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围型肺错构瘤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错构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多中年发病,年龄22~67岁,平均43.2岁。16例患者均为肺内单发结节,边界清晰。右肺7例,左肺9例。病灶圆形6例;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3例,其中浅分叶1例,深分叶2例。2例可见胸膜牵线征,1例见血管集束征。病灶直径1.5-5.2cm,平均2.48cm,1例〉5cm。典型爆米花样钙化1例,斑点状钙化2例,环状钙化1例,病灶内只有脂肪密度影3例,既有脂肪密度影又有钙化2例,7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既无脂肪密度影也无钙化。增强扫描:5例无异常强化,11例病灶内软组织轻度强化。结论脂肪和钙化是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典型征象,而边界清晰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亦是重要依据,分叶及胸膜牵线征并不能除外肺错构瘤可能。
- 刘建立
- 关键词:错构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腹盆腔Castleman病的MSCT表现探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盆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分析16例CD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 16例Castleman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分别为10-73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理上,16例CD,其中13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混合型,2例为浆细胞型。16例中均为局限型CD,表现为腹盆腔的单发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2.0-11.0cm间,平均5.6cm,其中,2个肿块见钙化,2个肿块内见点片状低密度坏死灶,1个肿块内见裂隙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其余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强化,且其中1个肿块内见粗大血管影,增强程度和腹主动脉相似。结论均质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及钙化、少数见低密度影是局限性CD的主要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田路刘建立来洪建张英刘英慧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其定性的价值。方法:结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再结合文献,提出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胸壁恶性肿瘤中,4例发生于胸壁软组织(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Askin瘤1例),2例发生于胸壁骨组织(肋软骨肉瘤、肋尤文氏肉瘤各1例)。影像学表现:肿瘤向胸壁外生长3例,向胸壁内生长1例,同时向胸壁内外生长2例,其中5例有明显的胸壁骨质破坏,3例伴有肺转移。结论:X线及CT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肺是否受侵等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 刘建立
- 关键词:恶性肿瘤胸壁X线摄影X线计算机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及临床特点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MSCT表现特征,提高MSCT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SCT平扫、强化的特点。结果21例SPTP患者中胰头部发病9例,胰腺体部2例,胰尾部发病10例;直径≤5 cm者5例,﹥5 cm者16例;CT表现为单发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7例,实性肿块8例,囊性肿块6例;平扫呈等、低密度,边界清晰,内可见出血及条状分隔,有薄包膜,瘤体及包膜可以有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纤维间隔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包膜强化程度低于胰腺正常组织。病理示良性17例,低度恶性4例。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刘建立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X线体层摄影术
-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
- 2006年
- 刘建立
- 关键词:结节病胸部计算机体层成像胸部结节病
- MRI联合糖类抗原125及人附睾蛋白4鉴别诊断Ⅰ型与Ⅱ型上皮性卵巢癌
- 2024年
- 目的观察MR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鉴别诊断Ⅰ型与Ⅱ型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7例EO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35例Ⅰ型及52例Ⅱ型EOC分别归入Ⅰ型组及Ⅱ型组;比较组间常规MRI表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CA125及HE4,分析其单一及联合鉴别诊断Ⅰ、Ⅱ型EOC的效能。结果组间常规MRI表现,包括病灶成分、附壁结节、腹膜扩散、淋巴结转移,ADC值,以及患者CA125和HE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常规MRI表现、ADC值,以及患者CA125及HE4鉴别Ⅰ、Ⅱ型E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4、0.730、0.670及0.708;四者联合的AUC为0.865,高于任意单一项(Z=3.008、2.138、3.005、2.746,P均<0.05)。结论MRI联合CA125及HE4有助于鉴别诊断Ⅰ、Ⅱ型EOC。
- 赵学焕刘秋美丁洁王真真刘建立刘英慧
- 关键词:卵巢肿瘤
- 探讨CT在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CT在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以及神经节细胞瘤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收集2019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患者(无功能组)及25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神经节组)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病理予以确诊,所有患者均通过CT平扫以及动脉期扫描、静脉期扫描和延迟期扫描,对两组的C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神经节组的平扫CT值、最大径、增强三期CT值分别为(23.12±2.27)HU、(5.58±0.54)cm、(34.16±3.38)HU、(29.86±2.97)HU、(42.01±4.16)HU,无功能组的平扫CT值、最大径、增强三期CT值分别为(12.07±1.24)HU、(2.37±0.22)cm、(51.97±5.18)HU、(37.19±3.67)HU、(30.98±3.08)HU,神经节组的平扫CT值、最大径以及延迟期CT值与无功能组相比均较大,且神经节组的静脉期、动脉期CT值与无功能组相比均较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4、5.084、6.814、6.381、6.483,P<0.05)。结论CT能够对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以及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进行有效、准确的鉴别诊断,值得推广。
- 刘建立
- 关键词:CT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 永存骨骺与撕脱骨折的影像学比较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永存骨骺与撕脱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方法。方法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永存骨骺20例及撕脱骨折30例影像特征。结果 20例永存骨骺中,发生在第五跖骨基底部8例,椎体前缘9例,尺骨茎突3例,均具有游离骨块,其斜边与骨干缺损面对应,呈平行直线型,轮廓光整,皮质连续,局部软组织无异常改变等特征,撕脱骨折30例,尺骨骨折9例,腰椎10例,第五跖骨骨折11例,骨块多成游离骨块或部分游离,骨折线与骨干多成横行或斜行,骨皮质欠连续,软组织水肿、积液或积血CT、MRI异常改变等。结论综合运用DR、CT、MRI检查来鉴别永存骨骺与撕脱骨折,最大程度减少误诊、漏诊,以免延误治疗。
- 刘建立刘吉华来洪建田路石养锐
- 关键词:影像学
- 脾脏原发性肿瘤29例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 2017年
- 目的 分析脾脏原发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的平扫及强化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脾脏原发性肿瘤的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 良性肿瘤23例(脾囊肿9例,血管瘤7例,淋巴管瘤3例,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错构瘤2例),临床表现腹部轻微不适或无症状;CT平扫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影,血管瘤、错构瘤可显示斑点状钙化,错构瘤可有钙化或脂肪密度.CT强化,脾囊肿无强化,血管瘤延迟强化,中心填充;淋巴管瘤无强化或间隔轻微强化,肌纤维母细胞瘤或错构瘤强化特点多样.恶性肿瘤6例(淋巴瘤3例,血管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多有腹痛、消瘦等明显临床症状,CT平扫脾脏多肿大,肿块多较大,边界不清,少有钙化,可有转移;CT强化,淋巴瘤强化轻微,血管肉瘤延迟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不均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强化对脾脏原发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刘建立
- 关键词:脾脏原发性肿瘤
- 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骨骺与骨折的数字X线摄影特点探讨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骨骺形态特点及近端骨折的X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21名(其中男性836名,女性585名)6~15岁健康青少年(除外近期外伤)足部斜位片第五跖骨近端骨骺的出现率、形态特点及其走行,并对比观察了44例第五跖骨近端骨折特点。结果285例(20.1%)青少年出现骨骺,形态各异,分别为粟粒状41例(14.5%),鱼鳞片状217例(76.2%),卵圆形10例(3.4%),不规则状17例(5.9%),其中8.3%的骨骺多发不连续,形态遵循骨骺发育规律。骺线多与骨干相平行,少数呈斜形或横行。44例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包括1型粗隆尖部骨折15例(34.1%),2型斜形骨折6例(13.5%),3型横行骨折23例(52.4%);骨折块形态多不规则,骨折线锐利,常为横行,骨折与其周围解剖结构特殊性及受伤机制有关。结论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骨骺及骨折形态多样,各具特点,正确认识对提高诊断符合率尤为重要。
- 刘建立刘吉华来洪建张兴安
- 关键词:青少年跖骨骨骺骨折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