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鹏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武汉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诗品
  • 1篇司空
  • 1篇司空图
  • 1篇司空图《二十...
  • 1篇味外之味
  • 1篇味外之旨
  • 1篇象外之象
  • 1篇离形得似
  • 1篇二十四诗品
  • 1篇《二十四诗品...

机构

  • 1篇武汉师范学院

作者

  • 1篇周鹏

传媒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198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味外之旨”与“象外之象”——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读札
1982年
味外之旨 标举“味外之旨”,是司空图诗论最突出的特点。《与李生论诗书》云:“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他把是否能“辨味”作为能否言诗的首要条件。不仅如此,在辨味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诗歌主张:标举“味外之旨”。对此,他作了个生动的比喻:“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鹹也,止于鹹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鹹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与李生论诗书》)概括起来,就是“韵外之致”。“致”,指情致、情趣。“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味外之味”。这种观点一直贯串在他的整个文论中。 “味”之应用于文坛,有很长的历史渊源,被称为我同第一部美学著作的《乐记》云:“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这还只是就音乐言。魏晋时期的陆机,在《文赋》中才第一次把“味”这个概念引进文论:“或清虚以婉约。
周鹏
关键词:味外之旨司空图象外之象《二十四诗品》味外之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