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节段
  • 4篇脊柱
  • 3篇单节段
  • 3篇腰椎疾病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退行性
  • 3篇退行性腰椎疾...
  • 3篇微创
  • 3篇微创性
  • 3篇脊柱疾病
  • 3篇PLIF
  • 2篇帕瑞昔布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骨水泥
  • 2篇骨水泥渗漏
  • 2篇肺癌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周亮
  • 9篇刘郑生
  • 8篇毛克亚
  • 7篇刘建恒
  • 2篇孙永
  • 2篇刘阳
  • 2篇梁朝阳
  • 2篇毛克政
  • 2篇肖嵩华
  • 2篇郭俊唐
  • 2篇马永富
  • 2篇李敏
  • 1篇王义国
  • 1篇肖波
  • 1篇徐教
  • 1篇杨璞
  • 1篇张权
  • 1篇王博

传媒

  • 8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 T2分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加权像高信号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外科预后的可能性。方法我院骨科2005年9月-2009年6月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术前均进行MRI检查。依据MRI T2加权像出现的高信号强度分为3级。0级:未出现脊髓高信号;1级:轻度高信号(信号模糊);2级:高亮度信号(信号高亮)。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术前术后病情评分。结果 0级40例;1级47例;2级29例。病程:0级(11.2±25.6)月,2级(36±33.7)月。术前3等级JOA脊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0级术后JOA评分最高为15.6±1.7,术后改善率最高为65.1±24.3;3级术后JOA评分最低为10.6±2.0,术后改善率最低为36.1±30.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T2加权像高信号与患者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及术后JOA评分相关,MRI T2加权像信号强度最高的患者术后改善率最低,T2高信号的分级方法可作为评价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一个指标。
刘建恒毛克亚毛克政孙永周亮刘郑生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核磁共振
颈部淋巴结超声分析及活检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决策的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手术决策的价值及声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拟行肺癌根治术、术前超声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恶性并建议穿刺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与肺部原发灶比较的恶性率;同时比较超声检查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血流丰富程度、皮髓质间界限清晰程度、有无淋巴门结构和病理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恶性率为81.2%,其中转移性腺癌30例,鳞癌18例,淋巴瘤4例,炎性增生12例;癌性淋巴结平均直径(2.1±0.6)cm,血流信号丰富率为57%,皮髓质界限不清占43%,无淋巴门结构61%,癌性与炎性淋巴结在这4个方面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颈部及锁骨上超声检查对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敏梁朝阳郭俊唐马永富杨公政周亮任明仕刘阳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超声活组织检查针吸
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了解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好发节段、椎体渗漏的位置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12年6月-2014年2月68例行椎体成形术患者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的节段、椎体渗漏的位置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达94.2%,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2.7%,好发节段为胸12和腰1,椎体骨水泥渗漏的位置按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质骨渗漏(46.9%)、终板渗漏(30.6%)、椎旁血管渗漏(18.4%)、椎管内渗漏(4.1%)。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其多数无临床症状,亦无需临床干预治疗。
苏祥正毛克亚刘郑生周亮史腾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骨水泥骨水泥渗漏
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肌肉损伤比较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扩张通道管(X-Tube)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肌肉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采用X-Tube辅助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54.3±7.8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1d及术后1、3、5d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8例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51.6±8.6岁)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进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CK水平、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3、5d血清CK水平均明显低于PLIF组(P<0.01),术后3d、5d、3个月时腰背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而术后6、12个月时VAS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3、6、12个月)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传统开放PLIF术式相比,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具有出血少、肌肉损伤少、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周亮刘郑生毛克亚刘建恒肖波徐教王义国
关键词:脊柱疾病腰椎微创性
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围手术期比较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体问融合术(PLIF)比较,探讨X—Tube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在围手术期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5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照射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前1d、术后1、3、5d静脉血WBC、CRP、ESR水平,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8例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并根据ODI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WBC、CRP、ESR水平及ODI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射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组(P〈0.01)。术后第1d,微创组CRP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WBC、ESR与开放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微创组WBC、CRP、ESR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术后第5d,微创组WBC、CRP、ESR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病例各时间点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提示,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传统开放PLIF术式相比,MIS—TLIF术式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周亮刘郑生肖嵩华毛克亚刘建恒史腾苏祥正
关键词:脊柱疾病腰椎微创性围手术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105例(146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分析渗漏原因。结果本组中47例(63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43.15%。其中椎管内渗漏4例,神经孔渗漏4例,椎间盘渗漏8例,椎体周围渗漏10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7例,针道通路渗漏14例。15例因进针方向不准确引起,13例因反复穿刺致使椎弓根骨皮质破损引起,9例因骨水泥注入时机不恰当引起,7例因骨水泥注入量过多引起,3例因影像设备显影不清晰引起。结论骨水泥渗漏是PVP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表明,进针方向不准确、反复穿刺、骨水泥注入时机不恰当、骨水泥注入量过多、影像设备显影不清为引起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原因。
史腾苏祥正周亮刘建恒王博张权顾挺帅刘郑生毛克亚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多节段腰椎融合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在多节段腰椎融合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本院脊柱外科58例多节段腰椎融合术病例,随机分为3组,术后1 h、4 h、10 h、20 h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及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3 h、6 h、12 h、24 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术后3 h、6 h、12 h、24h的VAS评分为1.95、2.60、2.00、1.65;帕瑞昔布钠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为2.85、2.55、1.85、1.60;0.9%氯化钠注射液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为3.00、3.83、2.70、2.44。3组术后3 h的VA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组。3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均应用于多节段腰椎融合术后的镇痛,氟比洛芬酯镇痛起效比帕瑞昔布钠更快。
苏祥正毛克亚刘郑生周亮史腾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氟比洛芬酯
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采用X-Tube辅助MIS-TLIF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52例,统计术前1 d、术后3 d、5 d、3个月、6个月、1年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前1 d、术后3个月、6个月、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年Nakai疗效评级和Bridwell脊柱融合评级,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3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3个月,微创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其中术后3 d、5 d,P<0.01);其余时间两组间腰背痛和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Nalai疗效评级和Bridwell脊柱融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时,MIS-TLIF术式可获得与传统开放PLIF术式相当的治疗效果,且术后短期内腰背痛程度较低。
周亮刘郑生肖嵩华毛克亚刘建恒史腾苏祥正
关键词:脊柱疾病腰椎微创性
帕瑞昔布钠用于脊柱矫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 ml)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后48 h内,每12 h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C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P组和C组手术结束后均给予自控式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infusion analgesia,PCIA)。术后2、6、12、24、48h分别对两组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满意度评价,自控式镇痛泵(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凝血变化比较。结果术后P组6、12、24、48 h VAS评分,按压总次数和舒芬太尼使用量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镇痛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作为镇痛复合用药,可有效提高脊柱矫形术后的镇痛质量,节俭其他镇痛药物。
刘建恒毛克亚孙永毛克政周亮刘郑生
关键词:镇痛脊柱侧凸脊柱矫形手术
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2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53±16)岁.术前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同时利用双源CT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双时相扫描,分别测量患者的各肺叶、单侧肺及全肺的肺容积、像素指数分布直方图、肺密度值.术后3个月复查肺功能.最后比较CT容积扫描测得的肺容积值与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根据CT容积值预测的术后肺功能指标与患者术后实测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T容积扫描平卧位肺野上部密度为-(870 ±22) HU,下部密度为-(767±1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1);右上、右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右全及左全肺占双肺容积比例分别为20.5%、10.3%、23.1%、24.6%、21.5%、53.9%、46.1%.CT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与患者手术前常规肺功能指标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FEV1/FVC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2、0.76、0.70、0.85、0.53(t=3.14、3.05、2.86、3.09、2.68,均P<0.01),与术后实测指标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68、0.75、0.81、-0.64(t=3.10、2.85、3.05、3.02、2.79;均P<0.01).结论 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改变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精确评估待切除部位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并对术后肺功能进行预测.
李敏梁朝阳郭俊唐马永富周亮杨璞杨公政刘阳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胸腔镜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