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菊
- 作品数:61 被引量:3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豫剧《太行之子》:描绘在太行山上的公仆画像
- 2024年
- 豫剧《太行之子》由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排,著名剧作家陈涌泉编剧,优秀青年导演李佳秋执导。该剧以真实人物和事件为题材来源,以吴金印在基层乡镇工作的经历为情节线索,通过文学化、艺术化的创作手法以及质感厚重的舞台风格,着重表现人物的情感脉络,塑造出质朴厚道、兢兢业业又血肉丰满的“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形象,可谓一部基层党员干部的史诗赞歌。
- 李小菊
- 关键词:舞台风格豫剧题材来源文学化情节线索
- 审美样式的极度拓展与审美风格的破冰突围――当前戏曲创作的形式探索
- 2020年
- 戏曲艺术对于表现形式的探究与追求,就像它对传奇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思想主题、复杂的人性剖析的追求一样,是永无止境的。在当前现实题材戏曲创作成为时代要求的背景之下,戏曲艺术要想突破,艺术表现形式就是重要的切口与途径。
- 李小菊
- 关键词:戏曲创作审美样式思想主题现实题材戏曲艺术审美风格
- 持中守正 固本求新——专访著名剧作家陈涌泉被引量:1
- 2017年
- 近年来,中国戏曲的“河南现象”引起了戏剧界的普遍关注。不但出现了以李树建为领军人物的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家,而且涌现出姚金成、陈涌泉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经过豫剧人的团结协作,
- 陈涌泉李小菊
- 关键词:剧作家专访表演艺术家领军人物团结协作
- 论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的戏曲理论史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汤显祖(1550-1616)在戏曲方面取得的成就,历来以“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闻名于世,而在戏曲理论方面的论述则主要体现在为数不多的几篇题词和诗歌中。从这个角度来讲,专论戏曲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以下简称《庙记》)虽然篇幅并不长,却集中体现了汤显祖戏曲理论的许多层面。
- 李小菊
- 关键词:戏曲理论汤显祖戏神《牡丹亭》多层面
- 关于中国戏曲历史剧的辨析与反思——对“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几个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2008年12月20日至22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会、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有关全国戏曲历史剧创作的学术研讨会,
- 李小菊
- 关键词:历史剧创作中国戏曲改革开放30年
- 理论联系实际 推动艺术研究——郭汉城先生访谈
- 2019年
- 李小菊(以下简称"李"):郭老您好,您一生从事戏曲事业,在戏曲研究、戏曲创作和戏曲评论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参与并经历了我国当代戏曲发展和戏曲研究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您的经历和思想都是宝贵的财富。现在戏曲学和艺术学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 郭汉城李小菊
- 关键词:中国戏曲研究戏曲创作理论联系实际
- 当代豫剧剧目建设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新时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豫剧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这种辉煌,不但体现在涌现出以李树建、贾文龙、汪荃珍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演员,还体现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高质、影响深远的经典剧目;不但体现河南本省豫剧创作的繁荣,也体现在全国其他省市区豫剧创作的共同繁荣。
- 李小菊
- 关键词:豫剧剧目建设经典剧目
- 既如春风和煦而清新 又像夏花绚丽且浓烈 河北梆子演员刘红雁印象
- 2021年
- 作为一名职业观剧人,赏尽好戏、好演员是最大的心愿,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奢望。在戏曲资源的保存与获取都异常便捷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浩若烟海的戏曲资源,虽然让人心动不已,也令人望而却步。戏曲艺术不同于文字资料,虽然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便捷观看,但最吸引人的还是感受演出现场的浓烈氛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由于防控需要,许多舞台演出都改为线上,现场观摩的机会显得尤为珍贵。
- 李小菊
- 关键词:演出现场舞台演出河北梆子
- “小女子”的壮怀雄心——评李莉《成败萧何》
- 2012年
- 女编剧李莉开始有意识地自称“小女子”,大概是从上海京剧院约请她撰写《成败萧何》剧本时开始的。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多次说起最初以“小女子写不了大男人”为藉口试图婉拒的情形。她在《“小女子”的恍惚》一文中这样写道:“当初上海京剧院约写《成败萧何》时,心下畏惧,便以小女子写不了大男人为藉口而推却,两位院长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从没觉得你是个女人啊!
- 李小菊
- 关键词:女子上海京剧院有意识男人
- 越剧《红楼梦》:悲凉之雾遍华林
- 2018年
- 走过60年历程的越剧《红楼梦》,表、导、舞、音、美诸美兼备,已经成为经典之作。越剧《红楼梦》把曹雪芹原著对宝黛爱情碎金散玉式的描写串联起来集中表现,把文字描述转化为活色生香的舞台形象,通过揭示林黛玉的性格悲剧和贾宝玉的命运悲剧表现两人相爱而不能相守的爱情悲剧,深得曹雪芹原著"悲凉之雾遍华林"的精髓,特别是结尾贾宝玉出走表现出来的决绝,加深了全剧的悲剧意味。
- 李小菊
- 关键词:越剧《红楼梦》舞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