟流举刘冰张欣李钢石峰李礼谢东海陈海廖云飞霍海燕高梦冉
"国家环境大气监测背景点位设置研究"项目组密切跟踪了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进行了充分的科学调查、监测实验和项目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大气背景点位选址原则和规范;通过对国内外多种仪器的实验测试,选定了适用于国家背景站和区...
关键词:
关键词:大气监测数据传输系统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思考及建议被引量:15
2013年
我国目前业务上广泛应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对环境管理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但随着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出现,现行评价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凸显出来。阐述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并对现行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更好地说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可能的风险,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应颁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适时增加评价项目,将短期与长期评价相结合、综合污染指数与最大污染指数相结合,并增加对区域污染的评价、扩大评价范围,更好地环境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
孟晓艳王帅王瑞斌杜丽丁俊男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我国NOx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现状及建议
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Nox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现状,介绍了NOx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和分析方法等,并提出几点建议。
解淑艳李健军孟晓艳石峰刘冰王瑞斌
关键词:环境检测氮氧化物排放标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