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从基尼系数看土地改革后农村地权分配被引量:6
- 2014年
- 文章计算了土改后农村地权分配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土改后农村土地分配基本高度均等;地权分配基尼系数有增大趋势,但增幅有限,地权变动微弱,其导致农村两极分化的说法不能够成立;农业合作化运动步伐的加快与地权分配变动关系不大。
- 张晓玲
- 关键词:基尼系数地权农业合作化
- 经济史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经济史教学当前深陷困境。要使中国经济史教学摆脱困境,教师需明确经济史学性质,加强经济学理论分析,改变传统教学研究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养成多学科融合的经济史学思维方式。
- 张晓玲
- 关键词:经济史教学思维方式
-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物价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问题是晋绥边区的主要问题之一。自然灾害、战争、农币过度发行、商人投机、币值不稳、贸易逆差等因素相互作用,推动边区物价短期内迅速上扬。在此情况下,边区政府在生产、金融、贸易、财政、流通等领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平抑物价,使物价趋于相对稳定,反映了边区政府在复杂经济问题面前较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 张晓玲
- 关键词:解放战争
- 内蒙古茶叶之路文化产业品牌构建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梳理了内蒙古茶叶之路文化产业的历史文化基础,重新考察了归化作为历史上"西口"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茶叶之路历史中的文化现象,给予内蒙古茶叶之路文化以较为确切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茶叶之路文化的特征,并提出构建内蒙古茶叶之路文化产业品牌的若干建议。
- 张晓玲
- 关键词:茶叶之路归化文化产业
-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家庭手工纺织业被引量:6
- 2016年
-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家庭手工纺织业的发展,延续了近代手工业,开辟了边区通往经济现代化的新方向,反映出边区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前进。在战争背景下,其发展呈现区域化、传统化、市场化等特征。在近代手工纺织业发展进程中,尽管传统要素一度被抛弃,但仍构成抗战时期边区手工纺织业发展的根基。边区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手工纺织业发展、传统力量延续的关键动力。历史证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市场化与工业化需同步前进,尊重传统要素、注重传统的延续性亦至关重要。
- 张晓玲
- 关键词:抗战时期工业化
- 基于经济学理论视角的经济史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经济史研究当前深陷困境。要使中国经济史学科摆脱困境,经济史研究者需明确经济史学的性质,彻底改变传统研究方法,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研究中的运用,养成多学科融合的经济史学思维方式。
- 张晓玲
- 关键词:经济史研究方法思维方式
- 从中农心态变化看土地改革时期中共中农政策的演变被引量:4
- 2012年
- 土地改革时期,中农的心态较为复杂。中共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之初,确定了对中农采取不侵犯其利益的政策,但在土地改革运动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多次出现中农利益被侵的现象,造成部分中农的不安与恐慌。中共希望通过平分土地的政策平息中农的不满,结果却造成更多中农的恐惧与担忧。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最终明确了坚决团结中农,完全不动中农土地的政策。中共的中农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完善,逐渐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农对土地改革政策的不满,树立了中农对土地改革的信心。
- 张晓玲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营业税运行程序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营业税在税务管理、税款征收、机构建设和干部培养等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不完整到比较完整,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的发展历程。营业税运行程序实践表明,合理的营业税征收,不仅使边区政府获得了一定的财政收入,支持了革命战争,还推动了边区工商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营业税征收亦存在诸如管理混乱、征收困难、干部数量少、业务水平低等问题。绩效与问题同在,反映了抗战条件下边区营业税征收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 张晓玲
- 关键词:营业税
-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农业技术改进被引量:8
- 2014年
- 抗战时期,农业技术改进是晋绥边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边区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供给、机关援助等路径,以开荒、兴修水利、精耕细作、选种、畜牧饲养等为主要内容,系统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绩效。以经验性为特征的农业技术改进反映了边区政府尊重群众经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 张晓玲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合作社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农民流通需要,新政权大力发展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对农民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它不仅便利了农村商业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把农村经济逐渐纳入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供销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它对于农民日常生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 张晓玲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合作社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