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骨瓣
  • 9篇解剖学
  • 8篇带血管
  • 8篇动脉
  • 8篇血管蒂
  • 8篇骨膜
  • 8篇关节
  • 7篇带血管蒂
  • 7篇股骨
  • 6篇移位术
  • 6篇骨折
  • 5篇大转子
  • 5篇血管
  • 5篇转位
  • 5篇静脉
  • 5篇骨膜瓣
  • 4篇大转子骨瓣
  • 4篇带血管蒂大转...
  • 4篇腓骨
  • 4篇外科

机构

  • 32篇湖北医学院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湖北医科大学
  • 6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9篇彭建强
  • 46篇陈振光
  • 36篇余国荣
  • 14篇蔡林
  • 12篇徐达传
  • 8篇钟世镇
  • 4篇何尚宽
  • 4篇罗维富
  • 3篇陈廖斌
  • 3篇张旗
  • 2篇蔡林
  • 2篇张旗
  • 1篇喻爱喜
  • 1篇方祥源
  • 1篇姚楚云
  • 1篇李建秋
  • 1篇张明元
  • 1篇谭金海
  • 1篇杨潼
  • 1篇龚选举

传媒

  • 20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武汉医学杂志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湖北医学院学...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修复重建外科...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全国外科学术...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9篇1994
  • 4篇1993
  • 9篇1992
  • 6篇1991
  • 6篇1990
  • 1篇1989
  • 5篇1988
  • 1篇1987
  • 1篇19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肱深血管蒂肱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1994年
在30侧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肱骨远1/3段外侧半的血管。肱深动脉在挠神经沟近端分为中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后者发掌侧支随桡神经行向前下,发背侧支出桡神经沟,沿外上髁嵴下行,沿途分支分布于邻近区域的骨和肌肉,未端于外上髁表面与桡侧返动脉吻合。根据解剖结果,设计了带肱深血管蒂肱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不连接或骨缺损。
陈秀清李卜明李国文袁驾南陈振光余国荣彭建强施建辉
关键词:骨瓣解剖学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颈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2
1988年
在40侧标本上解剖观测了供应大转子的血供来源。大转子后部的动脉发自旋股内侧动脉深支,深支的大转子支经股方肌与下孖肌之间浅出到达大转子,供应范围约4×3cm。利用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及大转子支为血管蒂进行大转子骨瓣移位,是修复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简易手术新方案。
窦忠新陈秀清张发惠陈振光彭建强徐达传
关键词:血管蒂大转子股骨颈骨折
应力对骨膜瓣移植成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3年
作者在19只狗后肢截取带血管蒂的骨膜瓣转位置于大腿内侧皮下组织中,术后不同时间取材作光镜和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结果表明带血管骨膜瓣在无应力的情况下也有成骨能力,但骨质成熟后如果缺乏应力或其它成骨诱导因素的刺激,骨质则会逐渐吸收。机械应力对带血管的骨瓣早期成骨不是必要条件,但新骨成熟后对控制和调节骨瓣的成骨能力有重要影响。
蔡林陈振光彭建强余国荣
关键词:成骨能力
比目鱼肌内侧肌瓣逆行转位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4
1993年
在35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比目鱼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的分支,从多肌的上1/3和中1/3段入肌;神经由上1/3入肌。行该肌内侧纵切2.2~2.5cm可保留肌动脉于外侧。纵行逆转最低点为内髁突出点上方10cm,内有2条动脉,外径0.8mm。临床已应用23例。
方祥源张发惠陈秀清刘凯陈振光彭建强余国荣蔡林
关键词:比目鱼肌胫后动脉腓动脉肌瓣
第一穿动脉升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被引量:15
1994年
通过30侧标本对第一穿动脉升支的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该血管为蒂的大转子骨辨移位术,为修复股骨上段骨缺损、骨不连提供一新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4例,效果满意。
陈振光余国荣张明元彭建强陈廖斌陈秀清窦忠新袁国祥李卜明
关键词:大转子
胸背血管肩胛骨支为蒂的肩胛骨移植及移位术被引量:5
1989年
以胸背血管肩胛骨支为蒂的肩胛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管径粗、蒂长、易于解剖的特点,可行吻合血管的骨瓣游离移植或带血管蒂的骨瓣转位,并可作成带肌皮瓣或皮瓣的复合组织瓣,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陈振光彭建强罗维福余国荣徐达传钟世镇何尚宽刘牧之
关键词:骨瓣移位术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修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2
1992年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病骨的血供,以加速其修复过程,防止股骨头塌陷。为此,作者自1989年以来为1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施行了带旋股内侧血管深支为蒂的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植骨,修复股骨头,取得较满意效果。
陈振光彭建强余国荣窦忠新陈秀清张发惠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瓣植入术
带血管蒂跟骨瓣转位修复距骨骨折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3
1992年
在解剖观察30侧成人足标本时,观察到跟外侧动脉恒定地分支分布到跟骨体外侧,滋养动脉有7.5(6~12)支,外径为0.5mm。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的降支和外踝前动脉亦以肌骨支分布于跟骨前外侧端,上述动脉之间有恒定的吻合。根据跟骨外侧血管分布的解剖学规律性,设计了外侧骨瓣转位修复距骨颈骨折、关节植骨融合术,经临床应用证实,取踝后外侧入路,可任意选择上述血管之一为蒂的跟骨瓣。文中讨论了骨瓣设计,骨瓣截取的应用解剖要点。
张发惠方祥源陈秀清郑和平李芳华陈振光余国荣彭建强徐达传
关键词:距骨颈骨折
带血供胫骨骨膜移位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1996年
目的:解决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和陈旧性骨折等治疗难题。方法:应用胫骨筋膜骨膜瓣、带胫前血管的骨膜瓣和节段血供胫骨骨膜瓣移位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不连接4例,陈旧性胫骨骨折3例,新鲜骨折3例,左胫骨上段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切除后骨缺损1例。结果:9例病人于12~16周骨愈合,2例骨不连接病人于术后21周骨愈合。结论:带血供胫骨骨膜瓣移位术操作简单,不需吻合血管,可在一个切口中完成,病人痛苦小,骨愈合快。节段血供胫骨骨膜瓣移位术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
彭建强陈振光
关键词:胫骨骨膜
带血管股骨片作支撑体阴茎再造的解剖基础被引量:2
1992年
在45侧成年男性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的动脉来源、分支,走行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股中间肌近端动脉来源较多,发于旋股外侧动脉的57.7%,其骨膜支长3.6cm,发出后向下斜行至骨面,贴骨面呈节段分布,长达6.0cm 以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径3.2mm,长9.2cm。经尸体摹拟手术,可设计以该血管为蒂的股骨瓣作支撑体与股前外侧皮瓣转位再造阴茎。本文对手术设计、骨片切取和血管蒂的处理等有关应用解剖学要点进行了讨论。
郑和平张发惠李芳华彭建强陈振光
关键词:骨瓣支撑体皮瓣阴茎再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