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澎生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由放料到工厂:清代前期苏州棉布字号的经济与法律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清代前期苏州棉布加工业中盛行“放料制生产” ,而不能被“工厂制生产”取代。放料制生产的不同内容的交易成本变动 ,整体说来有利于经济成效。但在“法律制度”调整方面 ,则有不同效果 :一是当时法律判例确有维护长期契约换约自由、保障商标产权的正面作用 ;另一则是投资生产者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 ,在罢工事件中难以清楚划分。“放料制”对投入生产事业的商人财产较有保障 ,即使不能使用“工厂制”来降低监督方面的执行成本 ,但仍是当时投资生产者较为划算的选择。
- 邱澎生
- 关键词:判例法律分析财产罢工清代前期商人
- 由代收税捐看清末苏州商会的“代表性”问题被引量:5
- 2014年
- 在晚清开办厘金和海关税之前,商业税收在清代全国财政岁入的比重一直不高,远低于农业税入的比重。但商业税收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其实有大幅增长,由雍正二年(1724)的5.4%,到嘉庆十七年(1812)的14.6%,增长将近三倍。为向商人加税,清前期即有愈来愈多言论强调"惠商""恤商"才能"裕课",不少官员提醒改善商人经商环境以增加政府岁入。当政府为了兼顾"裕课"与"恤商"两项目标时,商人也更能透过联名陈情、罢市抗税以及会馆、公所的私下运作,来保障自身权益。当清末政府主动立法鼓励商人成立商会,透过商会和会馆公所的合作,包含苏州商人在内的商业群体,才有更坚实的团体力量为后盾,向政府抗争税收问题。清末商会参与抗争税收的过程反映了重要的历史转变:商人团体由原先会馆、公所时代作为在实际上保护商人权益的"代表",演变为商会时代能同时在实际上与名义上保护商人的"代表"。
- 邱澎生
- 关键词:商税会馆公所商会
- 市场、法律与人情——明清苏州商人团体提供“交易服务”的制度变迁被引量:16
- 2004年
- 在明清苏州商人团体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部分商人团体不但促成有效提供交易服务的制度创新,更在地方司法实务上,以“公产”立案模式,向地方政府取得更稳固的产权保障,连带增加了会馆公所获得商人捐款、持续运作的可能性。作者从市场经济、法律规范、人情信用机制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界对明清“国家-社会”演变关系的理解。
- 邱澎生
- 关键词:明清时期商业经济产权制度
- 法学专家、苏州商人团体与清代中国的“习惯法”问题被引量:3
- 2009年
- 学者针对清代中国有无"习惯法"的问题,出现了"社会中心论"与"法律中心论"的不同立场与论辩,这个问题其实涉及研究者在名词定义与史实认定上的争议。本文主要以清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商业讼案为对象,将"习惯法"问题限缩到清代商业习惯与国家法互动关系的演变历程。本文认为,我们不见得要以欧洲法学意义上的"习惯法"去描述这个历程的种种结果,但却不宜忽略当时各地工商业城镇出现的种种由"习惯性实践"转化为"习惯性规则"的具体历程。
- 邱澎生
- 关键词:商人团体法学专家习惯法
- 明清苏州商业诉讼中的法律多元
- 前言"制度"是分析经济变迁的重要视角,但何谓"制度"?则又人云人殊。诺斯(Douglass C.North)建议可由"产权与经济组织、政府与法律、意识型态"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探究经济史上有关"制度变迁"的复杂演化过程...
- 邱澎生
- 文献传递
- 律例本乎圣经:明清士人与官员的法律知识论述
- 董康(1867-1947)在1934年撰文分析传统中国法律教育的历史演变,他强调中国法律教育的渊源流长,并以孔子以"德行、言语、文字、政事"四科教导子弟为重要事例,认为"政事"即包括"法律",并且据此推论:"孔子既以此试...
- 邱澎生
- 文献传递
- 禁止把持与保护专利 试析清末商事立法中的苏州金箔业讼案被引量:14
- 2000年
- 一、前言
廿世纪的最初十余年,也约是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多年间,中国政府不仅开始大量继受许多原本实行于欧陆、英美或是日本的经济立法,同时也开始大力提倡本国商人筹组商会,并且赋予商会执行多项经济立法的法定任务。这是政府对经济立法的努力,而在商人方面,也开始更主动地争取制修经济立法的主导权,包括苏州商会在内的全国商会代表,
- 邱澎生
- 关键词:商事立法经济立法清末
- 18世纪苏松棉布业的管理架构与法律文化被引量:1
- 2012年
- 18世纪江南地区已成为当时中国棉布产销中心,无论是商业销售或工业生产等组织,都随棉布市场规模扩大而有重要变化;特别是棉布字号的兴起,重组了棉布市场既有的产销组织。在此过程中,当时自称为"贾师"或"看布朋友"的一群人,也凭藉自身对棉布原料品质与加工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娴熟,在棉布产销领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透过"布经"与苏、松工商业碑刻等资料,既探讨贾师如何在"配布、看布"两大领域降低交易成本而构成一种有效率的管理架构,并论证此种管理架构可能也反映当时法律体系与文化理念互动关系的某些重要变化。
- 邱澎生
- 关键词:交易成本管理架构法律文化
- 以法为名:讼师与幕友对明清法律秩序的冲击被引量:4
- 2008年
- 明清中国是个广土众民而又交通设施、传播工具有限的国家,尽管政府实行中央集权政治形态,也公布通用全国的法典,但在推行法典与司法审判实务中,仍面临不少难题。诸如:如何让《大明律》或是《大清律》这两部成文法典,有效地贯彻到全国各级司法机关的审判工作?
- 邱澎生
- 关键词:幕友法律法典审判讼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