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的发病和死亡趋势,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其影响,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相关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BV相关肝癌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及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所有统计分析均在R4.2.3以及APC Web Tool中完成.结果1990-2019年,男性HBV相关肝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从1995年峰值30.6/10万和30.2/10万,逐年降低至2005年的11.8/10万和11.4/10万,之后基本平稳.女性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1995年之前均维持在6.0/10万左右,1995-2005年快速降至2.3/10万,之后逐年缓慢降至2019年的1.7/10万和1.6/10万.APC模型分析表明,1990-2019年,男性HBV相关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净变化值分别为-4.25%和-4.80%,女性分别为-5.68%和-6.14%.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倒"V"型变化,年龄效应在50~55岁达到顶点;时期效应在1997-2007年快速下降,之后男性发病率时期效应略有回升,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时期效应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男女性队列效应总体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年以来,中国HBV相关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但考虑到中国人口规模以及老龄化程度,HBV相关肝癌仍对中国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压力,需加强相关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广泛应用以来,HIV-1感染者的期望寿命显著延长,随之而来的艾滋病相关及非艾滋病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增多,其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甚至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1]的发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引起ONFH 的病因可以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但艾滋病合并ONFH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导致人们对其致病因素及特点缺乏深入认识. 本研究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为HIV感染进行HARRT后合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HIV阳性患者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认识及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