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高

作品数:156 被引量:471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手术
  • 34篇出血
  • 29篇动脉瘤
  • 28篇颅内
  • 26篇蛛网膜
  • 26篇网膜
  • 26篇膜下
  • 24篇蛛网膜下
  • 24篇蛛网膜下腔
  • 23篇蛛网膜下腔出...
  • 23篇下腔出血
  • 22篇血管
  • 19篇入路
  • 19篇肿瘤
  • 18篇手术治疗
  • 18篇外科
  • 17篇细胞
  • 16篇动脉
  • 16篇脑膜
  • 16篇脑损伤

机构

  • 152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浙江大学
  • 3篇嘉兴市第二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省中医药...
  • 2篇解放军117...
  • 2篇宁波市第九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慈溪市人民医...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台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56篇陈高
  • 99篇张建民
  • 36篇王林
  • 31篇祝向东
  • 27篇吴群
  • 24篇胡华
  • 19篇应广宇
  • 18篇赵学群
  • 18篇刘伟国
  • 15篇沈宏
  • 14篇傅伟明
  • 13篇柳夫义
  • 12篇张宏
  • 12篇朱永坚
  • 11篇秦冰
  • 11篇王真
  • 10篇严锋
  • 9篇李珉
  • 9篇闫伟
  • 9篇吕世亭

传媒

  • 26篇浙江医学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浙江大学学报...
  • 7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2013浙江...
  • 3篇浙江中医杂志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2015浙江...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2005年浙...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18篇2015
  • 14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白药加大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索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以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将近5年来我们收治的126例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及洛赛克针静脉注射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和生大黄粉鼻饲。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7.14%,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为76.19%。经检验,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云南白药加生大黄粉鼻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凌元仁陈高刘慧瑛王毅力曹彬彬
关键词: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生大黄粉
虚拟现实技术及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教学的思考被引量:4
2022年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系统是通过3D图像或投影环境结合交互和反馈设备实现沉浸式体验的技术系统。近年来VR和AR技术在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逐步展开。但该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尚未广泛开展。借助VR和AR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其在神经外科的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敬寅王林陈高
关键词:教学改革虚拟现实神经外科
基于体素的颅内胶质瘤的几何特征的影像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颅内胶质瘤的几何特征与生物学性状和临床特征的联系,建立一种不依赖扫描参数的自动化预测胶质瘤生物学性状和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方法。方法 收集浙医二院2012-2017 年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学数据。用M...
孙崇然窦章琪吴家伟蒋飚李百周许晶虹陈高沈宏张建民
关键词:胶质瘤
破裂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破裂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血管内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4例颅内出血起病,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瘤体形态为梭形4例,条状1例,串珠状1例。1例M3段、1例M4段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4例M5段动脉瘤动脉瘤采用Onyx胶栓塞。结果即刻造影见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远端均不显影。术后2例病人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流涎,术后2个月内均恢复正常。5例病人随访4~24个月,平均9.7个月。其中术后1个月发生颅内再出血1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DSA随访2例,动脉瘤均无复发;电话随访2例,均恢复良好。结论破裂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李吻王中陈高张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
蔓荆子黄素对垂体瘤细胞GH3增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蔓荆子黄素(vitexicarpin)对GH3垂体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绘制含不同浓度梯度的Vitexicarpin培养基条件GH细胞生长曲线,观察Vitexicarpin对GH3细胞的作用;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Vitexicarpin作用后的剂量时间效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PARP、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Vitexicarpin可以抑制GH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其抑制增殖作用是通过诱导GH3细胞凋亡实现,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Caspase-3活化,PARP裂解。结论 Vitexicarpin可以抑制GH3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
应广宇陈高
关键词:垂体瘤VITEXICARPIN凋亡
关于手术治疗预防成人症状性烟雾病再次中风疗效的荟萃分析
王林钱聪陈敬寅谷驰陈挺李建儒付雄杰陈高
儿童髓母细胞瘤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3例被引量:1
2005年
张宏陈高张建民吕世亭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蛛网膜下腔播散脊髓儿童脑脊液
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的研究──FCM分析和PCN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增殖活性,及星形细胞瘤的DNA倍体特性、细胞周期分布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PCNA免疫染色对50例星形细胞瘤新鲜组织标本进行FCM检测以及PCNA阳性表达的研究。结果(1)FCM测定结果示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的异倍体率分别为9.1%、12.5%、30.8%和80%。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的s期比例(SPF)分别为14.12±4.89%、15.91±16.64%、25.18±14.80%、41.92±17.84%。(2)正常对照组均未见PCNA阳性表达;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分别为28.64±13.75%、45.75±22.14%、64.38±19.17%和83.7±6.99%。结论(1)FCM直接评估星形细胞瘤的增殖活性,异倍体和SPF有助于病理分级。(2)PCNA-LI可作为评估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尤其在Ⅰ级与Ⅱ级判别困难时,PCNA-LI具有重要价值。
黄安炀陶祥洛甘海鹏甘海鹏刘伟国陈高张建民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
高分子神经导管的理化特性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评估高分子材料导管的降解时间和通透性对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 :利用四种通透性和降解时间不同的聚酯 -聚碳酸酯神经桥接导管 ,桥接 SD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大于 10 mm缺损 ,并与未套管的神经缺损大鼠相对照。术后定期观察大鼠的肢体情况 ;在 4、12、2 0周时 ,电生理测定再生神经支配的胫前肌收缩情况 ,大体及普通光镜水平下 ,观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再生和神经导管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结果 :体内导管的降解时间 :A型 12周 ,B和 C型约 4周 ,D型约 2 0周。A组再生神经纤维组织学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 ,平均秩次为5 3.17、38.83、2 6 .6 0、4 9.17、2 0 .2 3(P<0 .0 0 5 ) ,导管周围炎症程度重于 B、C组和对照组 ,但较 D组为轻 ,平均秩次为 4 5 .87、36 .2 7、34.83、5 1.6 3、2 1.4 (P=0 .0 0 1)。再生神经支配胫前肌电刺激收缩阳性率依次为 A组 93.33%、B组 6 0 %、C组 2 0 %、D组 73.33%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5 )。结论 :具有较好通透性和适宜降解时间的高分子材料神经导管 。
陈高张建民胡华李珉朱康杰
关键词: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材料神经再生神经导管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治疗
2004年
裘天仑陈高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性脑肿胀大骨瓣减压术激素脱水疗法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