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国威

作品数:13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关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词汇
  • 4篇汉语
  • 3篇日语
  • 3篇现代汉语
  • 3篇教士
  • 3篇传教
  • 3篇传教士
  • 2篇日语借词
  • 2篇新词
  • 2篇借词
  • 2篇辞典
  • 2篇词汇交流
  • 2篇词汇体系
  • 1篇新字
  • 1篇学史
  • 1篇言文一致
  • 1篇译词
  • 1篇译名
  • 1篇语词
  • 1篇语汇

机构

  • 13篇关西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3篇沈国威

传媒

  • 3篇学术月刊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出版史研...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 1篇东北亚外语研...
  • 1篇宫廷典籍与东...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英华辞典环流从罗存德,井上哲次郎到商务印书馆
罗存德的《英华字典》(1866~1869)代表了19世纪汉外辞典的最高水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本辞典当时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大量输入日本,对日本近代英语知识,乃至译词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明治期编纂英和辞...
沈国威
关键词:辞典编纂文化交流
文献传递
徜徉在中日语汇的密林里--沈国威教授访谈被引量:2
2011年
沈老师,您好。谢谢你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您是我们海外汉学中心的客座教授,去年您送给我们中心一本您新出的书《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2010,中华书局),您的这本书书名是讨论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但又不仅仅是一部词汇的书,涉及了近代的历史、科学史、思想史等很多方面的内容。
沈国威李真
关键词:客座教授语汇海外汉学科学史
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
2022年
“五四”是近代和现代的分界,社会的转型引起了语言的剧变。社会的转型与语言的变化是什么关系,这种剧变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近现代区别在哪里?这些问题可以从语本身和语言社会两个层面看。
沈国威
关键词:现代汉语近现代语言
回顾与前瞻 日语借词的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20世纪初叶大量日语词汇流入汉语,促进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形成。本文在近代知识环流的视角下,对日语借词的发生契机、传播普及过程及语词形式、语义特点等做了鸟瞰式的描述;对日语借词研究的基本方法、任务作了探讨。文中指出:日语借词与来自其他语言的外来词不同,是近代汉字文化圈新词的一部分,是东方接受西方的产物;对日语借词的考察大大推动汉语词汇乃至汉语本体的研究,同时也是亚洲近代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沈国威
关键词:日语借词语言接触词汇交流
译名“化学”的诞生被引量:19
2000年
“化学”一词不见于清末以前的典籍,乃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创制的新词。1855年春,王韬从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口中得知“化学”,并记录于自己的日记中。1857年墨海书馆出版《六合丛谈》,伟烈亚力向中国读者介绍西方诸学,“化学”首当其冲。这是“化学”首次用于正式出版物。有理由相信伟氏的“化学”来源于王韬。“化学”通过《六合丛谈》为中国士子所知,并传入日本,取代了译自荷兰语的“舍密”,成为汉字使用国家共同的译词。作者通过“化学”一词,对19世纪西学东渐引发的新词、译词的产生以及中日学术词汇交流的某些史实进行了描述。
沈国威
“言文一致”: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被引量:1
2021年
汉语的现代化进程始于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强力推动,20年代末初具规模。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分标志是什么?王力认为语音、语法、词汇三者中,应将语法作为主要依据,关注的是汉语本体的变化;吕叔湘则强调言文一致的实现是汉语现代化的分水岭,着眼于语言在社会运用上的变化。随着书面语使用者的爆发式增长、语言内容和话语行为的质变,以及传媒的多样化成为汉语近现代转型的重要动机,新增词语引发的词汇体系的重构是汉语之为现代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新增词语有一个共同的形态特征:二字词。二字词具有两种语言功能,一、精密描写,二、讲述与听解。只有二字词才能应对科学的进步和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也只有二字词才能对非日常的内容做到说得出、听得懂。这种本文称之为"科学叙事"的话语行为以"言文一致"为基本条件,是语言现代化的本质所在。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言文一致是汉语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言文一致需要词语上的基础;汉语的词语新增得以在短时期内完成,是东亚域内语言接触与词汇交流的结果。从词汇体系现代重构的视角对汉语进行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言的现代性是由词语的现代性决定的。
沈国威
关键词:言文一致新词语国语
大数据时代的近代关键词研究
本文介绍了汉字文化圈的近代核心概念与关键词,西学东渐背景下的外来概念的词化问题,近代概念史研究与词汇史研究怎样互动的,词化过程中所体现的中日近代核心概念容受的差异和先觉者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沈国威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词汇的体系与词汇的习得
2018年
词语之间各种关系的集合即为词汇的体系性。本文将概念范畴与词的关系,分为"非命名"型、"一物一名"型和"一物多名"型三种,进而指出词汇体系的本质是"一物多名",即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指称相同的概念。笔者认为:"一物一名"型概念范畴反映的是人类的百科知识结构;而"一物多名"型概念范畴反映的则是人类的语言知识结构。原型理论对于两者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样态。对于"一物多名"型概念范畴型的把握和描述将为第二语言的词汇学习提供新的视角和更有效的方法。
沈国威
关键词:词汇体系
西方新概念的容受与造新字为译词--以日本兰学家与来华传教士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汉字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不断孳乳繁衍的开放的系统。历史上,创制新的汉字一直是应对概念增长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近代以降,日本的兰学家和来华传教士都使用汉字翻译西方的新概念。在方法论上,日本多用直译法造复合词,而中国由于化学元素名翻译的成功,造新字为译名的方法被认为更符合汉语的本质。然而,来华传教士苦心孤诣创制的大量新汉字,最终为日本直译法的复合词译名所取代。中日不同译名创制法对各自语言的近代词汇体系形成之影响表明,对于有限的语音形式,只靠增加记录语言的符号——新汉字,不可能完成新的科技术语体系的建构。
沈国威
关键词:传教士傅兰雅
《辞源》(1915)与汉语的近代化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自古有字书,而没有辞书。1915年的《辞源》是第一本以收录复合词为主的"辞"之典。面临新学的导入和学术用语的大量涌现,语言社会需要紧急应对,不同以往的工具书应运而生。标榜"穷原竟委"的《辞源》,实际上是要解决新词的问题。大量的没有明示书证的无源词的存在正是《辞源》这一目的的具体表现。本文对《辞源》中无源词的情况做了细致的梳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词语层面做了准备,这是《辞源》的历史功绩。本文特别指出:言文一致的本质是近代科学叙事,即在教育机关讲授科学。为达此目的,不仅需要学术用语,还需要双音节的谓词,即动词与形容词。但这对于《辞源》来说是一个未竟的事业。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谓词来源及相关研究方法也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
沈国威
关键词:西学东渐词汇交流复音词日语借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