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

作品数:2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直肠
  • 8篇结直肠
  • 8篇病理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腺瘤
  • 5篇基因
  • 5篇病变
  • 5篇病理学
  • 5篇肠肿瘤
  • 4篇增生
  • 4篇直肠肿瘤
  • 4篇息肉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结直肠肿瘤
  • 4篇锯齿状腺瘤
  • 4篇癌组织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癌组织
  • 3篇上皮

机构

  • 15篇山西医学科学...
  • 9篇北京军区总医...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浙江省肿瘤医...
  • 3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山西大医院(...
  • 1篇巨鹿县医院

作者

  • 23篇王琳
  • 8篇许春伟
  • 8篇李丽
  • 6篇王鲁平
  • 4篇田玉旺
  • 3篇高文斌
  • 3篇邵云
  • 3篇方美玉
  • 3篇亓岽东
  • 3篇张立英
  • 3篇邰艳红
  • 3篇张博
  • 3篇和娟
  • 2篇王全红
  • 2篇冯婷华
  • 2篇李世拥
  • 2篇陈建平
  • 2篇李雪婷
  • 2篇原丽莉
  • 2篇张俊萍

传媒

  • 4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内镜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癌变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直肠息肉/腺瘤病理标本3 363例,从中检出锯齿状病变147例,记录内镜及病理形态特征;并从中随机挑选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28例)、增生性息肉(40例),同时收集正常结直肠黏膜(21例)及结直肠癌(20例),应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MLH1、MSH2、MGMT、RUNX3及IGFBP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RUNX3、IGFBP7在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与正常对照组之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H1、MSH2、MGMT在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和MLH1甲基化在锯齿状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锯齿状病变癌变过程中的必要条件。RUNX3和IGFBP7的失活可能是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恶变进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李丽王琳和娟张振华原丽莉曹平李雪婷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甲基化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RUNX3基因多态性及免疫组化表达
2013年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及蛋白表达在锯齿状病变发生与癌变途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法研究50例锯齿状腺瘤(SA)中RUNX3(rs2236851,C/T)的多态性,其中包括传统锯齿状腺瘤(TSA)40例,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10例以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并从SA中抽取30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IPP(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半定量分析,分析基因型与RUNX3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SA试验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18.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基因型SA患者的RUNX3平均吸光度(0.27±0.16)较CC基因型患者的平均吸光度(0.28±0.18)明显降低(P<0.05)。结论 RUNX3基因(rs2236851)位点可能与SA密切相关。
王琳王鲁平葛畅许春伟
关键词:结肠肿瘤锯齿状腺瘤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RET融合基因与TYMS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RET融合基因与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YMS)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42例NSCLC组织中RET基因及TYMS基因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RET融合基因阳性率占0.93%(6/642);TYMS基因mRNA高表达占63.55%(408/642)。二者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RET融合基因mRNA表达与TYMS基因mRNA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RET融合基因阳性患者TYMS基因倾向低表达,或许能从一线化疗药培美曲塞中受益。
田玉旺许春伟邰艳红高文斌张立英王琳亓岽东方美玉
关键词:胸苷酸合成酶
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及淋巴瘤中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计量和热点研究
2014年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是利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对人类全基因组范围内常见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进行总体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1]。它基于DNA是可遗传的且和临近的等位基因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这一理论。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单体型图谱工程的完成和经济高效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开展,使得全基因组范围内筛检与疾病相关的序列变异成为可能,它可以在病例和对照中比较全基因组范围内所有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从中发现与疾病相关联的序列变异[2,3]。GWAS研究设计类型有单个阶段研究、2个阶段研究和多阶段研究设计[2],其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减少系统偏倚和加大研究强度,譬如进行强有力的SNP设定分析。
许春伟王琳张博邵云王怀涛吴永芳李晓兵
关键词:全基因组多发性骨髓瘤人类基因组测序淋巴瘤白血病等位基因频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ALK融合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发灶384例,其中配对转移灶246例,统计得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ALK融合基因的一致性、ALK融合基因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原发灶为11.46%(44/38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10.98%(27/246),配对转移灶为7.32%(18/246),配对的246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融合基因阴性2例,原发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融合基因阴性11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08,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的一致率好(κ=0.683,P=0.00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融合阳性的情况,敏感性为59.26%(16/27),特异性为99.09%(217/21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ALK融合基因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ALK融合基因测的备选手段。
王琳亓岽东许春伟李丽张俊萍吴永芳邰艳红张博邵云方美玉高文斌张立英田玉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转移灶
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对大鼠肝肺及痛行为学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建立肝癌内脏痛模型,观察建模过程中大鼠肝肺的病理学改变,通过观察大鼠弓背行为对大鼠内脏痛进行评价。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低剂量组腹腔注射25 mg/kg DEN、高剂量组腹腔注射50 mg/kg DEN。第1次给药开始记为第1周,每周注射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第15周停止注射。从第1周开始,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内脏痛行为学观察,观察5min内大鼠的弓背程度与弓背时间,得分为二者乘积,得分越高疼痛越剧烈。给药第12,14,16周每组分别处死2只大鼠,20周时全部处死,观察死亡大鼠肝、肺病理学改变。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大鼠未出现弓背行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随着实验的进行,弓背行为评价得分逐渐增高。实验周期中,对照组大鼠生长发育正常,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在第5周时体质量增长速度变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在第3周时体质量增长速度变慢,第10周时体质量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给药后的第20周,低剂量组共意外死亡3只,解剖20只大鼠肝脏在给药18周时可见假小叶结构即肝硬化形成,肺部整个实验周期均呈现炎症改变,肝、肺均未见肿瘤组织;首次给药后的第20周,高剂量组共意外死亡5只,解剖20只大鼠肺部为炎症改变且肺部未见肿瘤组织,病理学观察大鼠肝脏,在给药第14周可见典型的肝癌改变,光镜下肝小叶结果被破坏、病理核分裂像,即高剂量组在14周时建立大鼠肝癌模型。结论不同剂量DEN腹腔注射均对肝肺有明显的损伤;与肺脏相比,肝脏可能对于暴露剂量更加敏感。通过对大鼠弓背行为的观察,随着肝脏病变的进展,大鼠内脏痛逐渐加重。50 mg/kg DEN腹腔注射可成功建
郭芳陈建平贺艳芳王琳崔剑高翔孙倩倩罗伟马成龙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
国外胰母细胞瘤文献计量和研究热点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当前胰母细胞瘤的研究状况,为广大专业人员深入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下载PubMed数据库中至今发表的胰母细胞瘤研究文献的主题词,统计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频次大于15次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两两统计高频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形成主题词共现矩阵,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矩阵做聚类分析,得到该主题研究热点。结果筛选出胰母细胞瘤文献189篇,出现频次超过15次的主题词27个,通过对这27个高频主题词聚类得到4个研究热点。结论目前国外对胰母细胞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病理、诊断、手术、基因等方面。
田玉旺许春伟王琳
关键词:胰母细胞瘤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临床病理学诊断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锯齿状病变是一组以上皮呈锯齿状结构为特征的结直肠息肉/腺瘤,具有恶变为腺癌的潜能,近年来锯齿状病变日益受到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工作者的关注。虽然国外对锯齿状病变的了解与研究开展较早,但其发病机制和癌变机制尚不明确,我国多数病理医师及临床医师对其更是鲜有认识。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结直肠锯齿状息肉及息肉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介绍。本文结合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的介绍,以锯齿状病变的病理学特征为主,从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组织特点和诊断标准、癌变机制、免疫组化特征以及预后几个方面对该病变进行综述,旨在增强对锯齿状病变的认识。
王琳王鲁平
关键词:增生性息肉
Claudin-1、-4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4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进行相关性研究。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
王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CASPASE-3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laudin-1和claudin-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6%(46/60)和85.0%(51/60),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20.0%(4/20)和30.O%(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laudin-1和Claudin-4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对其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Claudin-1和Claudin-4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王琳李世拥安萍蔡惠芸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CLAUDIN-1CLAUDIN-4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