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 作品数:1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端木蕻良的土地情结被引量:2
- 2010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少有作家像端木蕻良那样深爱着土地。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土地系列小说中,他热情地歌颂故乡的黑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朴实坚强的人民。他小说中的土地、草原、大江等土地系列意象是他土地情结的自然呈现,渗透着他对故乡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但形成他土地情结的更深层原因则是他潜意识中与土地的那种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是"地母"原型作用于心理经验的情感外露。
- 赵丹
- 关键词:端木蕻良土地情结
- 高校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被引量:4
- 2015年
- 在国家大力倡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措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 赵丹胡静雪
-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体系
- 自然 诗意 人性——论迟子建的诗性写作
- 2017年
- 迟子建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诗化风格。作家通过对自然的物性、人性、神性的诗意书写,铺展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谐景观,构建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中,渗透着迟子建对生命存在、人性本质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塑造了作家纯真而深邃的诗学品质。
- 赵丹
- 关键词:小说诗意人性
- 追寻生命的意义——从超越精神视角解读迟子建《候鸟的勇敢》被引量:2
- 2019年
- 迟子建的最新中篇力作《候鸟的勇敢》以候鸟迁徙为背景,通过对候鸟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层层铺叙,展现了东北小城的人情世态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作家立足于文学超越精神,直面精神苦痛和心灵迷惘,将生命个体的诗性存在和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隐喻在小说叙事中。
- 赵丹
- 关键词:生命意义
- 解放区、国统区文学对欧美文学的借鉴与创造
- 2016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和国统区文学在致力于民族文学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借鉴了欧美文学的现代性因素。但因政治、地域、文化、历史等原因,在对异域的接纳与转化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民族性的反思和对西方现代性的重塑与超越,从而形成了两个文学空域欧美文学"中国化"的不同面貌。
- 赵丹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目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探索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微课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文章根据"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与内容,构建了基于微课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推动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践。
- 赵丹
- 关键词:教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
- 英雄祛魅与灵魂重塑——话剧《我们的荆轲》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 2019年
- 莫言的话剧《我们的荆轲》以现代主义的方式颠覆和解构了荆轲这一英雄形象。在本我与自我的矛盾冲突中,荆轲最终重塑人格,并将本能欲望升华为更高的社会理想和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
- 赵丹
- 关键词:潜意识本我升华
- 乡村教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建设路径探索——评《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能力建设研究》
- 2024年
- 在当今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之一,乡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培育人才的使命,更被赋予了引领乡村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笔者在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31520SK)过程中,深度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能力建设研究》一书。该书不仅深入分析了乡村教师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具备的能力内涵与特征.
- 赵丹
-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能力建设
- “地之女”——论端木蕻良的女性崇拜思想被引量:1
- 2009年
- 端木蕻良擅写女性,他笔下的"地之女"形象生动灵活、个性鲜明。她们纯真、善良,率性迷人,兼具雄强柔媚的性格特征,是端木蕻良极力赞扬的对象。而形成端木蕻良的女性崇拜思想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生活在他周围的女性的影响、《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思想以及中国文化中的女神崇拜思想的影响。
- 赵丹
- 关键词:端木蕻良女性崇拜
- 吉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结合高等学校的教育规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拓展实践基地、开辟“第三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等途径,将吉林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利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赵丹苗迪
-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