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宁
- 作品数:25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布美他尼拮抗NKCC1减弱七氟烷对幼鼠大脑的神经毒性作用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幼鼠海马组织PARP-1的表达、GABA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与远期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布美他尼(Bumetanide)拮抗NKCC1受体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作...
-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 关键词:七氟烷布美他尼
- 文献传递
- 布美他尼拮抗NKCC1减弱七氟烷对幼鼠大脑的神经毒性作用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幼鼠海马组织PARP-1的表达、GABA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与远期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布美他尼(Bumetanide)拮抗NKCC1受体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
-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 关键词:七氟烷神经毒性Γ-氨基丁酸A受体布美他尼
- 文献传递
-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索被引量:14
- 2016年
- 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试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教育和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轨。因为两者培养点、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此项"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而且,能够有效控制"重科研、轻临床"的培养现状,解决相关法律法规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之间的矛盾。但是,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临床轮转质量低下又是不能忽视的不足。加强理论学习、严格考核制度、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导师监督,将有效提高"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推进和完善。
- 安立新谢思宁
- 关键词:可行性
-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出生7天幼鼠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同时观察七氟烷对幼鼠不同脑区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
- 谢思宁叶虹安立新李俊发
- 关键词:七氟烷幼鼠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 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CAS手术患者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组(T组)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TEAS;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术前、术后30min、术后1d的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30min、术后1d高灌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体评估量表(GES)评分。结果术后30min A组和T组Vm明显慢于C组(P<0.05)。术后30min C组出现高灌注患者有7例(25.0%),明显高于A组的1例(3.7%)和T组的0例(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GES评分明显改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针刺及TEAS复合局麻应用于CAS手术,可减少CAS患者术后脑血流一过性增加,降低术后30 min高灌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
- 赵春美谢思宁安立新
-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脑血流脑神经功能
- 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麻醉管理:基于国内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
- 2022年
- 目的调查国内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的麻醉管理现状,进而为优化DBS手术麻醉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问卷制作软件设计线上问卷调查表,设置医院名称、性质,开展DBS手术时间和数量,不同手术阶段的麻醉方式、药物选择和气道管理,术后谵妄和苏醒延迟发生率等38道题目,并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来自全国36家三级医院的有效问卷59份。目前国内开展DBS手术的医院分布并不均衡,虽然很多医院开展DBS手术时间超过5年,但医院每年开展DBS手术的数量差异很大,该手术麻醉管理策略方面各医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调查初步反映了国内DBS手术麻醉管理存在较大改进空间,麻醉医师应当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和DBS手术麻醉管理的特殊需求,未来有必要加强国内医院间合作,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循证医学质量。
- 陈良谢思宁李享佳卉童媛媛杨宛凝韩如泉熊蔚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麻醉
- 针刺辅助全麻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全身麻醉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脑血流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IS)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A组)19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18例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15例。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治疗30 min后、术后30 min、术后1天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IHSS、mRS评分。结果 3组PCA术前、术后30 min、术后1 d 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治疗30 min后PCA的Vm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T组mRS评分为0级的患者均多于C组(P<0.05)。而3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PCIS患者,刺激30 min可增加PCA脑血流,加速术后早期(1周)的神经功能恢复,而对远期的神经功能预后没有影响,是一种值得应用的麻醉方法。
- 赵春美谢思宁张晴贾春蓉安立新
- 关键词:针刺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血管假体植入
- 针刺麻醉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围术期的CBF和脑神经功能的研究进展
- 针刺成为卒中后康复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进展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状态,促进偏瘫恢复,降低痉挛状态的发生率,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此外,针刺可预防CEA及CAS...
- 赵春美谢思宁安立新
- 关键词:针刺疗法神经功能
- 文献传递
- 多发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7年
- 一般认为,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PCC),而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以外的嗜铬细胞肿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PGL),二者合成为PPGL[1].WHO将其起源的肿瘤归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根据功能和嗜铬性的不同,PPGL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与交感系统密切相关、具有交感特性、嗜铬染色阳性者(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另一类为与副交感系统关系密切、具有副交感特性、嗜铬染色阴性者(不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2,3].副神经节细胞瘤可起源于全身多处,其中,胸腹部嗜铬细胞起源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常为儿茶酚胺分泌型,头颈部副神经节细胞瘤常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组织的特殊神经化学感受器,如颈动脉体部、颈静脉、鼓室部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节,常为儿茶酚胺不分泌型,位于颈静脉孔区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又称为颈静脉球瘤、化学感受器瘤、血管球瘤等[2,4].
- 王科谢思宁郝淑煜王亮冯洁张力伟张俊廷吴震
- 关键词:副神经节细胞瘤文献复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儿茶酚胺类化学感受器瘤
- 七氟醚对幼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1/α2亚型组成及远期空间探索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通过观察七氟醚对幼鼠海马组织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的表达、γ-氨基丁酸A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subtype A receptor,GABAAR)α1/α2亚型组成及空间探索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七氟醚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出生后7d的SD幼鼠216只,设定0.8 MAC(2.11%)浓度七氟醚维持时间4h作为麻醉处理条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幼鼠分为对照组(A组)、假麻醉组(B组)和麻醉组(C组),每组72只.经不同处理后3组分别于6、24、72 h各取6只幼鼠海马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PARP-1.再以同样方法、数量检测GABAARα1亚型和α2亚型水平,观察GABAAR α1/α2亚型组成与神经元凋亡的关联.3组分别在幼鼠成长至5、8、14周时随机选12只进行旷场实验.结果 与A组(100%)比较,C组于麻醉后6 h PARP-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216±15)%](P<0.05),而与A组(100%)比较,GABAAR α1/α2蛋白含量比值于麻醉结束后6 h[(126±6)%]、24 h[(127±8)%]及72 h[(183±22)%]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B组各检测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接受七氟醚麻醉的幼鼠(C组)在旷场中平面活动及垂直活动均多于A组,B组各观察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和14周时,各组动物旷场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可引起早期的细胞死亡,且其神经毒性作用与受体的影响有关,可引起GABAARα1/α2比值增加,α2亚型向α1亚型进行转化.七氟醚可引起成长中幼鼠在陌生环境中的活动增加,影响其短期内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空间探索认知能力.
- 谢思宁叶虹李俊发安立新
- 关键词:七氟醚幼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