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安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膀胱
  • 6篇膀胱癌
  • 4篇化疗
  • 3篇肿瘤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输尿管
  • 2篇输尿管肿瘤
  • 2篇丝裂霉
  • 2篇丝裂霉素
  • 2篇尿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热化疗
  • 2篇热疗
  • 2篇疗效
  • 2篇局部热疗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东莞市第三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王斌
  • 9篇杨建安
  • 8篇李靖
  • 4篇袁道彰
  • 3篇都兴华
  • 1篇秦自科
  • 1篇钟肖红
  • 1篇崔书中
  • 1篇石利平
  • 1篇郭龙斌
  • 1篇唐鸿生
  • 1篇苏泽轩
  • 1篇郑舜生
  • 1篇雷鸣
  • 1篇王丽艳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宫颈癌综合治疗后继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综合治疗后继发性膀胱癌(简称继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6例继发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镜见肿瘤水草样、蒂细1例;乳头样、无蒂3例;片状2例。2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显像,膀胱区可见放射性明显浓聚。治疗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1例。电切患者术后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均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静脉化疗。随访时间26~72月,1例因膀胱局部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无瘤生存至今;2例分别于术后16月及26月发现全身多发转移。随访期患者无瘤生存率66.7%。结论继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与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在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宫颈癌放射时应加强对膀胱的保护,减少继发性膀胱癌的发生。
王斌杨建安袁道彰李靖郑舜生
关键词:膀胱癌放疗继发性
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副作用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BR-TRGY-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探讨丝裂霉素(MMC)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HIVEC)治疗复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的近期有效性及毒副作用。方法表浅性TCC患者40例,其中初发10例,复发30例,复发次数1~6次,平均2.8次;最后一次复发时间间隔3~32月,平均14.6月,中位时间16月;最后一次复发肿瘤个数为1~20个,平均2.1个。入院后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3天行MMC的HIVEC。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随访检查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结果治疗过程顺利,6例(15%)诉尿频、尿急、尿痛,治疗后3天~2周症状消失,无明显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的发生;随访平均13月(6—40月),膀胱粘膜正常,无肾积水发生,局部复发6例(15%),复发时间6~12月,平均10月,复发个数1~4个,平均2.3个,复发后手术治疗无瘤存活至今。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时间间隔较治疗前显著延长,复发个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对于复发性TCC患者,MMC行HIVE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治疗可以增强MMC治疗TCC的临床效果。
王斌杨建安李靖郑舜升
关键词:膀胱癌局部热疗化疗
丝裂霉素在膀胱癌热化疗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HIVEC)时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及灌注液中丝裂霉素(MMC)浓度,研究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MMC的吸收量,为HIVEC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UCC)患者6例,术后3 d行HIVEC。灌注时均分不同时间点留取血清和灌注液标本,应用HPLC法检测血液和灌注液标本中MMC浓度。取标本3~5 ml,置于保温冰箱1~3 h;用控制离心机,4℃1 5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80℃冰箱保存。以依利特ODS2(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V∶V),365 nm波长紫外线检测。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以0.5~50 ng/ml为线性范围,标准品血药浓度为横坐标(x),MMC峰面积为纵坐标(y),作直线回归,得出的线性方程y=bx+a:y=0.0108(±0.0001)x+0.005(±0.003),r=0.999。取测定血浆中的MMC浓度均值,绘制药物的时间-浓度变化曲线得出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7(167~468)ng/(ml·min)。膀胱热灌注化疗时血液标本中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2 h、4 h和6 h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3.25±3.13)ng/ml、(4.57±3.82)ng/ml、(5.23±3.43)ng/ml、(7.65±6.24)ng/ml、(7.57±5.30)ng/ml、(5.06±3.82)ng/ml、(4.52±3.42)ng/ml和(3.28±3.18)ng/ml。血浆中的丝裂霉素浓度峰值出现在45~60 min,并达到平台期。灌注液标本中0、15、30和45 min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0.085±0.021)mg/ml、(0.073±0.018)mg/ml、(0.068±0.020)mg/ml和(0.065±0.016)mg/ml。结论 HIVEC时血浆内MMC浓度较低,峰值低于骨髓抑制的阈浓度(400 ng/ml)。HIVEC时膀胱内MMC浓度较高,MMC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
王斌崔书中雷鸣杨建安李靖
关键词:膀胱癌局部热疗化疗药代动力学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9月到2012年7月间收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首先进行6-9个月的内分泌治疗,然后进行疗效评估,将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患者随机分为间歇治疗组和持续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疗效、毒副作用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并分析间歇治疗组中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治174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有130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其中58例患者接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72例患者接受持续性内分泌治疗。间歇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高于持续治疗组(80vs70,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持续治疗组。但两组患者的5年内发展成为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比例(37%vs41%)及患者的5年生存率(72%vs63%)无明显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第一次治疗后PSA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能否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指标。结论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小,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杨建安王斌秦自科李靖
关键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
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36例报道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采用经腹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36例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健侧45°斜卧位,先进行输尿管中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再行肾、输尿管上段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125(85~170)min,术中出血量90(20~25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18~6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8(5~11)d,无尿瘘、迟发肠穿孔、肠黏连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为pT_110例,pT_221例,pT_35例。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行膀胱镜的患者22例,其中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0例。结论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尿路上皮细胞癌可行、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袁道彰徐晓龙都兴华李靖郑舜升王斌杨建安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肿瘤
膀胱软镜联合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1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膀胱软镜联合腹膜外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LPC)治疗11例MIBC,术中膀胱软镜检查,行腹膜外LPC和腹腔镜下膀胱切口缝合术。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 min(125~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20~150 ml),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0 h(20~56 h),术后平均住院8 d(5~11 d)。无尿漏、肠粘连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pT_2N_0M_06例,pT_3N_0M_05例。11例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0个月,膀胱内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膀胱软镜联合LPC治疗MIBC可行、安全。
袁道彰徐晓龙王丽艳都兴华李靖郑舜升杨建安王斌
关键词:膀胱软镜
热化疗对膀胱癌BIU-87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热化疗对膀胱癌BIU-87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IU-87细胞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单纯化疗组,C组为热化疗1组[(40.0±0.2)℃],D组为热化疗2组[(43.0±0.2)℃],GEM的工作浓度为1μg/ml。用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实时监测细胞运动轨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运动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的MMP-2、MMP-9、RECK、TIMP-1、TIMP-2mRNA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的MMP-2、MMP-9、RECK、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实时监测细胞运动轨迹实验显示,相对于A组,B、C、D组对BIU-87细胞的运动能力均可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以D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各组MMP-2、MMP-9的mRNA和蛋白均表达下调,而RECK、TIMP-1、TIMP-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1),其中以D组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热化疗能够通过调节与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BIU-8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且具有温度依赖性。
杨建安王斌李靖郑舜升
关键词:膀胱肿瘤热化疗
建立膀胱癌丝裂霉素热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的监测护理模式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热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不良反应并建立其监测与护理模式。方法收集125例术后丝裂霉素热灌注化疗的膀胱癌病例,监测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制定其分类、等级、预警值,开发不良反应的监测程序并建立相应的护理制度。结果不良反应主要有膀胱疼痛(32.0%)、尿频尿急感(20.8%)、恶心呕吐(15.2%)、腹泻腹痛(8.0%)等。根据不良反应的分布,建立监测表,设定不良反应的等级(1—3级)、预警值和相应的护理干预程序。结论建立膀胱癌丝裂霉紊热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监测模式,使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护理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钟肖红杨建安王斌唐鸿生郭龙斌
关键词:膀胱癌热灌注化疗护理
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RLNU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RLNU组相比,CTLNU组手术时间短[(120.5±21.6)min vs.(145.2±29.9)min,t=-4.265,P=0.000],术中出血量少[(120.8±42.4)ml vs.(190.6±60.8)ml,t=-6.017,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2±2.5)d vs.(9.9±3.2)d,t=-2.646,P=0.01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NU组和RLNU组随访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别为5例和3例(P〉0.05),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愈,远处转移分别为2例和3例(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袁道彰都兴华石利平李靖郑舜升王斌杨建安苏泽轩
关键词:腹腔镜尿路上皮癌输尿管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