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强

作品数:28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8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政治
  • 5篇教育
  • 4篇哲学
  • 4篇主义
  • 4篇高校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三个代表重要
  • 3篇社会主义
  • 3篇文明
  • 3篇逻辑
  • 3篇共产党
  • 3篇国共
  • 2篇大学生
  • 2篇心理
  • 2篇政治理论
  • 2篇政治理论课
  • 2篇政治文明
  • 2篇执政
  • 2篇执政能力
  • 2篇执政能力建设

机构

  • 27篇华侨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27篇李志强
  • 3篇杨楹
  • 1篇张仁天
  • 1篇黄青山
  • 1篇洪雪辉
  • 1篇王秀勇

传媒

  • 3篇哲学研究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理论探讨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零陵学院学报
  • 1篇零陵学院学报...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教育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维度被引量:3
2023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孕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丰富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通过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和路径形态等三个维度的立体性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图景式呈现,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推进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张超李志强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被引量:1
2012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许多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政党文明和政府文明、公民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治理念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协调发展。
李志强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邓小平政治合法性思想初探被引量:1
2005年
合法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凸现出来。邓小平从这一特定历史时空出发,对新时期我国政治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思考,从历史、经济、民主、法治、道德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政治的合法性,并提出了判断政治合法性的标准,形成了其系统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有力地维护了我国政治的合法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李志强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合法性中国共产党
论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2019年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本质上是生活辩证法,其核心要义是围绕着权利而展开的,是对生活主体的生活权利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则和趋向的历史性解读与本质性把握,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生活辩证法以对生活的前提进行批判性地审查为始端,以“劳动—生产”为基源,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而生成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领域、多层面交错而构成的生活关系逻辑,构成生活的空间性维度,最后显现为生活形态的阶段性与历史性转换、生活从民族史向人类史转换,形成生活的时间性维度。劳动—生产辩证法、生活关系辩证法和生活历史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内在逻辑架构。
杨楹李志强
关键词:辩证法内在逻辑
论政治宽容研究的理论范式及路径
2012年
政治宽容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现象与基本事实,也是衡量现代政治民主的重要尺度,加强政治宽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对当前政治宽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形成了"制度"、"意识"、"文化"和"行为"四个理论研究向度和"共识"、"共存"、"权宜之计"和"现代性"四种理论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宽容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路径。
李志强
关键词:政治宽容研究范式
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价值指向
2005年
执政能力与执政价值内在统一于党的执政实践,执政能力是党执政的工具理性,执政价值是 党执政的价值理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价值理念为执政能力规定了价值指向,指明了执政能 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彰显了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性、人民 性和合法性的价值向度,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实践“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价值立场。
李志强
关键词:执政能力执政为民价值指向
社会主义执政党文明:内涵、特性与推进理路
2012年
社会主义执政党文明是共产党在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过程中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政党理念文明、政党制度文明和政党行为文明既是执政党文明建设的内涵,也是其文明建设的成果形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内民主、党外协商法治之下、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执政党文明的基本特性。推进社会主义执政党文明,既要以社会主义文明的科学发展为基础,又要立足于执政党文明发展的实然状态,而且还应善于吸收政党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李志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涵义理路
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6
2006年
Liberation of man is the purpose of basic value of Marxis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main symptom examining the realistic life critically, the self-liberation of proletariat as a historical premise, and the negative dialectics as a basic way,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becomes an essential logic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st and future in life world. Firstly,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opened a practical way to study liberation of man in view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man and nature, society and culture. Secondly,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based on “realistic and living individuals” and dialectical unity of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actual liberation of man, clearly presents the principle of life. Thirdly, breaking away from the bondage of natural relations, social relations and cultural views, is an internal logic of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in practice.
杨楹李志强
关键词:自我解放内在逻辑生活境况革命性变革历史前提
论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意蕴被引量:2
2014年
将马克思看作生产力至上主义者,进而否认马克思理论之生态意蕴的观点,从根本上误解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建立在这一方法论基础之上的自由观。事实上,马克思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自由观,内在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自由观,才能跳出将生态问题单纯地看作是技术问题、伦理问题或观念问题的狭隘视界,把握到生态问题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和更为深远的价值指向,才能对生态文明有一个更为全面、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从而也才能为生态环境危机寻求到既有历史远见性又有现实可能性的理论应对。
李志强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生态意蕴生态环境危机生态问题马克思理论方法论基础
论“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张力
2007年
从“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关系逻辑出发,深度分析、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首先可以将“哲学语境”分解为哲学的外延性文化场境、宏观哲学的文化语境和微观的哲学文本语境,这是一条收敛式、确认哲学个性及其理论链条的路径,进而强调“哲学语境”必须落根于“生活处境”才能获得理论合法性。其次,从分析马克思所直接承接的哲学文化语境入手,显示马克思哲学对青年黑格尔哲学割裂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关系的批判与超越;第三,着重从马克思置身其中的生活处境的分析,简要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语境、哲学主题的个性特征。可见正确处理“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后教科书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直接的价值。
杨楹李志强
关键词:哲学语境生活处境马克思哲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