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下敏夫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关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前庭
  • 4篇前庭核
  • 4篇细胞
  • 3篇蜗核
  • 3篇毛细胞
  • 3篇氨酸
  • 2篇形态学
  • 2篇受体
  • 2篇小鼠
  • 2篇谷氨酸
  • 2篇谷氨酸受体
  • 2篇光学
  • 2篇光学成像
  • 2篇光学方法
  • 2篇耳蜗
  • 2篇成像
  • 1篇胆碱
  • 1篇电活动
  • 1篇电生理
  • 1篇形态学观察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关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杨伟炎
  • 11篇山下敏夫
  • 9篇顾瑞
  • 9篇杨仕明
  • 7篇韩东一
  • 5篇姜泗长
  • 2篇陈雷
  • 1篇原田成信
  • 1篇于宁
  • 1篇沈静

传媒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学方法二维成像前庭核神经元的突触传导
2003年
为探索前庭核神经元传导的时空二维特征 ,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 5 5染色新生小鼠的脑干切片 2 0min ,电刺激前庭神经 ,用光学记录膜电位技术成像前庭核的神经电活动。结果显示 ,电刺激前庭神经后光学记录显示前庭核出现神经电兴奋 ,在部分实验中观察到同侧及对侧前庭核的兴奋传导 ;前庭核神经兴奋有激发延迟和高峰延迟 ;所记录的光学信号具有光吸收波长特性 ,表明光学记录的可靠性 ;光学信号包括尖峰状快反应信号和持续较长时间的慢反应信号 ,所有兴奋信号被 2 0 μmol/L河豚毒 (特异性钠通道阻断剂 )不可逆性消除 ,表明快反应信号来源于钠通道介导的动作电位 ,慢反应信号被无钙液可逆性阻断 ,表明慢反应信号可能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研究表明 。
杨仕明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关键词:前庭核神经生理
小鼠单离前庭神经节细胞培养和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1999年
杨仕明姜泗长杨伟炎顾瑞山下敏夫
关键词:形态学细胞培养
光学记录蜗核和前庭核核团神经元电活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研究脑干蜗核 (cochlearnucleus ,CN)和前庭核 (vestibularnucleus ,VN)神经元电活动。方法 自新生小鼠 (1~ 5天 )制备离体脑干切片 ,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55染色 2 0分钟。采用光学记录膜电位 (opticalrecordingmembranepotential)技术 ,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 (第 8颅神经 ,nVIII)后脑干CN和VN的神经电活动。结果 ①电刺激nVIII断端后光学记录显示兴奋传导至CN和VN核团 (n =40 ) ;②CN和VN神经兴奋有激发延迟 (onsetlatency)和高峰延迟 (peaklatency) ;③所记录的光学信号具有光吸收波长特性 ,表明光学记录的可靠性 ;④光学信号包括峰样快反应信号 (spike -likefastsignal)和持续较长时间的慢反应信号 (slowsignal) ;⑤连续刺激nVIII后发现慢反应信号大小递减 ,为突触疲劳 (synapticfatigue)现象。结论 本研究表明光学记录膜电位方法可以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直观观察脑干蜗核和前庭核神经电活动的时空二维方式及其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 。
杨仕明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关键词:蜗核前庭核神经电生理
光学方法同步记录成群前庭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采用电压敏感染料和多位点光学成像系统研究前庭神经节细胞 (vestibularganglioncells ,VGCs)电生理特性。方法 :自新生小鼠内耳分离并培养的VGCs ,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5 5染色后 ,多个或成群VGCs被同时成像于 16× 16记录单元Photodiodearrays (PDA)光学成像系统。 结果 :用高钾溶液灌流刺激时发现当VGCs膜电位变化时 ,膜表面的光吸收增强 ,光吸收度为 0 .2 3%± 0 .0 8%。并且所记录的光学反应具有波长特性。另外 ,在本实验条件下 ,光损伤和染料的药毒性副作用不明显或者可忽略不计。结论 :光学记录可以同步观测多个和成群VGCs膜电位变化 。
杨仕明姜泗长杨伟炎顾瑞山下敏夫
关键词:光学方法膜电位
小鼠耳蜗胆碱乙酰化酶免疫反应的定位和分布被引量:1
1999年
杨仕明姜泗长杨伟炎顾瑞山下敏夫
关键词:耳蜗乙酰胆碱酯酶免疫反应
用光学成像研究前庭核神经元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传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二维动态观测前庭核 (VN)神经元兴奋性谷氨酸递质受体的传导机制。方法 自新生小鼠制备脑干切片 ,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 15 5染色 ,并成像于 16× 16elementsPhotodiodeArrays光学记录系统 ,电刺激前庭神经断端。为了观察谷氨酸是否为前庭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 ,用受体拮抗剂 (NMDA受体拮抗剂APV ,non NMDA受体拮抗剂CNQX)灌流脑片。结果 电刺激前庭神经断端后光学记录显示兴奋传导至VN区域 ;神经兴奋有激发延迟和高峰延迟 ;光学记录可以同步观察氨基酸拮抗剂对多个神经元核团兴奋性传递的作用 ,NMDA受体拮抗剂APV和non NMDA受体拮抗剂CNQX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的抑制作用。APV和CNQX灌流后神经元的EPSP被抑制 ,减低比率分别为 6 4 9%± 9 0 6 %和 35 1%± 9 0 6 % (n =18)。结论 光学记录膜电位方法可以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直观观察VN神经电活动的时空二维方式及其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 ;谷氨酸是VN的神经元EP SP传导的兴奋性递质 ;谷氨酸NMDA和non NMDA受体均参与介导VN神经元EPSP。
杨仕明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关键词:前庭核NMDA受体
光学成像蜗核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传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二维动态观测蜗核(CN)神经元兴奋性谷氨酸递质受体的传导机制。方法自新生小鼠制备脑干切片,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155染色,并成像于16×16elementsPhotodiodeArrays光学记录系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VIIIth)断端。为了观察谷氨酸是否为耳蜗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用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APV,non-NMDA受体拮抗剂CNQX)灌流脑片。结果①电刺激nVIIIth断端后光学记录显示兴奋传导至CN区域;②CN神经兴奋有激发延迟和高峰延迟,DCN和VCN之间激发和高峰延迟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郾01);③光学记录可以同步观察氨基酸拮抗剂对多个神经元核团兴奋性传递的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APV和non-NMDA受体拮抗剂CNQX对EPSP的抑制作用及其在VCN和DCN的作用方式不同。APV灌流后神经元的EPSP被抑制,计算其减低比率,在VCN为99郾10±0郾02%(n=18elements),DCN为76郾00±19郾20%(n=46elements)。同时,CNQX灌流后神经元的EPSP被抑制,用相同方法计算其减低比率,在VCN为0郾90±0郾02%(n=18elements),DCN为24郾00±19郾20%(n=46elements)。结论光学记录膜电位方法可以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直观观察CN神经电活动的时空二维方式及其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药理实验证实。
杨仕明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关键词:光学成像蜗核谷氨酸受体
巯基氧化剂硫汞撒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胞内钙离子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外毛细胞内源性钙离子的释放。方法 分离豚鼠耳蜗外毛细胞 ,用硫汞撒(thimerosal)为激动剂 ,用钙离子敏感染料Fura 2和数字荧光显微镜观察离体外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波动。结果 硫汞撒可诱发离体耳蜗外毛细胞胞内钙离子的明显增加 ,其增加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硫汞撒的浓度呈正比。在清除了细胞外液中钙离子后 ,硫汞撒仍可诱发离体耳蜗外毛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在此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基础上向胞外液加入钙离子 ,胞内钙浓度进一步升高 ;它可被 5 0 0 μmol/L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断剂LaCl3 阻断。而L型电压激活的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对其无阻断作用。硫汞撒的作用可被巯基保护剂二硫苏糖醇阻断和逆转。百日咳毒素、咖啡因和理阿诺碱对硫汞撒的作用无影响。结论 巯基氧化剂硫汞撒可通过两条途径使外毛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一是诱发离体外毛细胞内咖啡因和理阿诺碱咖啡因和理阿诺碱不敏感的内源性钙离子释放 ,二是通过硝苯吡啶不敏感的非特异钙通道使钙离子从胞外内流。
陈雷姜泗长杨伟炎韩东一原田成信山下敏夫
关键词:外毛细胞耳蜗钙通道
内毛细胞的分离和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内毛细胞 (innerhaircells ,IHC)的分离技术和形态学特征。方法 从豚鼠耳蜗制备基底膜活体铺片 ,微分干涉倒置显微镜下用显微分离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单离IHC。高倍显微镜下 ,用两个钨丝电极沿IHC和第一排外毛细胞 (outerhaircells,OHC)之间的Corti隧道显微切割 ,游离的IHC团被吸引至玻璃微吸管内。结果 从每只豚鼠耳蜗可分离到 3 0~ 5 0个活性良好的单离IHC ,并存活 2h左右。典型的IHC胞体具有特征性 ,呈梨状或长颈的烧瓶形状 ,胞体中间可见大的圆形细胞核。胞体内包含较多细胞器 ,颗粒状 ,粗糙感。大部分可观察到静纤毛 ( 93 / 98)。静纤毛分布沿表皮板一侧 ,排列呈线状或“C”形。部分细胞可观察到明显狭窄的颈部 ( 61/ 98)。IHC的表皮板一般为倾斜状 ,凹面向上 ,较厚。另外 ,IHC的表皮板通常与细胞胞体长轴成锐角或钝角。豚鼠耳蜗IHC长度为 13~ 3 1μm ,平均 ( 2 2 45± 4 14) μm ( x±s,n =98,下同 ) ;直径为 7~ 15 μm ,平均 ( 11 95±1 5 9) μm。静纤毛长度为 2~ 7 5 μm ,平均 ( 5 2 1± 1 0 0 ) μm。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能够分离到大量的、生物活性好的IHC的技术 ;内、外毛细胞单离后在形态学上的鉴别要点是表皮板 。
杨仕明沈静山下敏夫杨伟炎顾瑞韩东一
关键词:内毛细胞形态学
光学成像甘氨酸对蜗核和前庭核神经元兴奋的抑制作用
2003年
目的 从神经细胞群的水平研究甘氨酸是否对蜗核(cochlear nucleus,CN)与前庭核(vestibular nucleus,VN)神经元核团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方式。方法 从新生小鼠(1-3天)制备活体(in vitro)脑干组织切片,并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 dye)进行染色,采用多位点光学记录系统(optical imaging)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后传入兴奋的传导。结果 光学成像显示电刺激nⅧth后兴奋传导至脑干的CN核团和VN核团,并且光学方法可同步记录256个记录单元(elements)中神经兴奋传导的二维动态过程(n=35)。用甘氨酸受体桔抗剂-马钱子碱(50μM)浸泡组织切片后,在CN和VN中的光学信号与脑片在标准人工脑脊液中相比较有明显的增强(n=10)。马钱子碱对峰样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CN和VN的不同核团之间也有差异。在CN核团,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分别为154±34%(n=23,elements)和271±91%(n=23,elements),马钱子碱的增强效应与标准ACSF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VN核团,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为149±56%(n=17,element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VN核团,快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仅为102±14%(n=17,elements),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
杨仕明于宁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关键词:蜗核前庭核甘氨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