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文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诗歌
  • 2篇新诗
  • 2篇叙述艺术
  • 2篇早期诗歌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心象
  • 1篇叙述语言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眼光
  • 1篇眼光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自觉
  • 1篇意象
  • 1篇语言
  • 1篇狱中
  • 1篇哲理
  • 1篇哲理性
  • 1篇中国传统诗歌
  • 1篇中国当代诗歌

机构

  • 1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魏文文
  • 4篇杨四平

传媒

  • 2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运城学院学报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青早期狱中诗歌研究
2015年
艾青早期的狱中诗歌创作多采用"回忆与怀念"的抒情模式,并且喜用长句抒发和挖掘内心感悟与想象,既充满对西方都市文明的怀念与批判,又贯穿着对青少年流浪生活的回忆与无奈,这种矛盾情感的相互纠缠构成了艾青早期狱中诗歌的情感主调。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着对个人身份命运的思考,对艺术选择的探索,并且在迎战苦难的征途中寻求多种方式反抗以求得到精神解脱,这些探索成为支撑艾青意志的力量,也为他日后能够承受更大的苦难奠定了基石。
魏文文
关键词:身份认同艺术自觉悲剧精神
艾青“湘南旧作”研究
2015年
艾青蛰居新宁期间创作了诸多既有田园情调又拖着忧郁尾巴的小诗,考查这些诗作的意象选择及应用是研究艾青诗歌的突破口。他既致力于诗歌意象的营造,又苦心于意象的组合;从诗歌意象系列的找寻到意象世界结构系统的营构,无不饱含着诗人浓厚的情感并充满了哲理性思考,这为艾青成为伟大的民族诗人奠定了基础。
魏文文
关键词:意象色调哲理性
论李金发诗歌的“心象化”叙述艺术被引量:1
2019年
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诗的发展壮大,在以胡适为代表的写实化诗歌叙述、郭沫若为代表的意绪化诗歌叙述之后,李金发开启了新诗叙述的新境界,彻底把新诗从固有的叙述规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一种具有明显自我指称的"心象化"叙述方式:其中"心"侧重于内心交流,"象"倚重叙述技法与审美特征。李金发诗歌的"心象化"叙述以个人、群体、景物和自我为叙述交流对象,以意象、暗示、比喻和通感为叙述技法,以语言陌生化、结构经济化和诗意朦胧化为审美特征。这种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叙述方式廓清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边界,拉开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叙述的大幕。
杨四平魏文文
关键词:李金发诗歌审美特征
论郭沫若早期诗歌叙述的定型反复性被引量:2
2019年
郭沫若诗歌不仅以独特的抒情将初期白话新诗从粗糙的"以物观物"的模仿阶段推向了崇尚"情绪"的"以心观物"的创造阶段,而且在诗歌叙述上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定型反复性特征,彻底摆脱了"非诗化"倾向,在内容和形式上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创作经验。他早期诗歌叙述的定型反复性主要表现为以第一人称"我"为主格的抒情叙述主体、以环形结构和叠句为主的叙述结构、以时间和空间相互融合的叙述时空以及承载诗歌情绪的意象。这种"异军突起"的诗歌叙述模式引领新诗叙述走上了新的里程,为此后诗歌叙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四平魏文文
现代中国文学的海外行旅——评杨四平《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2015年
作为中国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杨四平教授被评为"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之一,并荣获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2011-2012)等诸多荣誉。他多年耕耘在"新诗批评"这片领域,现已硕果累累。但是他并没有把学术眼光仅聚焦于此,而是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治学素养选择了一块坚硬难啃的"学术骨头"——现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面对这么一个庞大复杂、有相当学术难度的选题,杨四平教授一路勇往直前。他认为"
魏文文
关键词:现代中国文学诗歌批评中国当代诗歌文化政策学术眼光文学批评理论
李健吾与《文艺复兴》
2015年
李健吾一生的创作面相当宽广,不仅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翻译、文学批评等,还致力于编辑文学杂志,他参编的期刊有数十种,其中《文艺复兴》最费心思,也最显功力。李健吾以作家型编辑独特的编辑理念推助《文艺复兴》成为抗战后著名的文艺刊物。虽然《文艺复兴》最终并没有促成中国文艺的全面复兴,但是给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艺界注入了新鲜血液,做到了特色鲜明,卓尔不凡。
魏文文
关键词:《文艺复兴》
李健吾“谐和”思想探究
2015年
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精髓除了"自我"和"人性"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谐和"。"谐和"二字的频繁出现既与李健吾本人心性相合,也是他在文学批评中竭力追求的结果,是研究李健吾批评思想新的着力点。本文试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现实与艺术的和谐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三个方面探究李健吾的"谐和"思想。
魏文文
点、线、面:闻一多新诗的视觉叙述艺术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传统诗歌的传播途径与新诗不同,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因而更注重听觉意识的主体呈现,即使形成书面载体,也以无标点的竖排排列为抒写规则,申言之,就视觉形式的物理空间而言,中国传统诗歌即使除去诗歌内容,其形式也是独立自足的,即内容不依赖形式而产生作用,读者大都凭借听觉经验"阅读"诗歌,所以与听觉叙述相比,其视觉叙述是相对弱化的。
杨四平魏文文
关键词:叙述艺术视觉形式新诗闻一多中国传统诗歌物理空间
再现·呈现·戏剧化:20世纪20年代新诗叙述语言的张力
2019年
20世纪20年代新诗叙述语言表现为'再现语言''呈现语言''戏剧化语言'三个维度,分别体现新诗叙述语言的三个方向,它们之间既是横向的并列关系,又是纵向层层推进的递进关系。其中'再现语言'是诗歌语言'感性、直观'表达的初级阶段,'呈现语言'是诗歌语言'理性、曲折'表达的中级阶段,二者进而融合发展为一种'紧张'的综合性的戏剧化语言,属于诗歌语言叙述的高级阶段。
魏文文
关键词:叙述语言
秉承自由精神的“五四”诗人刘延陵
2015年
刘延陵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代白话诗人,在新诗创作、外国诗歌及其理论译介、青年诗人培养等方面均做出积极的贡献。他的诗作处处洋溢着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五四"时代精神,除此之外又有很多超越"五四"时代的诗学旨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创作实践及生活等方面所秉承的自由精神,这种创新的自由精神贯穿在其诗歌创作及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于"五四"启蒙初期的诗人来说,这一主张无疑是伟大的、值得钦佩的。
魏文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