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大跨屋盖结构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分析方法及应用
- 研究同时针对所有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的等效静风荷载(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是目前大跨屋盖结构抗风设计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用对风振响应贡献较大的风荷载本征模态和结构振型表示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保证在该等效静风荷载下的结构...
- 陈波李明杨庆山
- 关键词:大跨屋盖结构等效静风荷载风振响应平面桁架
- 文献传递
- 各国规范中RC框架自振周期的对比和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是决定其地震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国规范均考虑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折减作用,但有的考虑了填充墙布置的影响,另外一些则没有。为了能比较各国规范计算自振周期的准确性,首先归纳了国内外规范中关于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并对有、无填充墙的两个框架自振周期的实测值和规范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填充墙布置得到的自振周期较接近实测值,否则误差较大;考虑填充墙的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这两个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实测值和动力振型分析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采用这种建模方式,分析了填充墙的布置对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并参照国外考虑填充墙布置的自振周期计算方法,为我国规范的修正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阎红霞杨庆山秦敬伟李明
- 关键词:自振周期填充墙有限元模型
- 基于小波相关性的简支梁桥损伤评估方法被引量:8
- 2018年
- 以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位移响应的小波相关性构造目标函数,减少待识别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修正理论的简支梁桥损伤分步评估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一简支钢梁数值模型的损伤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仅需布置一个位移测点即可对不同位置和程度的损伤进行定量识别,迭代效率高;移动荷载速度、大小和测点位置对损伤的定量识别效果影响较小,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在实际桥梁测试中,采用桥梁损伤边界逼近识别方法可以实现对损伤位置的逐步逼近和损伤程度的精细化识别。
- 闫宇智战家旺张楠夏禾李明胡所亭
- 关键词:简支梁桥模型修正移动荷载
- 大跨平屋盖的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对平面桁架和空间网架两类典型平屋盖结构形式,研究针对所有关键节点位移和所有构件内力的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风振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结构风振响应中,共振响应明显大于背景响应,且第1阶振型起主导作用,根据该特性,用第1阶振型惯性力表示其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振型惯性力的组合系数。在工程常用的范围内,系统分析结构跨度、屋面质量、设计风速和风向等参数对平面桁架和空间网架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的影响,得到可用于指导该类结构抗风设计的等效静风荷载风压系数的建议公式,且经校核,在该荷载静力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实际动力响应极值吻合较好。
- 陈波李明杨庆山
- 关键词:大跨屋盖结构等效静风荷载平面桁架空间网架
- 不同含水率对钢筋混凝土柱推倒分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混凝土含水率影响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从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钢筋混凝土短柱单调静力推倒的相关试验,应用SAP2000程序,建立并验证了钢筋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模型,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推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构件基底最大剪力和变形能力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大下降幅度越来越大.
- 刘保东陈建波李明李鹏飞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含水率推倒分析
- 基于风振特性的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分析方法被引量:4
- 2012年
- 提出根据风振响应特征,构造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的荷载基本向量,当脉动风效应中以背景响应为主、且存在显著主导本征模态时,选择本征模态作为荷载基本向量;当以共振响应为主、且存在显著主导振型时,将主导振型惯性力作为荷载基本向量;当风效应中无显著主导本征模态或者无显著主导振型时,将屋面上表面各点法向分别作用单位力作为荷载基本向量。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这些基本向量的组合系数,保证在该等效静风荷载下,结构所有关键位置响应与实际动力响应极值间的误差最小。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平面桁架和单层球面网壳,验证了该文所述方法的计算精度。
- 陈波李明杨庆山
- 关键词:大跨屋盖结构等效静风荷载风振响应结构振型
- 基于概率图模型的乘客出行链提取方法被引量:3
- 2019年
- 以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为基础,构建概率图模型,从乘客连续出行行为以及时空转移角度提取乘客出行链。从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出发,构建混合泊松模型,识别出站点周边用地性质信息;然后结合乘客连续的活动序列,构建隐马尔科夫模型,从乘客连续出行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用地特征上识别出行目的,从而构建每位乘客基于公共交通的出行链。以北京市某一周工作日的轨道交通智能卡数据为例实现本文模型,结果表明:工作类活动以及回家类活动在全天主要时段分布与以往研究和调查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出行链,通勤类出行为主要出行,占68.5%,而其他类活动以单程出行为主。
- 朱亚迪陈峰陈峰王子甲
-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隐马尔科夫模型出行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