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淑敏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米非司酮
  • 5篇非司酮
  • 4篇蛋白
  • 3篇药物流产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流产
  • 3篇糖蛋白
  • 3篇肿瘤
  • 3篇滋养叶细胞
  • 3篇流产
  • 2篇滋养细胞
  • 2篇滋养细胞肿瘤
  • 2篇细胞肿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滋养细胞
  • 2篇恶性滋养细胞...
  • 2篇P糖蛋白
  • 1篇滴度
  • 1篇血浆

机构

  • 6篇唐山市丰南区...
  • 2篇天津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宁淑敏
  • 6篇董林林
  • 6篇邓秀莲
  • 2篇杨会英
  • 1篇曹武奎
  • 1篇陈静
  • 1篇张玉荣

传媒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药物与人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2015年
目的:针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8例人工流产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另选取28例人工流产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手术流产。收集观察组药物流产的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P-gp染色,并与对照组绒毛组织同样条件下的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察组药物流产绒毛上皮的P—gp表达90%(P〈0.01)呈弱阳性,而对照组手术流产的绒毛全部表达呈弱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能抑制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提示其可作为滋养肿瘤化疗的增效剂用于临床治疗。
王玖珍邓秀莲宁淑敏李林权董林林
关键词:P-糖蛋白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手术流产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孕妇32例作为观察组,将选取为手术流产孕妇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法分别对2组的绒毛组织p糖蛋白进行染色,判定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绒毛组织p糖蛋白染色的强阳性率为3.12%低于对照组的96.43%,观察组弱阳性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抑制滋养液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因此米非司酮很可能用作临床滋养肿瘤化疗的增效剂。
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
关键词: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手术流产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人工流产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法分别对2组的绒毛组织p糖蛋白进行染色,观察2组染色效果。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绒毛组织p糖蛋白染色的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弱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抑制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因此米非司酮很可能能成为临床滋养肿瘤化疗的增效剂。
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
关键词: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手术流产滋养叶细胞P糖蛋白
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82例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应用同样的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组间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以及造血功能异常等反应)差异,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米非司酮辅助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的化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但对不良反应率降低作用不显著。
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
关键词:米非司酮化疗增效剂
针对性化疗方案应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对性化行方案应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首先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期,低危患者给予单药化疗.高危患者给予联合化疗及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仅采用单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P方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相近,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化疗方案应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玖珍邓秀莲宁淑敏李林权董林林
关键词: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梅毒产妇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对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探讨梅毒感染产妇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对乳汁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并且产后进行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梅毒产妇共360例,按入院时RPR滴度分两组,即RPR高滴度组(RPR≥1∶4)和RPR低滴度组(RPR<1∶4)。利用梅毒螺旋体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产后乳汁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分析两组血液及乳汁的化验结果,了解孕期血清RPR及驱梅治疗对乳汁梅毒抗体的影响。结果 360例产妇中,RPR高滴度组170例,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ELISA阳性者114例;RPR低滴度组190例,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ELISA阳性者63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1,P<0.01)。另外,在高滴度组的170例产妇中,有79例孕期驱梅治疗后RPR滴度下降达到4倍或以上(治疗有效组),其中56例产后化验乳汁梅毒抗体ELISA阳性(阳性率70.89%);剩下91例孕期驱梅治疗后RPR滴度下降不足4倍(治疗无效组),此91例产后化验乳汁梅毒抗体ELISA均阳性(阳性率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42,P<0.01)。结论 血清RPR滴度高的梅毒产妇,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概率较高;孕期驱梅治疗对降低乳汁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影响。
郝金玉宁淑敏陈静国心杨会英郝晶毕红影吕妍妍曹振兰郝振云施艳莉曹武奎
关键词:乳汁
HBIg联合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替比夫定对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该院产科门诊收集的330例HBs Ag阳性、HBV-DNA定量≥1×106copies/ml孕妇分为研究组(246例)和对照组(84例),研究组孕妇分别于孕第28、32、36周注射200 IU HBIg,同时口服替比夫定至分娩,对照组孕妇仅注射HBIg,未口服替比夫定。两组新生儿均出生后注射200 IU HBIg,分别于出生后6 h、第1个月、第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10μg,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及出生1年后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对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1 min Apgar、性别等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8.727,P=0.003),研究组新生儿的HBV-DNA阳性率为1.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χ2=18.893,P=0.000),研究组新生儿的HBs Ab阳性率为22.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χ2=13.205,P=0.000),研究组的HBs Ab阳转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χ2=6.281,P=0.012)。结论:HBIg联合替比夫定能够有效阻断高病毒载量HBs Ag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
杨会英宁淑敏张玉荣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表面抗原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米非司酮作为化疗增效剂作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作为化疗增效剂作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采用同样的药物联合化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服米非司酮,跟踪随访3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全部缓解率(CR)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骨髓和胃肠道反应的不良反应中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作为化疗增效剂作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明显提高化疗效果,但对不良反应减弱作用不显著。
邓秀莲宁淑敏王玖珍李林权董林林
关键词:米非司酮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