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椎管
  • 3篇椎管狭窄
  • 3篇椎管狭窄症
  • 3篇狭窄症
  • 3篇内固定
  • 3篇教学
  • 3篇骨科
  • 3篇骨折
  • 2篇胸椎
  • 2篇胸椎管
  • 2篇胸椎管狭窄
  • 2篇胸椎管狭窄症
  • 2篇腰椎
  • 2篇医学教育
  • 2篇增殖
  • 2篇植骨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细胞

机构

  • 12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2篇方宇
  • 7篇高斌礼
  • 7篇杨勇
  • 6篇苏义拉图
  • 4篇刘刚
  • 3篇刘瑞
  • 3篇田乐
  • 2篇林森
  • 2篇段新民
  • 1篇赵建民
  • 1篇王炳海
  • 1篇孙勤暖
  • 1篇刘亚欧
  • 1篇李昶
  • 1篇李强
  • 1篇张国梁
  • 1篇郭秀珍
  • 1篇李伟
  • 1篇郭静

传媒

  • 3篇骨科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联合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1组共40例,进行自体PBMNCs移植;对照2组共40例,进行PTA治疗;联合治疗组共40例,在进行PTA治疗的同时于缺血部位注入PBMNCs。观察3组的血管疏通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记录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1组的40.00%(16/40)、对照2组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跛行距离、ABI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1组的37.50%(15/40)和对照2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自体PBMNCs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方法,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疏通和病情。
王炳海李昶方宇郭静爱新觉罗·启承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或开窗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男35例,女3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2.4岁。结果 62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38个月,平均18.3个月,治疗效果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治疗评分标准,本组术后优良率为87.1%。结论腰椎后路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苏义拉图杨勇方宇杨智段新民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植骨内固定
微小RNA-214靶向调控PTEN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矿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14(miR-214)靶向调控第10号染色体丢失性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矿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miR-124 mimic组(转染miR-124 mimic)、miR-124 NC组(转染miR-124 NC)、pcDNA3.1-PTEN组(转染pcDNA3.1-PTEN)、miR-124 mimic+pcDNA3.1-PTEN组(转染miR-124 mimic+pcDNA3.1-PTEN)。采用在线生信预测miR-124和PTEN靶向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细胞miR-124和PTEN mRNA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检测细胞分化能力。采用茜素红染色和骨钙素水平测定检测细胞的矿化。采用Werstern blot检测PTE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骨桥蛋白(OPN)、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水平。结果:与miR-124 NC组比较,miR-124 mimic组野生型PTEN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均P<0.05)。与miR-124 NC组比较,miR-124 mimic组miR-124及p-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TEN mRNA和蛋白、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ColⅠ和OPN蛋白、细胞矿化率和骨钙素水平降低,而pcDNA3.1-PTEN组则相反(均P<0.05)。与miR-124 mimic组比较,miR-124 mimic+pcDNA3.1-PTEN组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TEN mRNA和蛋白、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ColⅠ和OPN蛋白、细胞矿化率和骨钙素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miR-214通过靶向下调PTEN蛋白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调控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和矿化。
方宇董重阳高斌礼李明宇李伟郭文焦志超
关键词:增殖分化矿化
OTD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创伤骨科教学中的部位解剖较为复杂,要求医学生掌握相关的解剖结构、组成以及创伤发生机制,对学生的三维立体结构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的临床带教过程中只能结合课本插图、教学模型、相关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讲解,教学模型展示结构单一,对分型及相应治疗方式的选择缺乏直观体现。医疗行业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在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3]。我们应用OTD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方宇刘刚高斌礼谷宇丁远哲张海峰
关键词:临床教学医学教育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致胸椎管狭窄症一例报告
2014年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因不明确,多数人认为与肿瘤或发育异常有关。从发病部位来看,全身骨骼均可受累,临床上常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和Albright综合征三个类型,后者为多骨型受累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和性早熟。尽管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发生于任何骨骼,但脊柱却很少受累,同时笔者也未见引起胸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导致截瘫者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就我科8年前收治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致胸椎管狭窄症1例,治疗后一直随访至今。
杨勇高斌礼苏义拉图刘刚方宇孙勤暖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胸椎管狭窄症ALBRIGHT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全身骨骼多骨型
手足并用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将手足并用结合3D打印技术教学法应用于骨外科临床教学中,研究其教学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年制本科大五实习学生共5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手足并用结合3D打印技术教学法授课,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研究组的出科考核分数和问卷调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问卷调查得分数据间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手足并用教学法结合3D打印技术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成绩、教学满意度及教学的质量。
方宇高斌礼杨勇刘瑞李强刘刚
关键词:3D打印骨科教学医学教育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49.0~68.0岁,平均55.3岁。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据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39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椎体骨折部位:T116例,T1218例,L117例,L2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0.5~6.0d,平均2.8 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0~36.0个月,平均23.4个月。Frankel分级D级6例患者恢复至E级,37例E级患者无变化,与手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得到良好恢复,Cobb’s角,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也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苏义拉图杨勇方宇刘刚段新民
关键词:腰椎骨折内固定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Inter-Tan髓内钉及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命质量,并分析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老年患者分为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组(82例)和接骨板内固定术组(49例)。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问卷对所有患者在术后48~72 h进行生命质量的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及综合评分的差异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Inter-Tan髓内钉组在躯体活动功能(PF)和疼痛(BP)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接骨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4,t=2.924;P<0.05)。在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中,年龄相对较低(OR=0.259,95%CI=0.110~0.608)、骨折类型为复杂性(OR=3.920,95%CI=1.835~8.374)、内科合并症(OR=2.164,95%CI=1.068~4.383)、功能结果较差(OR=4.276,95%CI=2.145~8.524)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躯体活动功能及降低疼痛方面优于接骨板内固定法。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及功能结果等客观因素。
方宇杨勇苏义拉图刘刚高斌礼林森田乐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接骨板内固定生命质量
解剖学、影像学课程整合在骨科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5年
目前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学习内容重复、与临床诊疗实际脱节等不足之处,所以医学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就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立足我校实际情况,从骨科硕士研究生教学课程设置出发,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实施以器官系统为模块的整合式教学改革。以骨科运动系统疾病为例,介绍本研究团队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手段的推陈、临床实践的同步结合,多样化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改革设想。
苏义拉图刘瑞杨勇刘刚方宇
关键词:课程整合骨科教学影像学
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在上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制作个体化颈椎椎弓根螺钉导板辅助上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32例颈椎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寰枢椎骨折15例(Jefferson分型前弓骨折6例、后弓骨折5例、前后弓同时骨折1例、单纯侧块骨折3例),寰枢椎脱位17例。所有病人术前行颈椎三维CT检查,采用Mimics V17.0对目标椎体进行三维重建,3D打印机打印个体化颈椎椎弓根螺钉导板,在导板辅助下置钉。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病人颈椎疼痛程度、颈椎神经功能,并于术后进行CT复查,判断螺钉置入准确度,术后钉道内倾角和头倾角与术前设计的差异。结果 3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导板与椎体后方骨性结构均紧密贴合,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7枚,其中C1:64枚,C2:63枚。寰枢椎骨折组手术时间短于寰枢椎脱位组[(183.21±43.02)min vs.(236.62±54.51)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135.52±50.73)ml vs.(185.85±26.95)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术后钉道内倾角和头倾角与术前设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寰枢椎骨折病人和寰枢椎脱位病人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JOA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4/32),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可降低上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手术的风险,置钉准确度高,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刘刚刘斌方宇田乐刘亚欧刘庆梁高斌礼
关键词:上颈椎椎弓根钉置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