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况周颐
  • 5篇临桂词派
  • 5篇词派
  • 3篇文学
  • 3篇词学
  • 2篇代文
  • 2篇学史
  • 2篇文学史
  • 2篇民国
  • 2篇古代文学
  • 1篇地方文化
  • 1篇地理
  • 1篇地理考察
  • 1篇寻根
  • 1篇研究论文
  • 1篇叶恭绰
  • 1篇夷夏
  • 1篇艺术
  • 1篇意象
  • 1篇音乐

机构

  • 17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王娟
  • 1篇赵丽娟

传媒

  • 2篇广西教育学院...
  • 2篇大学教育
  • 2篇桂学研究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文史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民族音乐
  • 1篇词学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华民族共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临桂词派追求“自然”的核心价值观——兼论临桂词派“自然”观的时代意义
2017年
"自然"这一词学理论在以况周颐为代表的临桂词派词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况周颐提出的追求自然和临桂词派"重、拙、大"的词论具有一致性。临桂词派的主将王鹏运和况周颐在他们的具体词作中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追求,他们通过词这种形式抒发对乡村生活和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他们对城市和官场的厌恶。临桂词派的质朴自然之风,多从"苏辛"处来。然而,临桂词派是处于新时代的,他们的"自然"观有创新之处,在内容上写新事物,将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情写入词中,这体现出他们在当时文化转型期的开创性的特殊意义。
王娟
关键词:临桂词派
唐宋词人目光下的黄昏意象
2007年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王娟
关键词:唐宋词黄昏意象情感指向
地方文化融入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以广西桂林优秀传统文化为例
2023年
桂林既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历史悠久的廉政文化,又有被誉为“中国传统词学最后辉煌”的临桂词派,还有民俗文化和道文化等,这些资源均可用来充实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外阅读与探索、文学历史现场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代文人的精神和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推动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王娟
关键词:地方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史
况周颐及其《粤西词见》——兼论《粤西词见》和《花间集》编排体例的相似性
2014年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王娟
关键词:况周颐《花间集》
况周颐自注词与其对民国初年词学发展的探索
2015年
晚清词学大家况周颐的词集中有着数量丰富的自注。这些自注内容多样,具有多种功能,也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从这些自注中可以窥见况周颐词学的四个取向:其一,在自注中注明声律,让作词的人有法可依、有律可循,主张规范词的作法,坚持格律是词的生命线;其二,在自注中不仅注冷僻知识,连一般诗词典故都注,是要普及词,让词走向普通民众,主张词的俗化;其三,用自注的形式叙事,让词体抒发的情感有具体的事件依托,拓展词体内容以弥补词体体制短小的弊病,主张词作叙事;其四,注自己的旧题、旧集、旧句,甚至在自注中评价自己的作品,显示其词作的互文性。从这四个取向可以看出况周颐对民国初年词学发展的探索。
王娟
关键词:况周颐互文性
晚清词坛的词学理论研究——兼论“重、拙、大”的文学史意义
2019年
晚清临桂词派在总结千年词史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拙、大"的词学理论。"重"指深沉真挚厚重的思想情感。"拙"指质朴自然。从词的文体学意义去思考,"大"有双重意义:一是大视野、大情怀,二是光"大"词体,肯定词不同于诗的特质,无关乎内容,强调对词体的认识。临桂词派努力将其理论付诸实践,将"大"暗隐于"重、拙"去实现,"大"是其最高的理想和追求。然而,词与主流文化剥离,"重、拙、大"难以实现,只能是临桂词派在19世纪中叶文化转型之际提出的理想化复兴之路。但"重、拙、大"的提出,既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和改革,体现世变中的词人对词的坚守和对词学发展的追寻,也体现出临桂词派对词文体意识的强化。
王娟
关键词:临桂词派词体
况周颐的家学渊源
2017年
况周颐为晚清词学大家,对金石文字、绘画等都有研究,还是著名的藏书家,文学素养很高。这和其家学渊源密切相关。况家为官宦世家,也是书香世家,为当地诗礼簪缨的名门望族。况周颐曾祖有诗作传世,祖父是其家学蒙养的重要奠基人,诸位伯父成年均入仕,也有著述流传,尤其是其二伯父况澄著述非常丰富,所涉及的学科门类非常广泛,对况周颐的影响尤为深重。况氏家藏丰富。况家的传统、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况周颐所取得的成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娟
关键词:况周颐家学渊源
况周颐佚诗一首
2012年
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作为著名的词人和词学理论家,他的影响极大,但流传下来的诗歌却极少,学者们对于况周颐诗歌的研究就更少了。朱承安《晚清词人况周颐诗词简析》一文仅叙及况周颐于词话中提到的“自君之出矣”和《韶音洞诗》。香港大学郑炜明先生著有《况周颐佚诗考论》一文,从况周颐的笔记作品、自编词集、他人所编书籍题词、书画作品题记、报章、杂志中辑录况周颐散佚及存疑诗作,其中佚诗31题,
王娟
关键词:况周颐佚诗书画作品理论家诗歌词学
略论柳宗元的民族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2年
作为政治家的柳宗元在担任民族地方行政长官时颇有政绩,这和他的指导思想是有联系的。其民族观包括华夷一体、夷夏若均、以夏变夷和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认同四个部分,其中“华夷一体”的共同体思想是基础,“夷夏若均”的平等思想是核心,以夏变夷,是以中原文化助力民族共同体形成,认同少数民族地方文化是实现途径,是双向的互动互化方式。柳宗元民族观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受到传统儒家民族观的影响,也和唐代的民族政策、历史现实密切相关,同时还和其个人经历有关。
王娟
关键词:共同体
临桂词派的文学地理考察被引量:2
2019年
临桂词派是晚清民国时期兴起的一个词派,因该派创始人、领袖王鹏运和主将况周颐均为广西临桂人而得名。叶恭绰曾以“桂派”称之,蔡嵩云沿用这一称呼,并给予高度评价:清词派别,可分三期。……第三期词派,创自王半塘,叶遐庵戏呼为桂派,予亦姑以桂派名之。和之者有郑叔问、况蕙风、朱彊村等,本张皋文意内言外之旨,参以凌次仲、戈顺卿审音持律之说,而益发挥光大之。
王娟
关键词:叶恭绰晚清民国时期地理考察词派况周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