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萌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媒体
  • 1篇新闻
  • 1篇修辞
  • 1篇修辞策略
  • 1篇修辞技巧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修辞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场域
  • 1篇液态
  • 1篇影视
  • 1篇影视剧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图
  • 1篇知识图谱
  • 1篇中国故事
  • 1篇社会
  • 1篇社交
  • 1篇社交媒体
  • 1篇社交网

机构

  • 6篇河北大学

作者

  • 6篇张萌
  • 2篇吴锐
  • 1篇韩立新
  • 1篇曹茹

传媒

  • 2篇新闻世界
  • 1篇编辑之友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 1篇新闻春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修辞:观念、策略与技巧被引量:1
2023年
叙事修辞的观念、策略与技巧在关系、时空和效果三个维度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指引。文章旨在借鉴小说修辞、新修辞学的理念,聚焦讲好中国故事,尝试廓清叙事修辞理论概念、基本观念、策略技巧。研究认为,叙事修辞的基本观念为道德性、交流性和感性。这就确立了叙事的社会性属性,超越了经典叙事学将叙事视为文本操作的局限。叙事修辞的主要修辞策略是视点的选择、距离的控制,展示与讲述是叙事修辞的核心技巧,这既关系到如何叙事,也涉及对受叙者、叙述者与受叙者关系的考量。叙事修辞理论着意于受众的主动性与能动反馈,这也是叙事修辞理论发展的题中之义。叙事修辞弥补了叙事说服理论提供叙事文本操作知识的不足,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效用。
曹茹张萌
关键词:叙事修辞修辞策略修辞技巧
液态社会中社交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被引量:1
2022年
依随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社交生活的多方面都被编码和量化为元数据,而社交媒体平台上无处不在的元数据使得用户面临潜在隐私泄露风险。此外,液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流动性,强弱关系可以随时相互转化,用户对社交隐私管理需求随之提升。而实际上,社交媒体的隐私管理路径与数字媒体的信息聚合逻辑是相反的。本文从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基于社交网络陌生人的隐私管理;二是基于大数据监视的隐私管理,由此探讨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
张萌
关键词:社交媒体社交网络
媒体融合研究二十年的学术场域--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通过描绘2000—2020年媒体融合研究的知识图谱,大致可以勾勒出自2000年至今我国媒体融合20年的发展脉络。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可分为媒体融合相关理论概念研究、传媒业研究、用户研究、平台研究、经营管理研究五类。通过突变词分析,将国内媒体融合研究分为2000—2014年前期理论概念阶段、2014—2018年中期政策导向阶段、2018年以后后期多元议题研究阶段,随着政策导向指引,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随之发展,媒体融合研究议题更加多元、内容愈加丰富。
张萌
关键词:媒体融合知识图谱
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文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张萌吴锐
关键词:媒介传播女性形象
浅析影视剧的网络传播特点及其影响
2014年
随着互联网的影视剧提供网站开始将业务点转向智能手机时,传统的以电视为主的播放载体开始逐渐被以电脑、手机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所取代,各种各样的影视剧也随之广泛传播。不同于电视,依托于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承载和支持,影视剧在网络中的传播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也对影视剧产品的制作以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浅析影视剧的网络传播特点和影响,希望能促进影视剧的传播和发展。
吴锐张萌
关键词:影视剧网络传播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承观被引量:1
2020年
马克思恩格斯在毕生的众多文献中,基于社会发展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社会交往的考察,阐述了他们的传承观。传承观理解的传播是根植于社会交往之中的,全时性的信息传递和传承。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传播在时间上的延续性与中断性,他们将这种延续性和中断性置于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揭示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这一思想贯穿于其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之中,成为解释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可以看作一部传播学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承观主要包含这样几个观点:"传出去"并不能保证传播对象免于历史性的中断。传播不只是同时期的记录,还有跨代的传承。传播是交往的内在的组成部分,随着交往的变化而变化,交往随着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传承不是通过孤立的传播手段实现的,而是通过"共同劳动"实现的。传承的实现,不仅依靠传播范围的广泛,更要依赖交往性质的改变。机器媒介不是人的延长,而是人的替代。对马克思恩格斯传承观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传播学研究的新视角。
韩立新张萌
关键词:恩格斯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