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笑然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乳腺
  • 15篇乳腺癌
  • 15篇腺癌
  • 7篇阴性
  • 6篇化疗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肿瘤
  • 5篇腺肿瘤
  • 4篇阳性
  • 3篇预后
  • 3篇受体
  • 3篇疗效
  • 3篇激素
  • 3篇复发
  • 3篇复发转移
  • 2篇单抗
  • 2篇依维莫司
  • 2篇阴性乳腺癌
  • 2篇预后因素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16篇李惠平
  • 16篇刘笑然
  • 12篇宋国红
  • 12篇严颖
  • 12篇邵彬
  • 10篇冉然
  • 9篇邸立军
  • 9篇张如艳
  • 9篇王晶
  • 6篇刘雅昕
  • 6篇梁旭
  • 5篇王环
  • 4篇张嘉扬
  • 2篇李鹍
  • 1篇康京京
  • 1篇尤渺宁
  • 1篇宛凤玲
  • 1篇曲金荣
  • 1篇王楠
  • 1篇赵丹

传媒

  • 12篇癌症进展
  • 3篇肿瘤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贝伐单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8年2月行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41例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主要观察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gre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1年生存率和安全性。结果:41例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4.6个月,中位OS时间为21.2个月,1年生存率为72.3%。多因素分析发现,胸壁转移且不伴有内脏转移(P=0.02)、持续使用贝伐单抗超过8周(P=0.04)及肿瘤转移部位>3个(P=0.01)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三阴性乳腺癌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贝伐单抗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占9.3%)和鼻衄(占11.6%),均为1~2级。结论:贝伐单抗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仍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胸壁转移的疗效更显著,且一旦有效则疗效可持续。
刘雅昕张嘉扬黄文发邵彬冉然孔维垚刘笑然李鵾张如艳严颖宋国红邸立军姜晗昉李惠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贝伐单抗
贝伐株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V)联合化疗治疗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贝伐株单抗治疗的15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反应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每2个月评估疗效,主要观察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4个月;治疗10个周期以上的患者为4例,6个周期以上者3例,其余8例均不足4个周期;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5例(33.33%)PR中4例伴胸壁转移;5例SD(33.33%),5例PD(33.33%);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4例、少量鼻出血3例、蛋白尿2例、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4例停药。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二线及以上方案治疗进展期乳腺癌仍有一定疗效,对于伴胸壁转移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李惠平邵彬梁旭宋国红王晶严颖刘笑然尤渺宁康京京李征
关键词:联合化疗疗效
乳腺癌有症状和无症状脑转移临床信息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乳腺癌脑转移发生率在所有肿瘤中居第二位。临床上,大多数脑转移是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经颅脑影像学检查证实,另外有部分患者只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脑转移,并没有临床表现,而这部分患者所占比率相对更大。本文综合回顾相关文献,对两种类型脑转移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二者在DFS、总生存期、疾病复发后的生存期、疾病复发至脑转移的时间和脑转移后的生存期上并无显著差异,唯一的差异在于导致死亡的原因。而对无症状脑转移患者早期行全脑放射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因脑死亡的风险。另外,本文对脑转移的一般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等方面也进行了阐述。
林艳棠李惠平邵彬王晶宋国红邸立军梁旭严颖刘笑然
关键词:乳腺癌
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总生存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及总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发转移后来我院治疗,并随访至病亡的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征、复发情况及治疗方式评价其总生存情况。结果 78例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为6-236个月,中位OS为32.1个月。1年生存率92.3%,5年生存率28.2%,10年生存率6.4%。71例(91.0%)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手术,其无病生存时间(DFS)为1-184个月,中位DFS为15.0个月,7例(9.0%)患者为初治Ⅳ期。Ⅰ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OS为19.7-236个月,中位OS为90.0个月。复发转移后OS为3.0-93.3个月,中位OS为14.4个月。13例(16.7%)患者局部复发或单纯部位转移的患者行局部手术治疗联合全身治疗者中位OS为26.5月,65例(83.3%)仅行全身治疗者中位OS为12.2个月(P=0.034)。一线化疗方案含紫杉类药物的患者中位OS为14.6个月,未予紫杉类药物的患者中位OS为11.0个月(P=0.048)。结论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整体预后较差,生存期短,但异质性较高,且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只针对已经有生存节点的患者进行分析,这组患者乳腺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也间接提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也不能一概而论。对这些早期复发的患者,目前的辅助治疗可能是不足够的。
赵丹宋国红李惠平邵彬张如艳严颖孔维垚刘笑然刘雅昕邸立军冉然王环张嘉扬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化疗局部手术
125例三阴性复发转移乳腺癌首发转移模式的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首次复发转移部位的特征,以指导复发转移性TNBC患者的治疗选择及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复发转移性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和复发转移时间进行描述和统计,归纳其首次复发转移的模式。结果 125例复发转移性TNBC患者中,首次单发转移部位以淋巴结和肺最为常见,分别占11.2%和5.6%;首发即为多发转移的比例高达79.2%,其中,含淋巴结、肺、骨、肝和脑转移的比例分别为52.8%、34.4%、27.1%、14.4%和6.4%,其他特殊部位(包含肾上腺等)转移32例(25.6%)。首发内脏转移(仅包含肝和肺)63例,占50.4%,其中6例同时有肝和肺转移;淋巴结转移比例最高,为64.0%;合并肺转移(40.0%)的患者明显多于肝转移(15.2%)的患者(P=0.000)。复发转移的时间多在术后2~3年,2年内复发者52例(41.6%),2~3年复发者23例(18.4%),3年以上复发者50例(40.0%)。结论 TNBC淋巴结、肺转移多见;脑转移作为首发部位也值得关注;TNBC多发转移比例高;多数在2~3年内复发。建议在辅助治疗后的随访中,除了关注淋巴结的检查外,还需关注肺部和颅脑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复发征象。
李惠平刘笑然孔维垚冉然张如艳张嘉杨刘雅昕韩祎帆刘慧敏金秋杰
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乳腺癌辅助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 G-CSF)防治EC方案(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接受EC方案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35例,分为预防组(54例)和非预防组(81例);预防组又分为PEGrh G-CSF组(19例)和rh G-CSF组(35例)。PEG-rh G-CSF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PEG-rh G-CSF 3.0 mg皮下注射1次;rh G-CSF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rh-G-CSF 5μg·kg^(-1)·d^(-1)皮下注射1次,连续注射3~5 d。结果 :预防组与非预防组的3或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G-rh GCSF组与rh G-CSF组的3或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rh G-CSF组与rh G-CSF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骨关节疼痛、乏力、发热和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接受EC方案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PEG-rh G-CSF可有效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王环李惠平宋国红邸立军邵彬严颖姜晗昉梁旭宛凤玲张如艳冉然刘笑然王晶孔维垚
关键词:乳腺肿瘤辅助化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减少
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转移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ER阳性HER2阴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及复发转移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4例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5岁(26~53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52.4个月(6.1~329.1个月),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49.4%,76/154);非内脏转移较内脏转移多发(55.8%vs 44.2%);骨转移最多(52.6%,81/154),内脏转移以肺多见(26.6%,41/15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主要为非内脏转移,骨转移最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
曲金荣曲金荣王晶邵彬李惠平邸立军严颖宋国红冉然姜晗昉张如艳张如艳刘笑然
关键词:ER阳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预防性应用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多西他赛方案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多西他赛方案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58例,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在总共4周期的辅助化疗中,根据单个周期患者是否应用PEG-rhG-CSF分为长效升白针预防组及长效升白针非预防组.进一步根据单个患者接受PEG-rhG-CSF治疗周期数分为频繁应用组(应用PEG-rhG-CSF≥3周期)和非频繁应用组(应用PEG-rhG-CSF〈3周期).结果 在第1~3周期化疗,预防升白组与非预防组比较,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1和第3周期化疗,预防升白组与非预防组相比较,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应用长效组与非频繁组相比,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较低(P〈0.001).PEG-rhG-CSF预防用药组2例(3.4%)患者因不能耐受严重骨痛停止治疗.结论 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接受多西他赛方案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发热的发生概率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张嘉扬刘雅昕王环米岚宋国红姜晗昉严颖邵彬孔维垚张如艳冉然刘笑然王晶林艳棠李惠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辅助化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减少
54例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胸壁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54例术后以胸壁复发为首发转移部位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项临床和病理因素同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并搜索万方及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4例患者原发肿瘤术后无病生存期(DFS)为4~277个月,中位DFS为50个月。单纯胸壁转移患者局部复发后无进展生存期(PFS)2~120个月,中位PFS为21个月。单纯胸壁转移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激素受体水平、HER2表达情况是原发肿瘤术后DFS及OS的相关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术后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原发肿瘤术后DFS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将增加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明确高复发风险因素,采取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徐睿李惠平邵彬王晶宋国红邸立军梁旭严颖刘笑然
关键词:乳腺癌胸壁转移预后因素
铂类化疗药物对进展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与BRCA基因突变的关系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铂类化疗药物一线治疗进展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进展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接受铂类化疗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n=86)和对照组(n=12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CB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患者BRCA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中BRCA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CBR和PFS;按转移部位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层,比较含铂类和不含铂类化疗方案的CBR和PF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BR和中位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转移部位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含铂类和不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后不同转移部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BR和中位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59例检测过BRCA基因,治疗组中,BRCA基因野生型患者CBR低于突变型(P﹤0.05),中位PFS短于突变型(P﹤0.05);对照组中,BRCA基因野生型患者的CBR低于突变型(P﹤0.05),但BRCA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铂类化疗药物一线治疗进展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其他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但在有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中疗效较好。
王楠李鹍李惠平宋国红邸立军姜晗昉刘笑然孔维垚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BRCA基因铂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