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辉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脊髓
  • 7篇脊髓损伤
  • 5篇钳夹
  • 4篇大鼠脊髓
  • 4篇大鼠脊髓损伤
  • 3篇电针
  • 3篇胶质
  • 2篇诱发电位
  • 2篇少突胶质细胞
  • 2篇细胞
  • 2篇脊髓损伤模型
  • 2篇胶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电针治疗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影像
  • 1篇远端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恢复

机构

  • 8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黄辉
  • 6篇余化霖
  • 5篇李经辉
  • 4篇吴海鹰
  • 2篇张云茜
  • 2篇熊飞
  • 2篇白鹏
  • 1篇廖承德
  • 1篇肖雪飞
  • 1篇李娟娟
  • 1篇谢勇
  • 1篇张翔
  • 1篇黄鹞

传媒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电针治疗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后BMP-2的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脊髓BMP-2的表达变化,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针组,动物模型采用医用脑动脉瘤临时夹钳夹的急性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取术后7 d、14 d、21 d、28 d各组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蛋白经电泳成像与数据分析,测定损伤后局部脊髓组织内的BMP-2的表达变化.结果 BMP-2的表达在大鼠脊髓损伤后7~14 d出现明显增强,高表达持续至28 d以后,电针组BMP-2的表达低于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与抑制BMP-2有关.
李经辉谢勇刘禹黄辉吴海鹰余化霖白鹏
关键词:电针骨形态发生蛋白
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建立一种大鼠的急性脊髓钝性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随机将64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建立脊髓T10节段垂直钳夹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打开椎管,不伤脊髓;建模后1 d、3 d、5 d、7 d、14 d、21 d、28 d分别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取局部受损脊髓病理检查.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组术后1 d、3 d、5d、7 d、14 d、21 d、28 d BBB评分均降低(P<0.05),随时间延长BBB评分逐渐增高;术后6 h、1d、3 d、5 d、7 d未检测出体感诱发电位,14 d后均能检测出;同期病理观察显示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钝性损伤后局部变性,充血,水肿,空洞形成.所以,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一种能很好模拟临床SCI的模型,操作简单,易于重复,其实验指标稳定,适合于脊髓损伤基础研究.
李经辉黄辉吴海鹰张云茜熊飞余化霖
关键词:大鼠脊髓损伤病理改变体感诱发电位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的调控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目的] 钳夹型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研究。夹子产生的力量同时作用于脊髓背腹侧,类似于人类脊髓损伤机制,是接近于人类最常见的脊髓损伤类型。本实验在急性大鼠脊髓...
黄辉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少突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天麻素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背景:研究表明,天麻素在体外可以抑制无血清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改善脊髓损伤微环境,减轻继发损伤。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神经功能恢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建立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天麻素组造模后给予天麻素100 mg/(kg·d)治疗;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分别于1,3,7,14,21,28 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8 d进行灌注、取材,观察损伤节段脊髓形态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各组大鼠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分均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组评分逐渐升高,假手术组评分于各时相点均高于其余各组(P<0.05),天麻素组在术后3 d及其后各时相点评分均明显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2)术后28 d,天麻素组和脊髓损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P<0.05),天麻素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3)天麻素组和脊髓损伤组Nissl小体计数均较假手术组少(P<0.05),染色较浅,部分Nissl小体溶解,天麻素组Nissl小体计数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增多(P<0.05);(4)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脊髓损伤组脊髓结构形态紊乱,脊髓空洞形成,灰白质界限不清,天麻素组脊髓空洞较小,灰白质界限尚清晰;(5)结果表明,天麻素可以在脊髓损伤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和保护神经元,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肖雪飞李娟娟黄辉黄辉张翔黄鹞李经辉
关键词:天麻素尼氏小体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远端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为探索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电针治疗组(EA)、脊髓损伤组(SCI)、对照组(SHAM),每组各20只大鼠.EA组接受SCI手术+EA治疗;SCI组接受SCI手术;SHAM组仅接受椎板切除术.在术后24h,术后7d、14d、21d、28d取脊髓损伤处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APC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同一时间点不同组之间,少突胶质细胞数目比较,电针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之间不同时间点对比,随着电针时间的增长,细胞数不断增长;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促使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远端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李经辉黄辉李娟娟吴海鹰余化霖白鹏
关键词:脊髓损伤模型电针少突胶质细胞
DA和NMDA受体功能失调对猕猴大迷宫空间记忆和感觉门控的影响
第一部分[目的]在学习记忆的信息处理中,多巴胺(dopamine,DA)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巴胺在空间记忆中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观察多巴胺系统在年轻猕猴空间记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迷...
黄辉
关键词:空间记忆感觉门控衰老
文献传递
大鼠钳夹脊髓损伤模型的磁共振影像与感觉诱发电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ging,MRI)与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连续性评估大鼠脊髓钳铗钝性损伤模型的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的变化.16只SD大鼠建立脊髓钳铗钝性损伤模型,其中假手术组8只,脊髓损伤组8只,术后6 h、1 d、3 d、7 d、14 d、21 d、28 d使用MRI及SEPs对受损脊髓情况进行连续性评估.发现术后脊髓损伤组SEP图形显示:术后6 h、1 d、3 d未引出波形(潜伏期与波幅均为0);术后7 d、14 d、21 d、28 d均能引出波形,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诱发电位潜伏期逐步降低、波幅增大;假手术组与脊髓损伤组各个时间点对比,均有差异(P<0.05).术后脊髓损伤组MRI显示:术后6 h胸段脊髓创伤部位呈局限性点状T2WI高信号影;术后1 d至3 d胸段脊髓肿胀,损伤处及尾端脊髓呈大片状T2高信号改变;术后7 d至14 d,胸段脊髓内片状T2WI高信号区范围缩小;术后21 d至28 d,胸段脊髓内仅有小片T2WI高信号影,脊髓远端直径较正常明显缩小.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脊髓MRI均无明显改变.总之该模型稳定、可靠;通过SEP,MRI动态观测,对该模型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转归做客观评价,为该模型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提供有效的动物实验数据.
李经辉黄辉吴海鹰廖承德张云茜熊飞余化霖
关键词:脊髓损伤钳夹磁共振成像感觉诱发电位
继发性脊髓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脊髓损伤后的不可逆损伤多是由继发性损害所致,继发性损伤是指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化机制所引起,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主动调节的过程,是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的过程,主要是由原发性水肿的扩展,激发一系列细胞和分子机制,触发细胞坏死和凋亡等系列效应,最终造成了不可逆性的损伤。脊髓损伤后,脊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某些基因的表达,亦加重了脊髓组织的破坏。可见,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是多角度、多层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黄辉余化霖
关键词:脊髓损伤继发性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