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燕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11-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10月27日、2012年6月6日、2013年5月22日、2014年9月25日0∶00-24∶00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5 282例,发生医院感染226例、31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4.28%、例次感染率5.96%;4年感染科室均以中心ICU为主,分别占34.52%、34.25%、33.72%、16.67%,呈下降趋势;感染部位均以呼吸系统为主,分别占55.95%、68.49%、58.14%、61.11%;医院感染病原体前3位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从2011年的50.00%下降至2014年的13.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从2011年的0上升至2014年33.33%。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了医院感染的现状,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 陈奕慧阮建锋史兆驹朱健强林红燕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5—6月及2014年3—4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通过前瞻性连续动态监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医院ICU患者临床标本及对应床单位物表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分子流行病学状况。结果:ICU内MDRAB的检出率达58.30%,83.24%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取物。其耐药率呈逐步上升趋势,2014年7—12月达80%以上。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从临床和环境分离的32株MDRAB有2个PFGE型,分别命名为A和B。其中A型包括临床分离株编号1、2、6、7和11,环境分离株编号19、23、26、27和28;B型包括临床分离株编号13、14、15、16和17,环境分离株编号25、30和31。结论:MDRAB已为ICU内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监测期间医院有两次分别由克隆A和B引起的患者间MDRAB交叉传播。交叉感染通过污染的心电监护仪或床单位两种路径传播;加强手卫生,彻底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控制MDRAB在ICU流行。
- 朱健强林红燕钟韵
-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
- 急诊重症监护室肺炎痰细菌分离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肺炎痰细菌分离、药敏及临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EICU诊治的590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9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493株,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有393株,革兰阳性球菌70株,真菌30株;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等。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素耐药率达50%以上;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其次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革兰氏阳性球菌(MRCNS/MRSA)对青霉素耐药率达90%左右,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仍高度敏感;真菌对伏立康唑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为我院EICU的优势病原微生物,尤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多,耐药菌产生率高;对于SCAP/HAP/VAP患者初始治疗应给予"重拳打击"降阶梯治疗。
- 李炳流林珮仪林红燕肖柯玲田朝伟
-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肺炎细菌耐药性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及SCCmec基因分型的研究
- 目的:
分析5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同时检测这些MRSA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基因...
- 林红燕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聚酶链反应杀白细胞毒素基因分型
- 文献传递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ICU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临床标本分离的致病菌,描述致病菌株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标本来源分布特征,分析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变迁,比较ICU与全院之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ICU检出的1 322株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共751株(56.81%),其中分离自痰液或支气管吸取物共617株(82.16%);2012—2014年,ICU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步上升趋势(P<0.05)。至2014年7—12月,ICU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其中对头孢哌酮耐药率最高,达100%。ICU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全院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情况严峻,预防医院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显得更为重要,否则持续的耐药率升高将使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面临无药可选的局面。
- 阮建锋林红燕钟韵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医院感染
- 急诊重症监护室肺炎痰细菌分离药敏调查与抗菌诊疗思维
-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肺炎痰细菌分离、药敏及临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EICU诊治的590例肺炎患者痰细菌分离、药敏及临床资料进...
- 李炳流田朝伟林珮仪林红燕肖柯玲
- 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5株变形菌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Ⅰ、Ⅱ类整合酶基因,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结果 125株变形菌属中检出携带Ⅰ类整合子46株占38.60%,检出携带Ⅱ类整合子32株占25.60%,同时携带Ⅰ、Ⅱ类整合子17株,阳性率为13.60%;携带Ⅰ类或Ⅱ类整合子或同时两种整合子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Ⅰ、Ⅱ类整合子的变形菌属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60.00%;125株变形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均<10.00%。结论临床分离的变形菌属中携带Ⅰ、Ⅱ类整合子的菌株比例较高,Ⅰ、Ⅱ类整合子与变形菌属的多药耐药具有相关性,临床上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 陈奕慧林红燕
- 关键词:整合子耐药性
- 运用品管圈推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组建QCC小组,分析院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原因,利用头脑风暴法收集并拟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手卫生培训现场考核226人,合格率100%,理论考试1 264人,平均分97.0,临床速干手消毒剂平均日床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林秀娟林红燕朱健强阮建锋
- 关键词:品管圈手卫生医院感染管理
-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控制并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7月-2012年12月颅脑手术患者851例临床资料,64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病例组,以年龄段及术前诊断为匹配条件收集64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无颅内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851例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64例,感染率7.52%,其中2011年8月感染率较高,为28.57%,高于平均水平的7.52%(χ2=23.35,P<0.05),易感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时间、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类型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联(P<0.05)。结论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护理对策,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林秀娟阮建锋林红燕陈奕慧
- 关键词:颅内感染医院感染
- 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变迁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3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了解多重耐药菌种类及分布特点,探索下一阶段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关键点。方法监测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致病菌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 921株,分析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感染部位、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构成比等相关数据。结果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3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40.36%、36.92%、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563,P=0.001);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分布连续3年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分别59.14%、60.96%、4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72,P=0.001);ICU检出多重耐药菌在全院检出科室分布中的构成比逐年下降,分别为30.54%、28.60%、2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00,P=0.030)。结论近年来社区检出多重耐药菌有增多的趋势,而本院多重耐药菌检出逐年下降,至2016年全院各科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构成比分布趋于均匀,符合各专科细菌感染的特点,消除了多重耐药菌集中在医院感染高危科室检出率高的现象。
- 林秀娟林红燕钟韵
- 关键词: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