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媛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影响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矫治结束时拍摄标准薛氏位片,采用Cohlmia测量法对关节片进行关节间隙及关节窝形态测量,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1)关节间隙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各间隙均明显变大(P<0.05);矫治结束后关节间隙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变化:术后1个月髁突位置与术前比较,矢状向髁突位置后移,垂直向髁突位置下移。矫治结束后与术前比较,髁突位置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关节窝形态的指标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有关节弹响,治疗后5例弹响消失,术前无关节弹响者术后均未出现弹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结论 (1)BSSRO术后1个月关节间隙增大,髁突位置稍偏后,矫治结束后恢复正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未引起关节窝形态的改变。(2)所有患者均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关节弹响消失,提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能对TM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王岩孙丽艳李志媛刘奕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弹力链力值衰减的体外研究
- 李志媛安娜
- 乙醇对弹力链力值衰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乙醇是否加快弹力链的力值衰减。方法将5组3个圈短距型弹力链拉伸2.45 N力值,置于37℃人工唾液环境,每日以26.9%乙醇、14%乙醇、含乙醇漱口水、无乙醇漱口水以及人工唾液处理2次,每次60 s;利用电子推拉力仪,测量弹力链在加力24 h、7 d、14 d、21 d、28 d的剩余力值大小以及各测量时间点的力值衰减百分比。结果所有时间点所测结果中,实验组剩余力值均较对照组小。另外,不同浓度乙醇组间各个时间点的剩余力值,差异无显著性;含乙醇漱口水组各时间点的剩余力值与26.9%乙醇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无乙醇漱口水组各时间点的剩余力值与人工唾液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在各个测量时间点的衰减率虽有所不同,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在各个测量时间点的衰减率基本相似。各组的力值衰减主要发生在第1天,随后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实验组力值衰减整体高于对照组。结论乙醇可加快弹力链力值衰减速度,在14.0%~26.9%范围内不受其浓度的影响;含乙醇漱口水中,乙醇是主要影响弹力链力值衰减的因素。
- 王岩李志媛刘奕
- 关键词:力值衰减乙醇
- 弹力链力值衰减的体外研究
-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酒精是否加快弹力链的力值衰减,并在热循环条件下研究连接体类型以及圈数对于弹力链力值衰减的影响。
材料方法:
将5组3个圈短距型弹力链拉伸250g值,置于37℃人工唾液环境,每日以...
- 李志媛
- 关键词:力值衰减酒精体外实验
- 文献传递
- 弹力链力值衰减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在热循环条件下研究连接体类型以及圈数对于弹力链力值衰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4、5、6个圈数的短、中、长距型弹力链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进行组合,拉伸250 g(1 g=0.0098 N)初始力值,置于37℃人工唾液环境下,每日3次15-55℃热循环;利用电子推拉力仪,测量各组弹力链在加力4、24 h以及7、14、21、28 d的剩余力值大小及各测量时间点的力值衰减百分比。结果在15-55℃热循环条件下,弹力链力值随加力时间逐渐衰减,在最初的4 h内力值衰减急剧,24 h末内衰减最快,24 h至28 d之间各时间点力值衰减百分比增幅不大;各时间点不同连接体类型及圈数对弹力链力值衰减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中、长距型弹力链力值衰减百分比依次增大,4、5、6个圈数弹力链力值衰减百分比依次减小。结论在15-55℃热循环条件下,弹力链力值在4 h内衰减最快,24 h后衰减趋于稳定;在初始力相同的前提下,连接体越长,圈数越少,弹力链力值衰减越大。
- 李志媛刘奕郑颖
- 关键词:力值衰减热循环
- 上颌第二恒磨牙不同萌出状态的安氏Ⅱ~1类患者应用口外弓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应用口外弓非拔牙矫治上颌第二恒磨牙不同萌出状态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期应用口外弓进行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36例,年龄10~15岁,平均12.5岁。根据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状态分为4组,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前后的显著性改变主要发生在上颌,上颌第二磨牙牙胚位于上颌第一磨牙颈部以下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最多(SNA、ANB、Wits距、U6-Ptv、over-jet),且明显优于其他3组。结论口外弓颈牵引能有效改善恒牙期深覆盖,矫正磨牙关系,在上颌第二恒磨牙未萌,特别是其牙胚尚处于第一恒磨牙颈部以下时采用此方法效果最好。
- 郐滨朱静涛李志媛刘奕
- 关键词:口外弓非拔牙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