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玲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社会学更多>>
- 基于LabVIEW的高频电子技术虚拟实验室设计
- 2013年
- 针对LabVIEW软件的特点,充分利用LabVIEW方便的程序外观和操作控制功能,本文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的构建。并通过两个设计示例,说明了将虚拟仪器技术运用于高频电子技术中的优点和该方法的可行性。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有兴趣和热情,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 张建平曾小玲
-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
- 采摘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 2017年
-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部分立足于采摘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并结合采摘机器人自身运动方面的需求和其它机械部分的需求来设计。主要包括:电源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等。并对运动控制系统的避障部分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准确性,达到了实验预期目的 。
- 曾小玲
- 关键词:采摘机器人电机驱动避障
- 光学相位量化的16-QAM转化QPSK全光解复用技术被引量:1
- 2014年
- 提出并用数值证明了一种光学相位量化方法,采用先进的16-QAM调制格式进行转化。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相敏放大器的光纤相位量化,可以解复用16-QAM信号分成两个正交相移键控(QPSK)信号在子信道间进行切换。通过数值计算比较了量化传递函数对解复用过程的性能影响,并观测了每个QPSK信号的误码性能。
- 张建平赵冬娥曾小玲
- 关键词:16-QAMQPSK解复用
- 适合16-QAM信号的盲均衡算法
- 2015年
- 提出并采用修正恒模算法(MCMA)和判决引导的最小均方算法(DD-LMS)联合均衡算法,对16-QAM系统接收端的码间干扰进行均衡。分析了联合均衡的技术的实现方式和切换门限,对四种不同的均衡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MCMA与DD-LMS联合均衡算法较之其它三种均衡算法,能够将剩余误差迭代得更小,而且可以有效地修复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相位偏移。
- 张建平熊建国曾小玲
- 关键词:盲均衡
-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实施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分析"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课程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效果来看,这套实施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建平曾小玲贾俊霞
- 关键词:课程改革
- 基于最大熵密度近似技术的16-QAM盲均衡算法
- 2017年
- 提出了基于最大熵密度近似技术的16-QAM盲均衡算法以提高均衡性能。通过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比较了16-QAM在不同算法下的均衡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处理复杂信道(ISI值较高)以及高信噪比信道时,采用从非线性方程获得的新的拉格朗日乘数,收敛速度更快。
- 张建平曾小玲
- 关键词:盲均衡拉格朗日乘数
- 基于LabVIEW平台的虚拟调制解调器设计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针对LabVIEW软件的特点,利用LabVIEW方便的程序外观和操作控制功能,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系统的构建方法。文章通过分析调制解调原理,设计了三个子模块,构建了FM调制解调系统。说明了将虚拟仪器技术运用于高频电子技术实验中的优点和该方法的可行性。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有兴趣和热情,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 张建平曾小玲
- 关键词:调制解调器虚拟仪器LABVIEW
- 中高职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 2016年
- 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职业岗位(群)、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的衔接,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 张建平曾小玲
-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
- 激光测速靶弹丸过靶信号的存储测试技术被引量:3
- 2011年
- 对弹丸过靶信号波形数据的存储测试系统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论述了一种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单片机AT89C51来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的方法。该系统选用8位A/D转换器,由单片机和CPLD组成的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存储测试。介绍了系统的组成以及CPLD与单片机控制模块完成的功能和设计思路,并给出时序仿真图。
- 张建平曾小玲熊建国
- 关键词:高速数据采集单片机
- “工匠精神”融入下智能产品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需要。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入手,探索适应“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渠道并举的途径,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张建平曾小玲
-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