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亮

作品数:20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PET/C
  • 12篇PET/CT
  • 10篇脱氧
  • 10篇脱氧葡萄糖
  • 7篇肿瘤
  • 7篇淋巴
  • 7篇发射型计算机
  • 6篇18F-FD...
  • 5篇淋巴瘤
  • 4篇性病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细胞
  • 4篇显像
  • 4篇腹膜
  • 4篇病变
  • 3篇原发性
  • 3篇肿瘤性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弥漫

机构

  • 20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林志春
  • 20篇尹亮
  • 12篇黄世明
  • 11篇岳建兰
  • 11篇陈薇
  • 3篇穆海玉
  • 2篇张锦明
  • 2篇何滔
  • 2篇张庆
  • 2篇李祖贵
  • 2篇孙劲松
  • 2篇孙克敏
  • 2篇李彦峰
  • 1篇郑爱青
  • 1篇张冬菊
  • 1篇孟慧鹏
  • 1篇郝亚辉

传媒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3篇第四届燕京肿...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九届中国核...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与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直接比较的系统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和直接比较方法系统评价^(18)F-FDG PET/CT与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搜索直接比较18F-FDG PET/CT与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比较试验。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合并灵敏度(sensitivity,SEN)、合并特异性(specificity,SPE)、合并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合并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R,DOR),并绘制SROC(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最终共纳入9篇文章,Meta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合并SEN为0.51(95%CI=0.47~0.55),合并SPE为0.92(95%CI=0.89~0.94),合并+LR为5.77(95%CI=4.38~7.59),合并-LR为0.54(95%CI=0.45~0.64),DOR为12.71(95%CI=8.97~18.01),AUC为0.8101。CT诊断的合并SEN为0.71(95%CI=0.67~0.74),合并SPE为0.82(95%CI=0.78~0.84),合并+LR为3.52(95%CI=2.52~4.93),合并-LR为0.37(95%CI=0.32~0.44),DOR为10.73(95%CI=7.35~15.66),AUC为0.8176。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比CT低,但其特异性较好,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黄世明罗燕薇尹亮林志春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PET/CT18F-FDG
兔肝VX2肿瘤模型放疗疗效评价的PET与CT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18F-FDG PET 与CT 对兔肝VX2 肿瘤模型放疗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 48 只肝右叶荷VX2 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2 只,分别为对照组(非放疗组)、10 Gy 放疗组、15 Gy ...
林志春尹亮郑爱青李祖贵穆海玉孙劲松
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18)F-FDG PET/CT影像特征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18)F-FDG PET/CT相关影像表现。方法对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相关^(18)F-FDG PET/CT影像表现进行量化分级,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独立t检验、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SUVmax、腹水CT值、壁腹膜增厚情况、网膜增厚情况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在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网膜增厚情况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在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为Y=1.201+1.517X3+1.980X9,X3及X9的OR值分别为4.559(95%CI:0.707~29.391)及7.242(95%CI:1.726~30.385);ROC曲线显示网膜增厚情况、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对结核性及肿瘤性病变的鉴别有效,两者的AUC分别是0.670(95%CI:0.527~0.813)和0.655(95%CI:0.525~0.785),前者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分析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可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
尹亮黄世明林志春岳建兰陈薇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大鼠单侧纹状体内四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建立帕金森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单侧纹状体内四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大鼠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的可行性与成功率。【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PD模型组(n=36)。PD模型组通过立体定位技术于纹状体内四点注射6-OHDA诱导PD疾病,于2周后先后进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行为学测试和11C-CFT Micro PET/CT显像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计数大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总数的变化,以评定PD模型的成功率。【结果】^(11)C-CFT Micro PET/CT显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的11C-CFT损伤侧/健侧的放射性摄取比值(0.581±0.061,P<0.05)以及损伤侧/健侧的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值(0.514±0.085,P<0.05)均显著下降。阿扑吗啡诱导行为学旋转评定大鼠PD模型成功率为86.1%。【结论】纹状体内四点注射6-OHDA建立PD模型的方法可有效模拟人类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变减少,且成功率高(86.1%)。
黄世明张锦明陈薇尹亮岳建兰周欣姬文婕马永强李彦峰林志春
关键词:帕金森病6-羟基多巴胺纹状体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常规CT、MR和糖链抗原125 (CA125)在诊断腹膜原发性肿瘤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在PPPSC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P...
尹亮林志春张庆孙克敏郝亚辉
关键词:糖链抗原12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ET/CT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尹亮林志春岳建兰黄世明陈薇
18F-FDG PET/CT对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分期诊断价值
岳建兰林志春尹亮黄世明陈薇
18F—ML-10PET/CT凋亡显像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18F-ML-10PET/CT凋亡显像对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经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PD早期模型。1周后通过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评估。采用HC—CFT、18F-ML-10PET/CT显像分别观察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黑质致密部存活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采用TUNEL凋亡染色检测黑质致密部凋亡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采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果1周后实验组大鼠明显向左侧旋转,平均旋转速度为(4.52±1.03)r/min。11C-CFT在实验组大鼠右侧纹状体与左侧纹状体的放射性摄取值比值为0.556±0.017,明显低于对照组(0.998±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ML-10在实验组大鼠右侧黑质与左侧黑质的放射性摄取值比值为1.722±0.083,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右侧黑质致密部与左侧黑质致密部的TH阳性神经元比值为0.528±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6±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凋亡染色显示实验组右侧黑质致密部凋亡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为43.200±2.507,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0.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早期发病阶段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有关。18F—ML-10PET/CT凋亡显像部位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部位具有一致性,有望用于PD早期的诊断。
黄世明陈薇张锦明尹亮岳建兰李彦峰姬文婕周欣马永强孟慧鹏林志春
关键词:PET/CT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
PET与CT对兔肝VX_2肿瘤模型放疗疗效评价的对比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18F-FDG PET与CT对兔肝VX2肿瘤模型放疗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48只肝右叶荷VX2肿瘤的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非放疗组)、10、15和20 Gy放疗组,所有试验兔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7、14 d行18FFDG PET/CT扫描,测定肿瘤体积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放疗前各组肿瘤体积及SUVmax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后对照组肿瘤的体积及SUVmax均持续上升。3个放疗组放疗1 d后SUVmax均较放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3个放疗组放疗7 d后SUVmax及肿瘤体积均较1 d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放疗组放疗14 d后SUVmax均较7 d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肿瘤体积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VX2肿瘤放疗后1 d时18F-FDG PET检查即可出现SUVmax的显著下降,可在肿瘤体积改变之前早期评估其对放疗的反应。
尹亮林志春李祖贵穆海玉孙劲松
关键词:VX2肿瘤模型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F-FDGPET/CT对原发性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诊断原发性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PPPS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PET/CT中心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绝经期女性PPPSC患者,年龄61~81(69.4±6.2)岁。患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分析其病灶CT表现及PET的SUVmax,观察PPPSC的PET/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PET/CT检查前或后1周内患者血清CA12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估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三者中最大的SUVmax与CA125的相关性。结果10例PPPSC患者^18F—FDGPET/CT显像主要表现为:10例患者大网膜呈絮状、多发结节状及饼状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增高及代谢增强(SUVmax为6.32+2.87);9例壁腹膜及8例肠系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结节状或条状软组织不均匀增厚及代谢增强(SUVmax分别为5.96±2.14和5.70±1.69),其中壁腹膜以盆壁腹膜受累为主,肠系膜以小肠系膜受累为主;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以肝周及盆腔为主;2例双侧卵巢及1例右侧卵巢稍增大,最大直径均在5cm以内,同时伴有代谢异常增高;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出现点状钙化灶、有少量胸腔积液、有肝脏转移、伴有肝门淋巴结转移各2例。所有患者CA125均增高[(51.25±26.40)×10^4U/L],CA125与壁腹膜、大网膜及肠系膜三者中最大SUVmax无明显相关性(r=0.05,P〉0.05)。结论PET/CT显像可显示PPPSC病灶部位,也能反映病灶的代谢状态,可用于PPPSC的辅助诊断。
林志春尹亮何滔张冬菊张庆穆海玉
关键词:腹膜肿瘤脱氧葡萄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