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乐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肝炎
  • 1篇蛋白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毒性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教学
  • 1篇多媒体教学模...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学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浆置换治疗
  • 1篇血清
  • 1篇医院感染

机构

  • 10篇黄冈市中心医...
  • 1篇黄冈职业技术...

作者

  • 10篇陈乐
  • 7篇汪艳
  • 4篇张群威
  • 2篇孙捷
  • 1篇任志红
  • 1篇周瑶
  • 1篇梅雨珍
  • 1篇李海海
  • 1篇倪浩
  • 1篇任志宏
  • 1篇周易

传媒

  • 4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频和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常频和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早产NRDS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CMV组),另5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HFOV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结果 1HFOV组治疗48 h后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CMV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FOV组治疗8 h、24 h、48 h后Pa O2、OI、Pa CO2水平较CMV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FOV组慢性肺疾病、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愈率为98.0%,明显高于CMV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陈乐汪艳张群威孙捷曾耀光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常频机械通气
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急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及其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以组胺为气道激发剂,采用气道反应性测定仪测定的40例支气管哮喘(A组)、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B组)及40例急性支气管炎(C组)儿童气道反应性变化及肺功能水平。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及MMEF%,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儿气道激发试验均为阳性,C组患儿气道激发试验阳性率为15.00%;3组患儿基础呼吸阻力(Rrscont)和基础呼吸传导率(Grscont)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反应阈值(Dmin)和反应阈浓度(Cmin)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对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鉴别和指导治疗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张群威陈乐任志红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
丙型肝炎病人丙肝病毒RNA载量、肝脏纤维化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考察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丙型肝炎中的表达水平,分析25(OH)D与丙肝病毒RNA(HCV RNA)载量、肝脏纤维化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关系。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病人2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正常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荧光定量PCR仪测定HCV RNA载量,采用肝脏纤维化指数(Fibrotest分级)进行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观察组ALT和AST、GG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50~≤75 nmol·L^(-1)项下25(OH)D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清25(OH)D与HCV RNA载量呈负相关(r=-0.922,P<0.01),血清25(OH)D与Fibrotest分级呈负相关(r=-0.957,P<0.01)。结论 25(OH)D是丙肝的保护因素,临床对丙肝病人适当补充25(OH)D或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汪艳陈乐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L-10/IL-17表达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根据听诊是否存在哮鸣音将其分为喘息组(n=70例)和非喘息组(n=8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检测入选儿童外周血IL-17和IL-10水平,检测仪检测患儿呼气高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10、IL-17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喘息组IL-17显著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且非喘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喘息组IL-10显著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且非喘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喘息组PEF、FEV1和FEV1/FVC显著低于非喘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10与PEF、FEV1和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05),IL-17与PEF、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会出现IL-10/IL-17异常,且IL-10/IL-17与肺功能存在相关性。
张群威任志宏程力平陈乐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白介素10白介素17肺功能
肝超声造影监测和早期诊断微小肝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肝超声造影监测和早期诊断微小肝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为肝超声建影监测和早期诊断微小肝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40例肝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640例患者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监测,确诊有40例微小肝癌患者,分析比较患者病灶大小与造影时间的关系,分析比较常规超声不同回声类型病灶和超声造影时相。结果:640例肝癌患者诊断出微小肝癌患者40例,其中病灶直径≤1.0cm的14例,直径1.1-20cm的26例,两者之间的动脉期增强平均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平均时间.直径1.1-2.0cm明显要快,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回声与高回声相比,病灶造影消退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回声与低田声相比消退时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和趋造影对微小肝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监测和早期诊断.能及时发现并确定患者的病灶,及时进行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汪艳陈乐吴春苏
关键词:合并心血管疾病微小肝癌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住院科室医院感染中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对比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住院科室医院感染中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ICU住院患者(110例)和普通病房住院治疗患者(562例)的516份送检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对其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57例患者的病原学标本中检出阴沟肠杆菌,ICU与普通病房患者阴沟杆菌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阴沟肠杆菌65株,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切口分泌物和伤口分泌物,构成比分别占64.6%、7.7%和6.2%;ICU分离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氯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100.0%、75.0%、75.0%和75.0%,普通病房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3%和92.5%,所有菌株对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ICU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普通病房分离的菌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ICU,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较强,且IC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要高于普通病房分离株,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汪艳陈乐周易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索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D)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小儿神经科临床收治的27例VE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3例非脑炎患儿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P-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血清SP-D(13.01±1.43)μg·L-1、脑脊液SP-D(13.39±1.61)μg·L-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VE患儿恢复期血清SP-D(15.10±1.69)μg·L-1、脑脊液SP-D(15.87±1.72)μg·L-1与急性期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VE患儿恢复期脑脊液有核细胞数(15.93±1.83)×106·L-1及脑脊液蛋白含量(0.23±0.02)g·L-1与急性期时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SP-D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检测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对诊断病毒性脑炎及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陈乐汪艳张群威孙捷曾耀光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脑脊液血清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E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肾功能,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87%(104/124)和51.39%(37/7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性(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C、ALB、PTA、CH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L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C、PTA、CH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B、TC、PTA、CH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年龄、肝炎临床分期、肝硬化及PTA是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肾功能;患者年龄、肝硬化、肝炎临床分期和PTA是影响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
汪艳陈乐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功能肾功能
“PBL+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PBL+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教学模式对提升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医院儿科实习的197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实习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将所有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99人,接受“PBL+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探究组;另一组98人,接受常规带教模式,为常规组。对比两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的操作技能成绩和理论知识成绩、自我评估评分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情况。结果:(1)探究组实习生的操作和理论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2)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各项教学效果评估情况,探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PBL+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各项成绩,值得广泛推广。
倪浩梅雨珍周瑶李海海陈乐
关键词:儿科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模式临床思维能力实习生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率,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1)1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存活64例,死亡86例,3年生存率为42.67%,死亡率为57.33%。(2)单因素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数目多、门脉癌栓、肿瘤直径大、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汪艳陈乐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