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敏杰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3篇神经干
  • 3篇神经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结核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结核
  • 2篇植骨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术
  • 2篇结核
  • 2篇骨水泥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2篇马敏杰
  • 6篇蒋勇
  • 5篇王文涛
  • 4篇刘团江
  • 4篇刘鹏
  • 3篇郝定均
  • 3篇李涛
  • 3篇郭华
  • 2篇何立民
  • 1篇许鹏
  • 1篇吴家昌
  • 1篇熊咏民
  • 1篇王栋琪
  • 1篇郭华
  • 1篇杨小彬
  • 1篇尚驰
  • 1篇林舟丹
  • 1篇蔡鹰
  • 1篇欧学海
  • 1篇赵海恩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bx1基因突变对小鼠脊柱形态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Pbx1基因突变对小鼠脊柱形态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Pbx1基因突变的载体,通过微注射注入C57BL/6J小鼠胚泡中,获得的嵌合体小鼠中再筛选稳定含有Pbx1突变的生殖细胞,再培育成含有Pbx1突变的成鼠。成年小鼠的骨架用茜素红染色法染色并拍照。妊娠晚期的小鼠胚胎进行软骨阿尔新蓝染色,并拍照。利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bx1突变对脊柱骨骼数量的影响。结果 Pbx1-/-小鼠与其同窝的Pbx1+/+野生型小鼠比较,中轴骨骼形态有更多的异常(P<0.001),95.0%的Pbx1-/-小鼠呈现出第6腰椎缺失,所有骶椎呈现融合,Pbx1+/-小鼠的表型介于Pbx1-/-和Pbx1+/+野生型小鼠之间。检查Pbx1-/-小鼠的胸椎,显示脊椎背表面第10至第12胸椎的裂缝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的6.7%(P<0.001)。在小鼠胚胎中,Pbx1+/-和Pbx1-/-小鼠表现为后骶椎骨缺失。结论 Pbx1基因影响小鼠脊柱的发育,对维持脊柱骨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刘鹏刘团江杨小彬马敏杰李涛
关键词:脊柱胚胎发育软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增加的规律及其意义
马敏杰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
TKA术中原位修复医源性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医源性内侧副韧带损伤原位修复的方法及康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行TKA治疗的12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中出现医源性内侧副韧带损伤,原位缝合修复后采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结果 12例均获得平均12.5(11~24)个月随访。术前KSS评分为(52.3±4.5)分,末次随访时提高至(89.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92.0±5.2)°,末次随访时提高至(106.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获得良好下肢力线的前提下,原位缝合修复TKA术中医源性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可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术后规范康复训练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及临床效果。
蒋勇梁海燕熊咏民王文涛马敏杰朱玉杰许鹏
关键词:内侧副韧带医源性损伤原位修复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椎体钉道强化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
2017年
目的对伴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体钉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术治疗,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1本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体钉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术治疗34例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随访结果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ODI指数、Cobb’s角、C7矢状位铅垂线和红细胞沉降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90±2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645±13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2/34),随访平均(26.5±3.9)个月,术后抗结核治疗平均(21.5±4.7)个月,34例患者均达到植骨融合标准,融合时间平均(9.1±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s角、C7矢状位铅垂线和红细胞沉降率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升1~2级,6例达到B^C级,28例达到D^E级。结论严格抗结核并抗骨质疏松治疗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体钉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椎结核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马敏杰何立民王文涛蒋勇刘鹏郭华
关键词:内固定术胸腰椎结核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8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创伤反应程度、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 d 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9,12个月,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关节功能恢复好。
刘鹏马任远马敏杰李涛
关键词:PILON骨折关节功能创伤程度
在脊髓内外源神经干细分化过程中丙戊酸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目的:验证针对损伤脊髓局部使用VPA是否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探讨VPA促进神经恢复的作用机制.借助跨突触顺行皮质脊髓束路径追踪法,探究VPA对内外源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A...
李涛马敏杰
关键词:脊髓损伤
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2-09-2013-09,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9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椎体两侧对称等量骨水泥填充组,B组为椎体两侧非对称不等量骨水泥填充组,各48例。统计分析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DI指数、后凸角(Cobb角)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随访至少3年以统计术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96例均获随访,随访36~42个月(平均36.9个月)。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VAS评分、ODI指数和Cobb角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VAS评分和ODI指数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术后即刻Cobb角无差异,但末期随访Cobb角有差异(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及再骨折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更加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马敏杰王文涛蒋勇刘团江郭华郝定均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胸腰椎结核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9—2014-09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复发性胸腰椎结核。比较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C7矢状位铅垂线(SVA值)。按Brantigan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46例均获得(29.7±5.1)个月随访。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21.8±3.4)个月。按Brantigan标准,46例植骨融合时间(8.5±2.4)个月,其中D级21例,E级25例。术后2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且末次随访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SVA值、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均未丢失。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胸腰椎结核不但可以有效缓解胸腰背部疼痛、恢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并使脊柱结核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还可以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并重建脊柱稳定性。
马敏杰王文涛蒋勇刘鹏何立民郭华
关键词:植骨融合椎弓根钉
骨形态发生蛋白6在外源性致伤因素作用下表达变化的规律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表达变化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探究抑制BMP6增加的最佳时间及部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入为五组,即假手术组、损伤后1天组、4天组...
马敏杰郝定均刘团江王栋琪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
GFAP在脊髓损伤后表达的数量—时空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量变化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抑制GFAP增加的最优时间及部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各损伤组使用NYU impactor打击器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后相应时间节点对各组大鼠实施运动功能BBB评分,于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行阳性细胞计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造模前后各组大鼠BBB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脊髓灰、白质中均有GFAP表达,但损伤各组GFAP平均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且以损伤后14 d组的表达数量上升最为显著(P<0.01),各组白质区GFAP平均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均较灰质区更为显著(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组织中GFAP的表达增加,损伤后l4 d达到最高,主要集中在损伤白质区。对GFAP进行特异性抑制最好在损伤后l4 d以内的脊髓白质区实施。
马敏杰王文涛蒋勇刘团江郭华郝定均
关键词:脊髓损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