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欣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老子阴阳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探讨了老子阴阳思想的由来、内涵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老于阴阳思想进行了一些大胆的质疑。
- 刘长欣
- 关键词:阴阳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 关于《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部分注译与陈鼓应先生商榷被引量:1
- 2010年
- 陈鼓应先生在其《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对《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部分的"今译"是:"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有余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我认为这种注译彻底否定或颠覆了老子"报怨以德"的正确思想,主要原因在于其对文中"和"的错读。
- 刘长欣
- 关键词:以德报怨
- 老子“道”和“德”的自然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 2007年
- 老子的"道",主要指形成世界的本原,决定万物的本体,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而老子的"德",其广义是指万事万物合"道"而行的品性,其狭义则指人的合"道"而行的品性。"自然"是老子"道"与"德"的本质特征。"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体"德"用,二者辩证统一于万物之中。老子哲学的主要意蕴就是依"道"而立"德"、立"德"而明"道"。老子对"道"的预设与描述体现出老子哲学理论思维的形上视域,老子对"德"的揭示与规定标志着老子哲学实践关怀的形下向度。
- 刘长欣陈利利
- 论道德行为的利己性被引量:1
- 2001年
- 在社会伦理关系中 ,利他的道德行为同时具有利己性 ,这种利己性主要体现在 :道德行为可以使人趋利避害 ,归顺社会 ,获取经济效益 ,赢得他尊他爱 ,并促进人格完善 ,实现生命超越。利他是道德的外在价值或社会价值 ,利己是道德的内在价值或个体价值。只要是利他的道德行为 。
- 刘长欣
- 关键词:道德行为伦理关系
- 灵魂以及灵魂与肉体之间——我国早期哲学中的人学探秘被引量:3
- 2004年
- 作为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灵魂是人的内在本质或内在规定性,它携带着生命历程的进化信息,是人的先天秉性;它提供了生命的初始能量,是人生命的原动力。人的生命现象实际上就是灵魂与肉体的辩证统一过程。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是人生命的开始,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是人生命的终结。中国早期哲学尤其是道学与佛学基本上正确地把握到了灵魂这种生命本体的客观存在,并准确地认识到了灵魂与肉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 刘长欣
- 关键词:灵魂肉体辩证统一
- 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趋向被引量:4
- 2002年
-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十分紧迫的发展任务。发展不仅指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进步 ,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 ,因此 。
- 刘长欣景雁琚
- 关键词:社会社会主义
- 中国儒家文化与现代人权观念的相融与排斥被引量:1
- 2002年
- 人权是现代法制以至道德伦理思想的核心。现代人权标准的真正实现需要文化环境的保障。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人权观念既有相融性 ,也有排斥性。我们应继承其重教、仁爱、德治、民主等思想 ,批判其封建纲常思想以及过分的社会本位主义和道德本位主义观念。
- 穆丽霞刘长欣
- 关键词:人权儒家文化排斥
- 儒家“仁”学伦理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爱人"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伦理内涵;"忠"、"恕"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与要求;"为万世开太平"——构建和谐社会、"为生民立命"——实现人文关怀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主要伦理目的;因爱而爱、用爱换爱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伦理根据与伦理意蕴。
- 刘长欣
- 关键词:仁爱伦理和谐社会人文关怀
- 论民主的质、量、度
- 1998年
- 刘长欣
- 关键词: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实践质与量选举制度
- 老子的“道”与“德”及其伦理设计
- 2008年
- "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本体,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法则或规律,而"德",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合"道"而行的自然品性。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就是"反",由此,形成了老子与众不同的首先以"失"致"德"、然后以"德"致"得"、最后实现以"失"致"得"的伦理设计,这种基于对自然规律体认和社会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具有和谐人际、秩序社会的深刻意蕴,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魅力独具,价值永存。
- 刘长欣綦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