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屏

作品数:178 被引量:57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生物学
  • 45篇医药卫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1篇基因
  • 20篇蛋白
  • 17篇酰化
  • 15篇酰化酶
  • 14篇基因组
  • 14篇合成生物学
  • 13篇头孢
  • 13篇杆菌
  • 12篇基因工程
  • 11篇头孢烷酸
  • 11篇基因工程菌
  • 11篇工程菌
  • 11篇7-氨基头孢...
  • 10篇螺旋体
  • 10篇钩端螺旋体
  • 9篇药物
  • 9篇克隆
  • 8篇生物学
  • 7篇地中海拟无枝...
  • 7篇药物组合物

机构

  • 126篇中国科学院上...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复旦大学
  • 17篇国家工程研究...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天...
  • 2篇上海生物信息...
  • 2篇加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0篇赵国屏
  • 31篇姜卫红
  • 18篇杨蕴刘
  • 16篇焦瑞身
  • 13篇王金
  • 13篇金玫蕾
  • 12篇孔祥银
  • 11篇张庆华
  • 10篇王恩多
  • 10篇张怡轩
  • 9篇杜念兴
  • 9篇胡兰靛
  • 9篇郭晓奎
  • 8篇肖尚喜
  • 8篇刘永庆
  • 8篇李勇
  • 8篇谢青莲
  • 7篇覃重军
  • 7篇陈剑峰
  • 7篇陈溥言

传媒

  • 8篇生物工程学报
  • 7篇生命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院...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微生物学报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复旦学报(自...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上海医学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生物产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18篇2003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长抑素(SS)基因在大肠杆菌pT7ZZ表达系统中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构建和筛选既能稳定、高效表达SS融合蛋白,又能使这种融合蛋白保持良好的SS抗原性和高水溶性等特点的重组质粒。方法 用 BamH I/Xho I (B/X)和 BamH I/EcoR I(B/E)双酶切,将含有SS基因的片段由pThioHis A中切出,然后分别克隆到 pT7ZZa中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pSSB/X(短尾)和pSS-B/E(长尾)两个重组质粒,用常规表达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对其进行表达。结果 pSS-B/X和pSS-B/E两个重组质粒在宿主菌BL21(DE3)中均获得表达,pSS-B/X获得高效表达后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6%。两个表达菌经超声裂解后电泳发现,SS-B/X-ZZ和SS-B/E-ZZ这两种融合蛋白基本为可溶性蛋白,沉淀中含量极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pSS-B/X重组质粒很有希望成为SS基因疫苗的候选质粒。
陈溥言杜念兴赵国屏邓芳乌宇音杨胜利刘永庆
关键词:生长抑素基因克隆融合蛋白大肠杆菌
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被引量:9
2011年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调节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蛋白质动态反应和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同时,它也是细胞信号网络调控的重要靶点.目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已经成为国际上蛋白质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热点.在原核生物生命活动中,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物质的代谢、蛋白质的降解、致病微生物的致病过程等.综述了经典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种类、机制和功能,同时介绍了最近发现的原核生物的全局性乙酰化修饰以及结核分枝杆菌中类泛素化修饰.
谭永聪王启军赵国屏姚玉峰
关键词: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
基因与基因组的精细合成原理和技术研究报告
2016年
合成生物学无论是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还是对发展改造生命的技术手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聚合酶拼接法(PCA)技术发明之后,随着大量设计引物和DNA测序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特别是大片段DNA的拼接、克隆等多项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从头合成大片段DNA甚至的微生物基因组成为现实。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合成生物学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该课题重点发展"自下而上"的使能技术,包括DNA高通量、高保真合成和大片段DNA高效拼接。此外,亦进行染色体的改造来为天然产物的高效表达发展优化的底盘细胞。
赵国屏王金周湘元
关键词:DNA合成高通量
钩端螺旋体2-甲基苹果酸(Citramalate)合成酶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钩端螺旋体赖株黄胆出血型(Leptospira interrogans)基因组研究发现,该菌株基因组缺乏苏氨酸脱氨酶(ilvA)的基因,无法形成α-酮丁酸(α-ketobutyrate)而经正常的途径合成异亮氨酸。过去曾...
徐海张玉臻任双喜缪有刚郭晓奎张怡轩胡宝瑜姜卫红赵国屏
关键词:克隆表达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及其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
采用药物诱导的方法,建立了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小鼠模型。通过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浓度为0.15-2.0mg/kg体重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非竞争性受体拮抗剂,诱导小鼠产生典型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具体...
金玫蕾邹洪吴金华于军谢青莲周雪东赵国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
文献传递
合成生物学:开启生命科学“会聚”研究新时代被引量:65
2018年
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对象在时空尺度上的差别与相连,既决定了学科间的差别,也决定了学科间的交叉。生物学在发展到以机理研究为主的"生命科学"阶段后,得益于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在20世纪"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革命基础上,通过引入工程学理念,形成了"合成生物学",并迅速形成"会聚研究"的第三次革命。文章在阐述合成生物学的内涵并回顾其学科发展历程与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提出了合成生物学的科技支撑与社会治理问题,期望引起科学界、社会公众与政府管理层面的关注。
赵国屏
关键词: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社会治理
钩端螺旋体致病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序列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的钩端螺旋体致病相关蛋白,编码致病相关蛋白的多核苷酸和经重组技术产生这类致病相关蛋白的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类致病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序列的用途。
任双喜傅刚曾嵘蒋秀高张怡轩赵国屏陈竺缪有刚徐海郭小奎
文献传递
BALB/c和C_(57)BL/6小鼠在基因功能检测中行为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探索BALB c和C57BL 6两个品系在有关实验中的不同作用。方法 选取了结合随机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合成的神经系统表达的一些基因的反义核酸 (anti sense)中的 2个 ,用Hamilton微量注射器将其分别定量注射到BALB c和C57BL 6小鼠的侧脑室 ,并分别设注射生理盐水和随机序列核酸 (Scramble)的对照组。每一反义核酸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注射 1 0只小鼠 ,之后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行为学实验中的差异。小鼠的行为学检测模型为 :考察日常代谢能力的摄食量 ,考察Locomotionactivity(移动 )的旷场行为 ,考察疼痛阈值的甩尾试验和考察记忆能力的步下法实验。结果 注射No 1基因的反义核酸后 ,两品系的实验组均在测试记忆力的步下法 (Step -downTest)试验中表现出记忆力减弱 ,且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说明No 1基因的功能确与记忆相关。注射No 2基因的反义核酸后 ,在测试移动能力的旷场行为 (OpenFieldBehavior)试验中 ,BALB c实验组跨格、直立行为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说明受此反义核酸影响显著 ,而C57BL 6实验组则与对照组无大的差异。此外 ,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随机序列核酸对照组的实验中以及其他行为学模型的实验中 ,两品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 用遗传背景不同的多品系进行相关实验 。
金玫蕾刘留郭宁莫韫谢青莲李葆明赵国屏景乃禾
关键词:反义核酸行为学C57BL/6小鼠摄食量
多发性脂囊瘤患者角蛋白17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了解多发性脂囊瘤和角蛋白 17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产物直接测序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研究多发性脂囊瘤家系中患者囊肿组织cDNA及外周血DNA的角蛋白 17基因突变。结果 囊肿组织显示角蛋白 17基因第 94位密码子 ,42 8碱基发生G→A的突变 ,使原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 ,即R94C的杂合突变。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后Acil限制酶谱多态性分析 ,显示患者外周血DNA标本均有一条突变等位基因缺乏该酶酶切位点 ,产生 2 0 0bp的条带 ,另有一条野生型等位基因已被切开 ,形成 2条带 ,分别为10 8bp ,92bp ,进一步证实R94C的突变 ,系杂合性突变。而正常人 10人份及 2 0 0 0人份正常人DNAPool标本 2条等位基因均有Acil的酶切位点 ,只显示 10 8bp和 92bp 2条带。结论 角蛋白 17基因R94C的突变 ,是导致中国人多发性脂囊瘤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王秀英史耀舟叶月仙刘福民金维荣陈文贤汪敏胡兰靛赵国屏孔祥银
关键词:多发性脂囊瘤角蛋白17基因突变基因诊断
疼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痛觉和病理性疼痛反应具有鲜明的遗传学特征,呈现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和复杂性。目前就痛觉反应个体差异和病理性疼痛的相关遗传学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疼痛治疗特别是慢性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非常棘手。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拟就疼痛和病理性疼痛机制和药物治疗相关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王鑫王珂赵国屏
关键词:疼痛基因多态性遗传学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