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桥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牙髓
  • 3篇牙髓损伤
  • 3篇串珠
  • 3篇串珠素
  • 2篇整合素
  • 2篇龋齿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口腔
  • 2篇儿童口腔
  • 1篇行为管理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学龄前儿童龋...
  • 1篇牙科
  • 1篇牙科焦虑
  • 1篇牙囊
  • 1篇牙髓组织

机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桥
  • 2篇梅丽琴
  • 2篇潘央央
  • 2篇刘传通
  • 2篇潘乙怀
  • 1篇余耀辉
  • 1篇魏利敏
  • 1篇周海燕
  • 1篇魏智渊
  • 1篇周海燕
  • 1篇孙虹
  • 1篇夏可可
  • 1篇陈威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串珠素在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串珠素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建立大鼠一侧上颌第一磨牙牙髓损伤模型,另一侧同名牙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损伤后1、3、5、7 d各取1组目标牙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eal-time PCR观察检测各组牙髓组织中串珠素的表达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牙髓损伤后,牙髓组织中串珠素染色强度增加,各实验组的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以1 d组升高最为明显;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串珠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牙髓损伤后1 d明显下降,此后随时间延长逐渐回升,损伤后7 d时回升最明显,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串珠素在牙髓组织损伤后的防御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其表达的增加并不是由其生物合成增加所致。
李桥刘传通潘乙怀
关键词:串珠素免疫组化牙髓损伤
串珠素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研究大鼠牙髓损伤后串珠素及β1整合素的表达变化,探讨串珠素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1.收集健康成年SD大鼠上颌骨磨牙联合标本,...
李桥
关键词:牙髓损伤串珠素Β1整合素牙髓组织MRNA表达
PBL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PBL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以仁济学院2014级5年制口腔本科专业30名学生进行PBL教学,课后进行OSCE,期末进行传统笔试,发放调查问卷。结果=80%学生两种考核方式成绩平行,OSCE较传统笔试学习压力小、难度低、兴趣高,考试更焦虑,在知识理解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BL结合OSCE在儿童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可推广应用。
夏可可周海燕李桥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PBL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开窗减压术合并改良间隙保持器治疗儿童大型含牙囊肿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及改良间隙保持器对儿童大型含牙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大型含牙囊肿进行开窗减压术,囊液持续引流,;囊腔内碘仿纱条填塞,1周后佩改良间隙保持。随访6~24个月。结果:11例囊肿基本消失,新骨形成。1例患者需额外的正畸治疗。囊腔内的牙全部萌出或明显萌出趋势。所有患者囊肿未有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合并改良间隙保持器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确实的治疗儿童大型含牙囊肿的方法。不仅恢复患者的美观及功能,还能帮助儿童因失牙引起的心理问题。
余耀辉陈威梅丽琴李桥
关键词:开窗减压术间隙保持器
两种不同窝沟封闭剂对部分萌出恒磨牙的临床封闭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FujiⅦ和树脂窝沟封闭剂Concise对部分萌出恒磨牙的窝沟封闭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50例,自身半口对照设计,对部分萌出的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分别用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FujiⅦ(FujiⅦ组)和树脂窝沟封闭剂Concise(Concise组)进行窝沟封闭。于3、6、12个月后复查比较2组牙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47例受试者,共94颗牙齿完成窝沟封闭并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FujiⅦ组和Concise组在3、6、12个月时封闭剂保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龋病检测及评估系I(ICDAS I)计分FujiⅦ组低于Concise组,患龋牙84.8%为釉质早期龋。结论:对部分萌出的下颌恒磨牙,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FujiⅦ与树脂型封闭剂相比保留率相似,但防龋效果较好。
潘央央周海燕梅丽琴李桥
关键词:窝沟封闭龋齿玻璃离子
串珠素在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串珠素的时空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24只雄性SD大鼠,通过暴露一侧大鼠上颌磨牙牙髓建立牙髓损伤模型,对侧未损伤磨牙作为对照组,术后1、3、5、7 d取标本,脱钙后石蜡包埋,近远中向沿牙体长轴4μm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串珠素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变化,平均吸光度法计算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串珠素染色强度增加,阳性染色位置随着炎症损伤的进展方向而转移,各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F=9.511,P<0.05),并以1 d组升高最为明显。β1整合素染色在牙髓损伤后3 d开始,在炎症牙髓和相对正常牙髓中阳性表达,3、5、7 d组的平均吸光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124.18,P<0.05)。结论:串珠素在牙髓组织损伤后防御机制中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和炎症细胞浸润而发挥作用。
李桥孙虹潘乙怀刘传通
关键词:串珠素免疫组化牙髓损伤
家长对温州市某医院儿童口腔治疗行为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家长对儿童口腔治疗过程中不同行为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50名带患儿就诊于温州市某医院儿童口腔科的家长,要求其观看10种儿童行为管理方式相关影像资料并完成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家长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家长对10种儿童行为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强化、告知-演示-操作、模范作用、语音控制、父母分离、使用开口器、约束包固定、手捂口鼻、全身麻醉、药物镇静。复诊患儿家长对开口器的接受程度高于初诊患儿家长(P<0.05)。DAS低分家长对父母分离和约束包固定的接受程度高于DAS高分家长(均P<0.05)。结论:家长乐于接受积极的心理学诱导方式,对药物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程度低于对非药物技术强制约束方式的接受程度。
潘央央魏智渊李桥魏利敏
关键词:牙科焦虑行为管理家长
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龋齿检查的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段分为3~4岁、>4~5岁及>5~6岁3组,每组遵循随机原则选取100例,通过临床口腔检查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生活习惯及家庭因素进行调查,对龋齿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3~4岁儿童龋齿发病率为24.07%(26/108),>4~5岁儿童龋齿发病率为32.41%(35/108),>5~6岁儿童龋齿发病率为43.52%(47/108),随年龄增长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两组儿童高糖饮食、夜间进食、每日刷牙次数低于2次及母乳喂养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学龄前儿童是否发生龋齿为因变量(是=1、否=0),把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高糖饮食、夜间进食、每日刷牙次数低于2次及母乳喂养作为分析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糖饮食、夜间进食、每日刷牙次数低于2次及母乳喂养是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导致龋齿发病的主要因素为高糖饮食、夜间进食、每日刷牙次数低于2次及母乳喂养,家长需要多方面了解口腔卫生知识,帮助儿童做好龋齿预防工作。
杨加培蔡姝璐李桥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因素预防措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