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丽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云杉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2篇生防菌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动物
  • 2篇内生真菌
  • 2篇猕猴桃
  • 2篇猕猴桃园
  • 2篇毛壳菌
  • 2篇防菌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落结构
  • 1篇冻害
  • 1篇冻害程度
  • 1篇毒素
  • 1篇多样性
  • 1篇雪灾
  • 1篇叶栖真菌

机构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国家质检总局
  • 1篇甘孜州林业科...

作者

  • 9篇黄晓丽
  • 6篇刘应高
  • 4篇张翅
  • 3篇骆军
  • 3篇许秀兰
  • 3篇徐明庆
  • 2篇张健
  • 2篇杨万勤
  • 2篇肖玖金
  • 1篇王欢
  • 1篇卢昌泰
  • 1篇杨春琳
  • 1篇刘韩
  • 1篇张雪
  • 1篇郑家东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第四届中国竹...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坡位对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解坡位对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省都江堰猕猴桃种植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猕猴桃园不同坡位共获土壤动物2 077只,分属13纲29目,坡上部以线虫纲和线蚓科为优势类群,坡中部以蜱螨目、线虫纲和线蚓科为优势类群,坡下部以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纲为优势类群;除5~10cm土层外,其余各层土壤动物剖面分布均以坡上部最大,坡中部次之,坡下部最小,其中,草本层和0~5cm土层的干生土壤动物密度以坡上部高于坡中部和坡下部,5~10cm和10~15cm土层土壤动物密度均以坡上部显著高于坡中部和坡下部,0~5cm和10~15cm土层湿生土壤动物密度以坡上部显著高于坡中部和坡下部,5~10cm土层则以坡中部显著高于坡上部和坡下部,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坡位中,腐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同功能群,其在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比例分别为68.72%、76.81%和81.1%;不同坡位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均表现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即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逐渐上升,而优势度指数(C)表现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表明不同坡位对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肖玖金黄晓丽卢昌泰郑家东张健杨万勤
关键词:猕猴桃园土壤动物坡位群落结构
粗枝云杉幼林落针病的生理生化特性被引量:4
2014年
以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在马厂梁人工云杉幼龄林内设立标准样地,每样地按云杉发病程度分别采集云杉针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对病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发病严重。该地病原菌一般从3月份开始对云杉进行侵染。相关分析表明,发病期间,各防御酶系间协同效率低,云杉抗病能力弱;叶绿素a与叶绿素b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反,叶绿素a先降后升,而叶绿素b先升后降。叶绿素(a+b)质量分数前期有所增加,但后期降至较低水平,已影响到针叶的光合能力。在健康与发病云杉针叶中,其叶绿素(a/b)值变化差异明显,可作为云杉抗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杨春琳许秀兰黄晓丽刘应高徐明庆刘韩
关键词:粗枝云杉落针病生理生化指标
四川青衣江流域冰雪灾害后丛生竹受害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研究
本文以雅安周边地区三种主要丛生竹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雪灾后竹受害情况和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引种的杂交竹和麻竹的受害程度均高于本地慈竹,受害后出笋量低于慈竹;各竹种的受冻害程度与出笋量成反比;未见严重病虫害发生。
刘应高张翅黄晓丽徐明庆王欢刘韩
关键词:丛生竹冰雪灾害病虫害发生
文献传递
华山松叶栖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被引量:4
2009年
用常规内生真菌分离方法从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针叶上分离到17种内生真菌,其中子囊菌1种、酵母菌1种、半知菌15种。通过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Pers.:Fr.、拟康宁木霉T.pseudok ningiiRifai,并对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对来自于针叶的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Stey.和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 conigenum(Brunaud)Hilitz菌落生长只有较弱抑制作用,对来自于枝干的拟茎点霉Phomopsis(Sacc.)Bubak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拟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张雪刘应高张翅黄晓丽骆军徐明庆
关键词:华山松内生真菌木霉生防菌
云杉叶栖真菌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表面消毒和不消毒2种方式处理,对四川二郎山林场不同海拔、不同冠层以及不同叶龄的云杉叶栖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真菌有26个属,其中Pestalotiopsis和Penicillium同为云杉上、中、下冠层的优势种群。多样性分析表明,云杉下冠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中冠层最低。随着叶龄的增加,真菌种群数量也表现为上升趋势。从云杉上分离得到了引起云杉叶疫病的根球壳孢菌(Rhizosphaera kalkhoffia)。
许秀兰张翅黄晓丽张雪刘应高
关键词:叶栖真菌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猕猴桃园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解猕猴桃种植对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混交林和农耕地为对照,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猕猴桃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共采集土壤动物3 195头,平均密度为1.70×104头/m2,分属4门10纲24个类群.其中,猕猴桃园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0.98×104头/m2,共14个类群;混交林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96×104头/m2,共18个类群;农耕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2.36×104头/m2,共17个类群.各样地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分别以混交林和农耕地最高,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蜱螨目(A)与弹尾目(C)的比值(A/C)以猕猴桃园和混交林高于农耕地,表明猕猴桃园和混交林受到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农耕地轻.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Morisita-Horn相似性系数较Sorenson相似性系数波动更大,说明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各类群相对数量的影响较对其物种组成更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J)和密度-类群指数(DG)以混交林最高,猕猴桃园最低,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C)以猕猴桃园最高,混交林最低,表明混交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较猕猴桃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肖玖金黄晓丽朱万强张健杨万勤
关键词:猕猴桃园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云杉内生优势毛壳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机制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从云杉针叶中分离得到的10株毛壳菌Chaetomium鉴定为球毛壳C.globosum、粪生毛壳C.funicola、印度毛壳C.indicum和近缘毛壳C.subaffine。通过平板生长筛选和拮抗性复筛,筛选出2株生长势高且对9种常见林木病害病原拮抗性好的优势生防菌株,分别为粪生毛壳菌株C-45和近缘毛壳菌株C-44。为了进一步了解2株优势毛壳菌的生防潜力和作用机制,对其进行了包括营养竞争、重寄生、胞外酶及代谢产物等生防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45和C-44对病原菌的抑制是多种生防机制的协同作用。根据2株优势菌株在不同生防机制上表现出的差异,菌株C-44的生防作用强于菌株C-45,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
许秀兰黄晓丽张翅徐明庆骆军刘应高
关键词:云杉内生真菌生防机制
四川松针上散斑壳菌致病毒素的确定及其致病性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针叶树散斑壳真菌、松针散斑壳真菌、四川散斑壳真菌及二郎山散斑壳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可产生导致其寄主针叶枯死的致病毒素。研究表明4种散斑壳真菌毒素均为非蛋白质类组分,结合电导率的测定,发现4种毒素对其来源寄主松针及其他几种松针的毒性存在着差异,其中四川散斑壳真菌所分泌的毒素致病性相对最强。通过对3种不同科属杂草和雪松针叶的生物测定,得出4种毒素均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骆军刘应高黄晓丽徐明庆
关键词:致病毒素
毛壳菌(Chaetomium spp.)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机制研究
毛壳菌Chaetomium spp.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对许多植物病原菌有潜在的生防作用。作者在土壤、枯落物等基质上分离到5株对病原菌拮抗能力强的毛壳菌,并对每个菌株的生物防治机制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毛壳菌...
黄晓丽
关键词:毛壳菌生物防治寄生作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