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笋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输血
  • 2篇溶血
  • 2篇输血前
  • 2篇不规则抗体
  • 1篇低离子聚凝胺
  • 1篇定位孔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血检
  • 1篇血检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GG抗...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检验
  • 1篇盐水法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机构

  • 10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10篇李笋
  • 1篇李宁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在手术和输血前检测意义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在手术和输血前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5000份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选标本均采用ELISA法对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根据试剂盒列出的操作方法进行。结果本文所选5000份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总的阳性例数为315例,总的阳性率为6.3%(315/5000)。HBsAg阳性例数为196例,阳性率为3.92%;抗-HCV阳性例数为92例,阳性率为1.84%;抗-HIV阳性例数为2例,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例数为25例,阳性率为0.5%。结论患者在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术中医务人员感染,并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提高参考。
李笋
关键词:手术输血
Rh血型表型检测在输血中的应用意义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Rh血型表型检测在输血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43900份需要血型检测患者。上述患者Rh血型进行初筛和确认,采用微量板盐水法用抗D试剂对上述血样本进行Rh阴性初步筛选,用抗人球蛋白实用对不同来源是IgG抗D标本进行确认,排除弱D或者不完全D。而后对Rh(D)阴性和血样标本采用抗C、抗c、抗E及抗e试剂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本组患者血样标本中,检出Rh阴性个体共129例,检出率为0.293%(129/43900)。表型为ccdee共69例,其出现频率为53.4%;表型为Ccdee共38例,出现频率为29.4%;表型为ccdEe共9例,出现频率为6.9%;表型为CcdEe共7例,出现频率为5.4%;表型为CcdEe共5例,出现频率为3.8%;表型为ccdEE共38例,出现频率为0.7%。结论 Rh血型表型检测有助于发现Rh阴性患者,为患者输血安全提高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
李笋
关键词:RH血型ABO血型输血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PT)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某院130例受血及供血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分别采用MPT技术、常规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细胞凝聚检出情况、检测时间及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稳定性。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15.38%(10/65)高于对照组的4.62%(3/65)(P<0.05);研究组检出的10例均可在显微镜下肉眼看到细胞明显凝集,对照组3例在显微镜下看到2~3个细胞凝集;研究组总检测时间及不同血型检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1);研究组检测灵敏度96.92%、特异度95.38%、准确度98.46%、稳定性95.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84.62%、89.23%、83.08%(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MPT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准确观察溶血反应,提高临床输血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且MPT技术较传统盐水法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笋
关键词:盐水法
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炎性因子与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试验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采用普通血液成分输血,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和输血前(T0)、输血后第一天(T1)、第三天(T2)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IL-6、IL-8、TNF-α、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第一天患者IL-6、IL-8、TNF-α水平逐渐升高,第三天逐渐下降,试验组患者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第一天患者IFN-γ水平逐渐下降,第三天逐渐升高,试验组患者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CD4^+、CD8^+、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第一天CD4^+、CD4^+/CD8^+比值逐渐下降,第三天逐渐升高,试验组患者CD4^+、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通过改善免疫抑制、减轻炎症反应,可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因输血所致的医院感染,保证输血安全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李笋孙立涛杨乐李宁杨杨
关键词:医院感染炎性因子免疫指标
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关系。方法选择我院,IgG抗A或者抗B效价增高孕妇以及其新生儿共314例,均为单胎。对孕妇妊娠16周、28周、36周与丈夫血型相对应的血清IgG抗A或者抗B效价进行检测以及非特异性抗体测定。在新生儿出生7d内对溶血3项目检测。结果本组共发生63例新生儿溶血病,总发生率为20.01%。孕妇IgG效价在1:128~1:256、1:512~1:1024、大于1:1024时,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分别为13.5%、23.2%、46.8%。结论 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血清IgG抗体效价升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在孕期要及时检测,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
李笋
关键词:血清IGG抗体孕妇新生儿溶血病
一种血液检验用的安全性刺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检验用的安全性刺针,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连接环的另一端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侧面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圆形轴,所述圆形轴的另一端固定连...
李笋
文献传递
一种方便调节定位的输血用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定位的输血用支架,包括U型固定座,所述U型固定座的一侧表面设有横向定位孔,所述U型定位座的另一端表面设有竖向定位孔,所述U行定位座的侧面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所...
李笋
文献传递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血小板的改变及检测结果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需要大量输血患者共30例,上述患者为非血液系统性疾病,同时排除感染患者、发热患者、败血症患者、肝脾肿大患者、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上述患者24h内输入血量平均为(5000±430)ml。输血前后测定患者血小板数量。结果本组30例患者输血前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209±71)×109/L;输血归于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65±29)×109/L。输血前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值内,输血后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值最低值,输血后和输血前比较,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大量输血时会出现稀释性血小板数量减少,当输血后血小板数量过低时,要及时输入新鲜的血小板,防止患者出现血小板缺乏性出血。
李笋
关键词:输血血小板出血
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申请输血患者3200例。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操作方法,对所选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在进行抗体鉴定试验。结果:本组所选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出10例,男4例,女6例,男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2352%(4/1700),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4000%(6/1500),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略高于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抗-D1例(10%),属Rh系统;抗-Ce2例(20%),属于Rh。抗-Ec1例(10%),属Rh系统。抗-E2例(20.0%),属Rh系统。抗-M1例(10.0%),属Rh系统。其余自身抗体3例(30.%)。结论:患者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有助于减少输血时溶血反应发生,提高安全输血程度。
李笋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溶血反应
RhE抗原和不规则抗体检测临床输血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RhE抗原联合不规则抗体检测优化输血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73例受血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血者均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根据接受RhE抗原检测情况,分为RhE抗原检测联合不规则抗体筛查组(n=9168)与单纯不规则抗体筛查组(n=2305);根据既往输血次数是否达到2次,分为多次输血史组(既往输血≥2次,n=3039)与少次输血史组(既往输血<2次,n=8434)。分析不同输血史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布,比较不同输血前检测方法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多次输血史组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2.11%(64/3039),高于少次输血史组受血者0.23%(19/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输血史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受血者均以抗-E、抗-M为主要特异性抗体类型,多次输血史组中构成比分别为28.13%(18/64)、26.56%(17/64),少次输血史组中构成比分别为26.32%(5/19)、26.32%(5/19),其中多次输血史组还存在一定占比的抗-C阳性与自身抗体阳性受血者,其构成比分别为10.94%(7/64)、9.38%(6/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E抗原检测受血者中包括阳性4894例(53.38%)和阴性4274例(46.62%),其溶血反应发生率少于单纯不规则抗体筛查受血者[0.47%(43/9168)和0.91%(21/2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输血前检查方法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及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开展RhE抗原检测与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明确抗体特异性类型,尤其对于多次输血受血者,建议每次输血前积极开展上述检测,可通过指导血液配型提高其安全性。
李笋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