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霄

作品数:10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5篇胸腔
  • 5篇胸腔镜
  • 5篇镇痛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肿瘤
  • 4篇肺癌
  • 4篇肺癌根治术
  • 3篇镇痛效果
  • 3篇手术
  • 3篇椎旁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术后恶心
  • 2篇术后恶心呕吐
  • 2篇椎旁神经
  • 2篇椎旁神经阻滞
  • 2篇椎旁阻滞
  • 2篇胃癌
  • 2篇恶心呕吐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10篇张云霄
  • 6篇陈冀衡
  • 6篇范志毅
  • 4篇谭宏宇
  • 2篇李晓曦
  • 2篇陈克能
  • 2篇黄川
  • 2篇于玲
  • 2篇曾凡荣
  • 1篇万有
  • 1篇王祥瑞
  • 1篇王保国
  • 1篇范梦颖
  • 1篇金云玉
  • 1篇孔国华
  • 1篇李萍
  • 1篇董长江

传媒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择期胃癌根治手术的499例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结果499例胃癌患者中,发生术后吻合口瘘23例(4.6%)。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有切除范围大(OR=2.633,P=0.045)、术中发生低血压(OR=4.617,P=0.007)、术后疼痛(OR=2.838,P=0.022)和饮酒史(OR=2.809,P=0.022)。结论切除范围大、术中发生低血压、术后疼痛和饮酒史是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马江涛曾凡荣张云霄李硕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胃肿瘤吻合口瘘
经皮多穴位电刺激对预防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后溪-支沟穴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4例,年龄18~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麻醉诱导前30min于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连接经皮穴位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设置频率为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E组)电刺激强度为引起感觉阈的2倍,经皮穴位假电刺激组(C组)电刺激强度仅为引起感觉阈的强度。E组患者于诱导结束后继续经皮穴位电刺激,强度为30mA,直至手术结束,C组不给予经皮电刺激。术中维持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前及手术过程中均不给予止吐药物。术后6、24和48h对患者进行30min经皮电刺激,E组和C组的频率和强度均与麻醉诱导前30min一致。随访患者PONV情况、使用补救止吐药物情况、VAS疼痛评分及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E组拔管后即刻、术后6、24、48h恶心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术后24h的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6h及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h的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使用补救止吐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后溪-支沟穴对预防PONV有效。
李晓曦陈冀衡范志毅张云霄
关键词:针刺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术后恶心呕吐胸腔镜肺切除术
超声引导下后路椎板阻滞与椎旁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后路椎板阻滞(retrolaminal block,RLB)和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后路椎板阻滞组(RLB组)、椎旁阻滞组(PV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8例。RLB组与PVB组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术侧神经阻滞(RLB组引导穿刺针至椎板后表面,PVB组引导穿刺针进入椎旁间隙),两组均单次注入0.5%的罗哌卡因20 ml,C组不予阻滞。三组病人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均连接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三组病人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1 min和5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去氧肾上腺素、瑞芬太尼用量;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记录三组术后2 h、8 h、12 h、24 h和48 h静息状态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及恶心呕吐、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和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病人84例,最终76例完成研究(RLB组25例,PVB组25例,C组26例)。RLB组与PVB组切皮后1 min和5 min的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及术后静息状态2 h、8 h、12 h、24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RLB组与PV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VB组相比,RLB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少(32%vs.76%),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明显减少[0(0-0.9)μg/kg vs.2.6(1.2-3.3)μg/kg]。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B组与PVB组均未出现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RLB和PVB联合全身麻醉均可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切皮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能够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RLB组术中血流动力
李宗超张云霄谭宏宇张艳王保国
关键词:超声引导椎旁阻滞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分时段递减羟考酮镇痛方案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9年
目的:探索分时段递减羟考酮镇痛方案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入组患者60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29例。两组均行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照组:PCIA背景输注速率持续不变,设定为1 mL·h-1;试验组:PCIA背景输注速率分时段递减,于术后0~4,4~12,12~48 h分别设定为3,2,1 mL·h-1。两组患者PCIA药液配方及其他参数设定均一致。主要研究终点:术后4,12,24和48 h动、静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研究终点: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用药量;患者镇痛满意度;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镇痛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4和12 h动、静态及术后24 h动态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无效/总按压次数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镇痛泵总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分时段递减羟考酮镇痛方案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且不增加术后镇痛药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张云霄谭宏宇董长江范志毅
关键词:羟考酮术后镇痛腹部手术
术前焦虑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2
2019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常伴焦虑,影响术后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前焦虑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焦虑患者44例(焦虑评分≥8分)纳入焦虑组;非焦虑患者56例(焦虑评分<8分)纳入对照组,术后随访患者早期预后指标。主要研究终点: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次要研究终点:患者总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恶心呕吐及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镇痛药和补救止吐药用量。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焦虑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5.1±2.5)d vs(4.0±1.3)d,P<0.01;(10.9±4.0)d vs(9.1±4.1)d,P<0.05];术后VAS评分、恶心及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4.7±1.9)分vs(2.6±1.8)分,P<0.001;40.9%vs 16.1%,P<0.01;36.4%vs 20.7%,P<0.05];术后镇痛药和补救止吐药用量增多[(72.5±8.9)m L vs(68.2±9.4)m L,P<0.05;(2.1±2.9)mg vs(0.9±1.9)mg,P<0.05]。结论术前焦虑可影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术后VAS评分、恶心及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术后镇痛药及补救止吐药用量。
张云霄李宗超陈冀衡范志毅
关键词:焦虑肺肿瘤胸腔镜术后恢复
围手术期管理对胃癌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管理中影响胃部肿瘤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中接受胃部肿瘤手术的8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4 h内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为因变量,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恶心呕吐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ONV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饮酒史、不吸烟状态、化疗史、依托咪酯的应用、术中晶体液>20 mL/kg、术中胶体液>10 m L/kg、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为围手术期管理中影响胃部肿瘤手术病人PONV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4.32,95%CI 2.89-6.45,P<0.001)、手术时间≥3h(OR 1.66,95%CI 1.00-2.74,P=0.049)是PONV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OR 0.61,95%CI 0.39-0.97,P=0.038)、胶体液量>10 mL/kg(OR 0.48,95%CI 0.32-0.74,P=0.001)降低了PONV的风险。结论女性、手术时间≥3h是PONV的危险因素。胃癌手术病人术中胶体液量>10 mL/kg,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李硕曾凡荣张云霄于玲马江涛谭宏宇
关键词:恶心胶体液胃切除术
椎旁阻滞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8
2015年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疼痛质量管理与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关,优化围术期镇痛方法,进而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从而减轻甚至避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区域阻滞对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本研究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单纯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复合全麻组(GP)组。G组采用静脉诱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GP组诱导前患者清醒时行PVB,PVB效果通过测定阻滞范围来判断,PVB起效后静脉诱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两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静脉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分别于术后2 h、24 h和48 h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按压次数以及镇痛药用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样本,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的浓度。结果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岁-70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 kg/m2-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级或II级。术后2 h,GP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13);术后24 h,GP组患者的VAS评分也明显低于G组(P=0.025);GP组术后24 h、48 h启动自控按钮次数明显少于G组(P值分别为0.021、0.026);GP组24 h、48 h PCIA泵的输注总量明显低于G组(P值分别为0.006、0.011)。术后24 h,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P>0.05);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前后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
陈冀衡张云霄黄川陈克能范梦颖范志毅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肺叶切除术肿瘤标志物
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64例,年龄18-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2例。针药复合组(A组)32例,对照组(C组)32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术中持续及术后3次(术后6 h、24 h、48 h)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术前、术后电刺激强度为引起感觉阈强度2-3倍即10-15 m A,术中麻醉期间刺激强度为30 m A,刺激部位是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30 min/次;C组也以相同的装置和时间点连接在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处但以较小电刺激强度4 m A进行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IA)。术后6 h、24 h、48 h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的用药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A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镇痛泵用药量及术后6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有效按压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以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张云霄陈冀衡万有王祥瑞范志毅黄川陈克能孔国华李晓曦
关键词:全身麻醉肺癌镇痛
地塞米松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多模式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多模式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入室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地塞米松10 mg(2 mL)或氯化钠注射液2 mL静脉注射,常规麻醉及手术,术后连接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主要研究终点:术后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研究终点:术后镇痛药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术后24 h动、静态及48 h动态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24 h镇痛泵用药量及补救镇痛药剂量较低(P<0.05);术后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及无效/总按压次数较低(P<0.05)。结论:围术期地塞米松可降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安全有效用于此类患者多模式镇痛。
张云霄李宗超陈冀衡
关键词:地塞米松胸腔镜手术肺癌多模式镇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与全麻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肿瘤侵袭和转移风险的比较:VEGF和MMP-9血浓度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浓度,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与全麻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肿瘤侵袭和转移风险.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40例,年龄30 ~ 64岁,性别不限,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全麻组(G组)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PG组全麻诱导前,局部注射0.375%罗哌卡因5 ml行患侧T4-7椎旁神经阻滞.两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 ~2%)、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0.3 μg·kg^-1·min^-1及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分别于麻醉前和术后24 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VEGF和MMP-9的浓度.结果 与G组比较,PG组术后血浆VEGF和MMP-9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与全麻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肿瘤侵袭和转移风险明显降低.
陈冀衡范志毅张云霄金云玉李萍
关键词:肿瘤侵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