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薇

作品数:6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灌注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灌注损伤
  • 3篇肠缺血
  • 2篇炎症
  • 2篇炎症介质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缺血
  • 2篇黏膜
  • 2篇腺炎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肠黏膜
  • 2篇大黄素
  • 1篇血浆白蛋白
  • 1篇血性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胰蛋白酶抑制...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6篇吴薇
  • 5篇刘牧林
  • 4篇刘瑞林
  • 4篇张嘉
  • 1篇姜从桥
  • 1篇李宏为
  • 1篇张瑞
  • 1篇沈柏用
  • 1篇程兴望
  • 1篇董建国
  • 1篇吴旭波
  • 1篇彭承宏
  • 1篇李仕青
  • 1篇周光文
  • 1篇韩宝三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黄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6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致肠黏膜损害的机制及大黄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肠缺血45 min再灌注6 h模型组和大黄素预处理组。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备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钳夹血管。大黄素预处理组在术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入大黄素(2.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缺血45 min再灌注6 h后,各组分别经下腔静脉采血,然后处死大鼠取肠系膜淋巴组织及小肠组织标本。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小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液及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并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预处理组IFABP、NO、TNF-α、MDA、MPO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血液2/10只比8/10只,肠系膜淋巴组织3/10只比8/10只,P均<0.05);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大黄素可减少TNF-α、NO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减少大鼠氧自由基的生成,对大鼠肠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刘瑞林张嘉吴薇刘牧林
关键词:大黄素炎症介质
大黄素、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细胞的保护机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膜“钙泵”活性的变化机制,并研究大黄素和生长抑素对上述变化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处理组、大黄素处理组、生长抑素处理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性胆胰管注射制作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制模6 h后测定大鼠回肠组织细胞膜钙泵活性、荧光偏振度值、丙二醛含量及回肠组织黏膜血流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较,大黄素处理组和生长抑素处理组的丙二醛含量降低(P<0.01),细胞膜钙泵活性、细胞膜流动性增加(P<0.01),肠黏膜缺血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大黄素和生长抑素可通过改善肠黏膜缺血、提高钙泵活性并改善肠黏膜细胞膜流动性,从而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吴薇张嘉刘牧林程兴望
关键词:胰腺炎大黄素生长抑素肠黏膜屏障
急性胰腺炎177例治疗分析
2005年
目的 :探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 2 0 0 4年收治的 17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轻型胰腺炎 81例 ,非手术治疗 79例 ,手术治疗 2例 ;重症胰腺炎 96例 ,非手术治疗 4 5例 ,手术治疗 5 1例。 1996~2 0 0 0年及 2 0 0 1~ 2 0 0 4年分别收治 6 7例和 2 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其中手术治疗分别为 4 4例和 7例。结果 :轻型胰腺炎治愈加好转 81例 ,治愈率 10 0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加好转 83例 ,治愈率 86 .4 6 % ,1996~ 2 0 0 0年手术率 6 5 .6 7% ,2 0 0 1~2 0 0 4年手术率 2 4 .14 %。发生并发症 4 5例 ,发生率 4 6 .88% ,其中局部并发症 4 0例 ,单一器官衰竭 13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3例 ,自动出院 3例 ,病死 10例。结论 :轻型胰腺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重症胰腺炎先采用非手术治疗 ,如合并胆道梗阻。
刘牧林吴薇李仕青姜从桥刘瑞林
关键词:胰腺炎非手术治疗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早期诊断肠缺血-再灌注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SO)、肠缺血15min组、肠缺血45min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2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6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12h组,每组均为10只。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大鼠静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乳酸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缺血15min时,大鼠血清CK、LDH和D-乳酸无变化,IFABP值显著升高达(374.74±48.85)pg/ml(P<0.01);肠缺血45min时,CK达峰值为(1090.40±187.51)U/L,D-乳酸和IFABP均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2h时,D-乳酸和IFABP达峰值,分别为(2.51±0.19)μg/ml、(1601.42±286.81)pg/ml(P<0.01)。与缺血45min组比较,再灌注6h时CK值下降明显(P<0.01),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乳酸和IFABP值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再灌注12h,D-乳酸和IFABP逐渐下降(P<0.01)。大鼠小肠黏膜在缺血45min时出现黏膜水肿、点状出血,再灌注6h见部分黏膜层坏死,细胞脱落至肠腔,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明显。肠黏膜损伤评分值与D-乳酸和IFAB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乳酸的监测可作为诊断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早期、特异的生化指标。
刘牧林张嘉刘瑞林吴薇
关键词:乳酸再灌注损伤小肠肠黏膜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离体肝脏灌注保存液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体肝脏灌注保存液,其中含有各种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氯化胆碱、葡萄糖、三磷酸腺苷、腺苷、血浆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红细胞、维拉帕米、地塞米松、谷胱甘肽、别嘌呤醇、乌司他丁、可溶性TNF-α及可溶性...
张瑞彭承宏韩宝三董建国吴旭波吴薇周光文沈柏用李宏为
文献传递
乌司他丁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肠黏膜损害的机理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方法Wise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6h组(L/R组)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每组均为10只。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成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无菌开腹,但不钳夹该血管。乌司他丁预处理组在术前30min经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2×10^4U/kg),而肠缺血45min再灌注6h组和假手术组则分别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缺血45min再灌注6h后,各组分别采集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组织及小肠组织标本。分别观察各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小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血液及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并对小肠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和L/R组比较,UTI组IFABP,NO,TNF-α,MDA,MPO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IFABP(520.87±75.41)pg/ml比(1493.57±136.35)pg/ml,NO(58.97±7.06)μmol/L比(95.15±9.13)μmoL/L,TNF-α(15.38±1.70)pg/ml比(23.55±4.34)pg/ml,MDA(4.5±1.1)nmol/mg比(9.2±2.6)nmol/mg,MPO(1.98±0.22)U/g比(3.02±0.55)U/g,SOD(77.08±7.14)U/mg比(60.61±6.83)U/mg,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降低TNF-α、NO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对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刘牧林张嘉吴薇刘瑞林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胰蛋白酶抑制剂炎症介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