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草地
  • 3篇放牧
  • 2篇气候
  • 2篇绵羊
  • 2篇牧草
  • 2篇放牧系统
  • 1篇地下害虫
  • 1篇羊毛
  • 1篇羊毛细度
  • 1篇养分
  • 1篇越冬
  • 1篇越冬试验
  • 1篇杂种
  • 1篇杂种绵羊
  • 1篇三叶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型
  • 1篇生态学
  • 1篇土壤

机构

  • 11篇甘肃草原生态...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李向林
  • 4篇蒋文兰
  • 2篇张汉武
  • 1篇闫景彩
  • 1篇邓菊芬
  • 1篇鲁挺
  • 1篇袁庆华
  • 1篇张荣
  • 1篇刘兴元
  • 1篇游杰

传媒

  • 5篇草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1篇国外畜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西高原绵羊放牧系统的改良被引量:3
1992年
摘要:黔西高原海拔区是南方主要绵羊产区之一,但目前集约型羊场和农户小规模羊群的草地利用效率与家畜生产性能均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其原因之一,是现行放牧系统本身的制约影响。现系统的产羔期在冬季,这就使草地的季节生长模式与家畜的牧草需要模式不能很好地平衡,从而影响系统的效率与产出。产羔期改在春季时,可使草地的牧草供求平衡、载畜能力、牧草利用效率及管理的灵活性提高到新的水平,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产出。
李向林
关键词:绵羊放牧系统
贵州威宁草业发展探讨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论述了贵州高原西部的威宁县草业发展的自然条件。通过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分析,就其草业发展的若干生态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草业发展的优势条件。通过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气候条件的比较,提出了草业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李向林刘兴元
关键词:草业
控制放牧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被引量:10
1993年
引言放牧是人类生产食物和纤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科学已经高度发展,但利用家畜放牧来获得人类所需的产品,仍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在英国冬季舍饲的畜牧系统中,动物营养的70%~75%左右来源于放牧利用的草地,而在新西兰这个以草地畜牧业为支柱性产业的国家。
李向林袁庆华
关键词:放牧系统
贵州高原威宁草地地下害虫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报道了贵州威宁草地地下害虫的种类组成及其为害。研究结果表明,蛴螬为优势种类,在不同草地类型中,人工草地受害最烈。黑光灯诱集成虫的效果最佳。
鲁挺李向林游杰闫景彩邓菊芬
关键词:草地地下害虫害虫
通过羊群宿营建植改良草地的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报道了在贵州高原山地条件下通过绵羊夜间宿营的方法建植改良草地的研究。结果表明,羊群宿营不仅能较彻底地清除原有饲用价值不高的植被,而且大幅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使播种的优良牧草得以成功建植。鸭茅、黑麦草和白三叶均为改良草地的宜植草种,而其中尤以鸭茅为最适禾草。7.2羊·夜/m2的宿营载畜率具有最佳草地建植效果。
李向林蒋文兰
关键词:土壤养分改良草地
产羔期、补饲水平对考力代羊生产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1994年
为了研究草地一绵羊系统中草畜供求间的动态平衡,寻求在人工草地放牧条件下适宜的产羔时期及在此时期给产羔母羊的合理补饲水平,1990~1993年,在贵州省威宁县灼甫联户示范牧场进行了两期产羔期及补饲水平对绵羊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产羔期的改变,导致了母羊及羔羊体重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出母羊体重对其生产、繁殖性能的重要性。春羔母羊配种前体重较之冬羔母羊提高9.75kg,两者产羔率分别为139.2%和116.1%。春羔母羊较高的双羔率导致了春羔母羊较之冬羔母羊更低的繁殖成活率(分别为91.2%和104.7%)。断奶时,春羔较之冬羔体重高5.25kg,但断奶以后这种优势即消失了。补饲水平的差异对母羊及羔羊体重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牧草丰富的条件下表现得并不很强烈。
张荣蒋文兰李向林
关键词:产羔期补饲考力代羊繁殖性能
牧草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被引量:20
1993年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建立了牧草生态气候评价模型。其原理是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拟合各种典线,用模糊集合的概念与方法分析牧草生态,评价牧草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过程,进而进行品种区域规划,确定引入牧草的适宜种植区,为生产部门提供迅速的参考信息。通过红豆草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分析评价,证明用这一方法体系进行牧草的地理分布和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指导牧草生产管理,是可行和有效的。
李向林
关键词:气候红豆草牧草生态学
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40
1993年
本试验中,放牧绵羊对草地的实际利用率(采食率)各为40%、60%、70%、80%左右以及适时刈割这五种处理方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全年产量和植物组分动态等均产生了明显的处理效应。试验期内(1987~1989年),连续刈割条件下,草群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草比例逐年下降,而红三叶草比例逐年上升;中等偏高的放牧强度(实际利用率为70%左右)下,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相对稳定,豆、禾比率保持在1:2左右;放牧本身有降低红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的作用,各放牧处理中红三叶比例仅达10%左右。在实际放牧强度为40%~70%的范围内,草地牧草产量较高(各年份情况相似),其中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草地产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明显降低了草地牧草产量,并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年度间变化。本试验中,割草处理产生的综合效应与过度放牧强度类似。不同放牧强度对春、夏、秋各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都产生了极显著处理效应,春、秋二季,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夏季以割草处理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下,春、夏、秋季测得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适牧处理。本试验为当地选出的适宜放牧强度是实际利用率为60%左右,相应的牧后地上牧草剩余量约为900公斤干物质/公顷左右。
蒋文兰李向林
关键词:混播草地
白三叶气候生态型聚类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白三叶在我国的气候生态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白三叶野生种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新疆和吉林等省均发现有分布.本文将我国的野生白三叶分为七个具有不同生态气候适应性的类型.研究表明,白三叶对光、温的适应幅度较广而对水分的适应幅度较窄.通过对野生白三叶不同生态型的栽培驯化,在我国扩大现有白三叶栽培范围是可能的.
李向林蒋文兰
关键词:白三叶生态型
贵州高原人工草地上的绵羊放牧越冬试验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研究了绵羊在贵州高原人工草地上的放牧越冬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杂种绵羊冬春季节在足够的优质豆科、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纯放牧,其体重、羊毛细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亦说明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是发展养羊业的重要措施。
张汉武李向林陶肖君吴道全付照武
关键词:杂种绵羊人工草地放牧羊毛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