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娟

作品数:35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动脉
  • 10篇动脉瘤
  • 7篇血管
  • 7篇缺血
  • 7篇颅内
  • 7篇颅内动脉
  • 7篇颅内动脉瘤
  • 7篇颈动脉
  • 6篇血性
  • 5篇轻度
  • 5篇轻度认知
  • 5篇卒中
  • 5篇急性
  • 4篇动脉狭窄
  • 4篇血管内治疗
  • 4篇认知功能障碍
  • 4篇神经病
  • 4篇神经病学
  • 4篇栓塞
  • 4篇颈动脉狭窄

机构

  • 34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保定市第二中...
  • 1篇延安大学咸阳...

作者

  • 34篇鲍娟
  • 18篇曹毅
  • 16篇赵青
  • 15篇张媛媛
  • 13篇谈跃
  • 13篇赵晓红
  • 10篇杨勇涛
  • 9篇景睿
  • 7篇王曦
  • 6篇李云飞
  • 3篇曹海
  • 2篇郑斌
  • 2篇王根
  • 1篇张磊
  • 1篇王家平
  • 1篇宋艳
  • 1篇潘毅
  • 1篇陈飞雄
  • 1篇唐彦
  • 1篇王帅

传媒

  • 8篇国际神经病学...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A评估在颈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2021年
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66例。所有患者完成一般情况评估、头颅磁共振扫描。66例患者均完成CTA检查,并根据CTA的筛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 CTA共检出轻度颈动脉狭窄39例,中-重度狭窄27例。27例中重度狭窄患者进一步行DSA。CTA与DSA对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合术前CTA评估,18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9例轻度狭窄采取药物治疗,危险因素干预。1年随访再次行CTA评估,6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无新发卒中事件 。结论 CTA安全性高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推荐用于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筛查、术前评估及随访。
鲍娟曹毅张媛媛赵青
关键词:CTA颈动脉狭窄诊治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一例
2018年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是指将颞浅动脉分支吻合于大脑中动脉的一种术式,1967年由显微神经外科之父Yasargil教授首次应用于治疗脑缺血疾病并获得成功,其广泛的适应症使得该术式在世界各国广泛普及并获得不断改进,目前该术式已日趋成熟。其术后并发症之一即是手术切口的愈合不良,但临床工作中该并发症较为少见,本文现报告一例搭桥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病例。
李尧曹毅鲍娟
关键词:切口愈合不良
4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疗效。结果 44例患者共51个动脉瘤,破裂动脉瘤28个(54. 90%),未破裂动脉瘤23(45. 1%)个,均为宽颈动脉瘤。术中使用支架类型包括LVIS、LVIS JR.、Enterprise、LEO支架。所有患者支架完全释放。Ⅰ级栓塞率74. 5%。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5. 90%),发生出血性并发症4例(9. 09%)。死亡3例(6. 82%)。术后6月随访结局良好81. 81%(mRS评分0-2分)。结论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技术对于治疗复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改良术中操作、针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抗凝治疗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杨勇涛曹毅鲍娟景睿张媛媛李云飞胡佳怡赵青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相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支架辅助栓塞术(stent assisted coiling,SAC)近年来广泛用于特殊及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支架内狭窄和血栓栓塞是颅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血管内治疗过程中,支架释放损伤血管内膜、支架贴壁不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及炎症反应等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早期停用双抗治疗与颅内缺血事件的发生存在关联。无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否,在SAC术中适时使用替罗非班,术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可降低动脉瘤SAC术后颅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抗血小板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案还有待形成进一步共识。
王孟泽鲍娟曹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药物迟发性脑缺血
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以期早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轻度认知损害(PD-MCI)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94例住院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3...
鲍娟谈跃曹海赵晓红赵青王曦张媛媛
文献传递
11例颈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11例颈动脉盗血综合征(CS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评估其侧支循环建立与代偿方式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为CSS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CSS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头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明确CSS诊断,进行侧支循环代偿评估。11例CSS患者中,4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5例行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2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对11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进行随访,并评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1例CSS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病变7例,双侧颈内动脉病变4例。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分水岭梗死3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其中后循环缺血7例,前循环缺血4例。DSA评估侧支循环建立单以一级侧支循环(11例)和二级侧支循环(4例)开放为主。ASITN评分大部分为3~4级。治疗后随访,有2例行CAS的患者出院后出现不同时期卒中样症状,4例行CEA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生卒中。CAS和CEA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m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CSS患者多发生于颈动脉狭窄严重患者,其侧支循环开放良好,以一、二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临床表现以后循环缺血症状多见。CAS及CEA能改善颈动脉狭窄,可能成为CSS的治疗手段。
鲍娟李张霞赵晓红谈跃张媛媛杨勇涛赵青
关键词:侧支循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方法的价值评估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NSS/NDS)、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88例T2DM患者行神经肌电图、NSS/NDS、MNSI、TCSS检查,以神经传导速度(NCV)作为"金标准",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z)等,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诊断DPN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结果 MNSI≥2.5分及TCSS≥5分时与NCV相关性好(P<0.01)。MNSI、TCSS与NCV一致性高于NSS/NDS(Kappa值分别为0.524、0.547、0.534)。MNSI≥2.5分分别与TCSS≥5分和TCSS≥6分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S/NDS、MNSI、TCSS的Az分别为(0.579±0.027)、(0.794±0.034)、(0.814±0.032),MNSI、TCSS的诊断准确性中等,NSS/NDS的诊断准确性较低。结论 MNSI、TCSS与NCV有较高的一致性,诊断准确性均高于NSS/NDS。MNSI≥2.5分及TCSS≥5分时,诊断DPN价值较好,且诊断价值相当,MNSI操作相对简单、耗时短。
鲍娟唐彦谈跃赵晓红王曦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创伤性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致脑梗死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据国外报道,在头颈部创伤中发病率约为9%,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1%。合并瘤体内血栓脱落引起局部脑梗死国内外报道均较少。
王根曹毅杨勇涛李张霞鲍娟
关键词: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颅外段脑梗死创伤性体内血栓
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脑萎缩及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D组代表脑室系统横径的测量值及脑沟测量值,除桥池宽度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SIVD组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除脑干指数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VD组双侧侧脑室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双侧侧脑室额角两侧尾状核头间最小距离、第三脑室宽度、双侧侧脑室腰部外侧壁最小距离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SIVD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中的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与视空间能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明显的皮质和皮质下萎缩,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哈氏值、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SIVD患者脑萎缩的预测指标,提示执行功能/视空间及计算力、记忆力的损害。
鲍娟丁娥张媛媛赵青谈跃
关键词: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萎缩认知功能损害
脑萎缩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是最常见、最具有特征性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亚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脑萎缩与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相关,且脑萎缩可能成为SIVD结构影像学诊断依据之一。本文就脑萎缩对SIVD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进行综述。
丁娥鲍娟
关键词: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脑萎缩认知功能损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