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志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浆
  • 4篇血浆置换
  • 4篇血液
  • 4篇衰竭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灌流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血液灌流
  • 2篇吸附柱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 2篇灌流治疗
  • 2篇红素
  • 2篇肝衰竭患者
  • 2篇高胆红素
  • 2篇高胆红素血症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段志文
  • 4篇李武
  • 3篇范晶华
  • 2篇李鲜丽
  • 2篇王宏图
  • 1篇杨微波
  • 1篇迟晓伟
  • 1篇晁春梅
  • 1篇董伟群
  • 1篇杨春霞
  • 1篇杨莉
  • 1篇李毅
  • 1篇张艳梅
  • 1篇张晓敏
  • 1篇周菊
  • 1篇陈红英
  • 1篇王有芬

传媒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液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PE)的组合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分层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与肝病科收治的ACLF患者共272例,分为小剂量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液灌流(HP)组(n=190)和单纯内科治疗组(n=82)。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按《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分层(前期、早中期、晚期或A、B、C型),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12周(短期)、48周(长期)的一般情况及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小剂量PE联合DPMAS/HP与单纯内科治疗均能降低ACLF患者的ALT、AST、TBil、血氨水平,升高Alb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比单纯内科治疗组能更好地清除ALT、TBil和血氨,改善Alb,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后能显著降低胆汁酸、IN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ELD评分,升高血小板与白细胞比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单纯内科治疗不能改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单纯内科治疗组相比,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能降低ACLF患者短期病死率,尤其是能显著降低前期、早中期、A型患者短期病死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组中,前期患者短期/长期病死率均显著低于晚期,A型患者短期/长期病死率均显著低于C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具有较好的
鲁杰李顶春刘叶袁琳娜段志文李武
关键词:血浆置换
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 探讨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找出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薄弱环节,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1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输血不良反应组(阳性组),以本院同期接受输血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的无输血不良反应的64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为对照组(阴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阳性组中男性31例(占50.8%)、女性30例(占49.2%),年龄1~92岁,有输血史的3 9例(占63.9%)、无输血史的22例(占36.1%),45例发血至输血开始时间≥30 min(占73.8%);对照组中男性34例(占53%)、女性30例(占47%),年龄1~85岁,有输血史的44例(占68.8%)、无输血史的20例(占31.2%),25例发血至输血开始时间≥30min(占39.1%),两组在性别、年龄、输血史方面具有可比性;阳性组中,发生过敏反应35例(57.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0例(32.8%)、过敏反应合并非溶血性发热反应6例(占9.8%);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27%(61/22789).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占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49.2%、50.8%、0.结论 性别、年龄、对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与所输注的血液成分相关;发血至输血开始时间≥30 min与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加强输血患者过程监督、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段志文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血液成分
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8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氨(NH3)、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尿素氮(BUN)及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80例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62例临床症状以及化验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血清中TB、ALT、AST以及NH3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TP较术前无明显变化,ALB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较术前降低,PT缩短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李毅董伟群段志文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血浆置换
血清PCT与炎症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及其相关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WBC以及N%水平均较非感染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PCT、hs-CRP、WBC以及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和N%对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菌15株为主,占65.22%。结论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血液检测可表现出明显的PCT水平升高,而PCT联合N%可作为判断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血液指标。
张艳梅范晶华段志文范蕊璿李武
关键词:肝硬化降钙素原细菌感染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各型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急性、亚急性或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亚急性或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出150例并分为3组,一组患者采取血浆置换(PE)疗法,另一组患者采取双重血浆吸附(DPMAS)疗法,第3组患者采取PE联合DPMAS治疗。3组均治疗3次后比较临床疗效和肝功能。结果单用PE和DPMAS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O%(28/50)比58.0%(29/50),P〉0.05],而PE联合DPMAS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PE和DPMAS组[90.0%(45/50)比56.0%(28/50)、58.O%(29/50),均P〈0.05];单用PE和DPMAS组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E联合DPMAS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较单用PE和DPMAS两组明显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u,U/L):121.5±110.2比143.2±126.5、147.3±122.7,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172.5±146.8比193.6±170.2、189.2±171.5,总胆红素(TBil,μmol/L):277.3±112.4比301.3±132.7、297.4±134.5,白蛋白(Alb,g/L):22.3±2.5比36.7±3.7、35.6±3_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2.7±17.5)%比(57.8±25.4)%、(55.2±25.6)%,均P〈0.05]。结论PE与DMPAS对治疗急性、亚急性或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如果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段志文武杨屏范晶华李武
关键词:血浆置换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灌流(PP)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科治疗的肝衰竭患者46例为观察组,行PE联合PP治疗;以2007年1月~2008年5月治疗的肝衰竭患者46例为对照组,行单纯PE治疗。采用日本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3%和93.47%)均明显高于单纯PE组(21.74%和7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INR、NH3、CRP、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308.3±35.3)μmol/L、(1.6±0.2)、(214.3±22.7)μmol/L、(7.4±1.1)mg/L、(1128.3±345.3)ng/L和(115.5±12.0)ng/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6.1±38.4)μmol/L、(1.9±0.8)、(267.5±26.1)μmol/L、(10.3±1.3)mg/L、(2012.3±318.4)ng/L和(184.3±20.1)ng/L,P〈0.05】;观察组ALB水平为(34.3±4.9)g/L,明显高于对照组【(31.4±3.9)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有助于清除炎性因子,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范晶华陈红英王宏图段志文李鲜丽晁春梅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炎性因子
HBV基因型、变异、C-myc蛋白与HCC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了解HBV病毒基因型、变异位点1762/1764和1896、c-myc蛋白与肝细胞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及测序法检测ASC、CHB、LC和HCC患者共78例血清标本的HBV基因型...
毛美艳杨春霞段志文李鲜丽迟晓伟周菊王宏图杨微波
文献传递
胆红素吸附柱对高胆红素血症的吸附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柱对胆红素吸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89例高黄疸病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14例,年龄19~60岁之间;体重在39~81kg之间。89例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胆红素吸附柱治疗,并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PTA)、血常规、电解质、炎性因子及治疗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柱吸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总胆汁酸(TBA)相比于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变化幅度分别为136.84±7012、73.57±42.78、62.81±45.79、41.20±18.32μmol/L,其变化值经wilcoxon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柱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能显著降低体内胆红素而改善肝功能及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段志文邓龑武杨屏
关键词:血浆胆红素吸附柱高胆红素血症
血源紧张条件下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探讨在血源紧张条件下采用半量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肝衰竭患者接受半量PE联合DPMAS(对照组),另40例接受更少量PE联合DPMAS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144.6±69.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8±65.4)μmol/L,血清ALB水平为(30.3±5.2) 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5±5.2) g/L(P<0.05);经过2周内科综合治疗后,患者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较前明显好转,PTA较前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8,P>0.05);在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发生皮疹、低血糖和口唇周围麻木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少量血浆PE联合DPMAS治疗肝衰竭早中期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张秀灵段志文杨瑞东张晓敏杨莉杨海秋李武
关键词:肝衰竭
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考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护理方式与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在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这种组合式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后经血液灌流器(MG-350)吸附后再通过胆红素吸附柱回输至体内。观察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血常规、电解质、炎性因子及治疗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接受该吸附系统治疗后其体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的下降幅度为(189.93±95.14)、(106.57±60.71)、(87.81±58.39)、(64.84±26.30)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检查指标及部分临床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因此,血浆分离灌流方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段志文邓龑武杨屏
关键词:血浆血液灌流器高胆红素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