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霞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细粒棘球蚴
  • 2篇棘球蚴
  • 1篇杀虫
  • 1篇杀虫作用
  • 1篇线虫
  • 1篇克隆
  • 1篇克隆与序列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胞外蛋白
  • 1篇捕食线虫性真...

机构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作者

  • 3篇王瑞
  • 3篇杨莲茹
  • 3篇杨晓野
  • 3篇李秀霞
  • 2篇李滨
  • 2篇于晶峰
  • 2篇刘晓松
  • 2篇常建华
  • 1篇谭伟
  • 1篇赵晓慧
  • 1篇李文生
  • 1篇李军燕
  • 1篇木兰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细粒棘球蚴线粒体CO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asus)种间遗传标记特点,为该虫种的分子分类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内蒙古地区从羊肝脏采集细粒棘球蚴,肝包虫病患者手术剥离囊包后,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细粒棘球蚴。提取虫体DNA,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基因,将其克隆到PGM-T载体后,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落,并进行测序,运用DNAstar5.0软件计算序列间的相似性,计算遗传距离,同时,应用MEGA4.0软件的最大似然法(ML-Maximum Likelihood)和邻接法(NJ-Neighbor 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细粒棘球蚴DNA扩增出的羊株、人株CO1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936bp。同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属CO1基因序列比对:羊株、人株细粒棘球蚴CO1序列与黄花棘球绦虫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1.9%、91.2%;羊株、人株细粒棘球蚴CO1序列与黄花棘球绦虫位于同一分支,自展值(Boostrap)最高,均为100%。羊株、人株细粒棘球蚴CO1序列所属分支与原头目的 Proteocephalus macrocephalus所属分支相隔较远。结论CO1基因序列稳定保守,无宿主特异性,可作为细粒棘球蚴理想的种间遗传标记。
于晶峰李滨刘晓松常建华杨晓野王瑞杨莲茹李秀霞木兰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克隆
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granulosus)CO1与ND1基因序列分析
2014年
目的为了明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羊株和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之间的基因型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自两地区细粒棘球蚴的线粒体CO1基因与ND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运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工具对已测出的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西乌旗羊株细粒棘球蚴与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CO1基因片段和ND1基因片段大小分别均为936bp和895bp。西乌旗羊株细粒棘球蚴CO1基因序列与新疆羊株细粒棘球蚴的CO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3%;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CO1基因序列与新疆人株细粒棘球蚴的CO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6%;且西乌旗羊株和锡林浩特市人株细粒棘球蚴ND1基因与国内外已报道的G1型ND1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表明内蒙古上述两地区细粒棘球蚴的同源性很高,且基因型均为G1型,这为内蒙古某些地区细粒棘球蚴流行虫株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对当地细粒棘球蚴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于晶峰谭伟李滨刘晓松常建华杨晓野王瑞杨莲茹李秀霞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基因型
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胞外蛋白质的产生及其杀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将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入含有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和枸橼酸液体培养基中,然后进行为期6d的培养并收集发酵液,进而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和蛋白酶活性及磷酸酶活性,并用发酵液进行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动物寄生性线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81.4mg/mL,蛋白酶和磷酸酶比活性最高,分别为9.48U/mL±0.03U/mL和38.30U/L±0.04U/L,对线虫的致死率为50.11%±11.8%,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同时发现,D.flagrans发酵液对蝇蛆的致死率最高,可达40.56%±0.13%。结果表明,在D.flagrans发酵液中含有杀虫物质。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化学杀虫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瑞张博伦赵晓慧杨晓野杨莲茹李军燕马亚囡李文生李秀霞
关键词:捕食线虫性真菌杀虫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