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敏

作品数:3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艺术
  • 9篇文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电影
  • 5篇艺术
  • 5篇繁花
  • 4篇影片
  • 4篇文学创作
  • 3篇电视文学
  • 3篇电视文学创作
  • 3篇视听
  • 3篇文艺
  • 3篇爱情
  • 2篇星座
  • 2篇叙事
  • 2篇中国电影
  • 2篇双子星座
  • 2篇情人
  • 2篇情人节
  • 2篇纵论
  • 2篇文化
  • 2篇文艺电影
  • 2篇写作

机构

  • 27篇江西省社会科...
  • 12篇复旦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江西电视台

作者

  • 38篇李志敏
  • 2篇汪余礼
  • 2篇翁良平
  • 1篇刘清荣
  • 1篇刘忠林

传媒

  • 10篇电影评介
  • 9篇老区建设
  • 5篇戏剧之家
  • 3篇电影文学
  • 2篇写作
  • 1篇理论导报
  • 1篇戏剧文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华夏文化
  • 1篇四川戏剧
  • 1篇视听界
  • 1篇电影画刊
  • 1篇艺苑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8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子星座:视听本体·文化内蕴——浅论电影批评的写作
2011年
成功的电影批评应是小切口、深开掘,视听本体与文化内蕴相辅而行的。那是一种能指(文本)与所指(本文)的搭配,造型(形式)与叙事(内容)的双赢。而这要求批评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修养与专业素养,齐备一颗锦心与一支妙笔。
李志敏
关键词:电影批评文化内蕴
试论高行健的戏剧理想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高行健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开拓者,他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建构着自己的戏剧理想。他是一个自觉的戏剧理论追求者,吸收传统,借鉴西方,探讨了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假定性和剧场性,确立了话剧艺术的现代意识。同时,高行健还以自己的创作成果忠实地践行着自己的戏剧观念和戏剧理想。高行健理想与实践兼具的先锋探索在中国当代剧坛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志敏
关键词:高行健假定性
麦克白形象新论
2012年
麦克白的深刻与强大,在于他坚强而高贵的人格,这种人格同时包含着行善与作恶的两种可能性,并且,如果他选择前者,他完全可能成为一名功泽世人、彪炳史册的大英雄。因此,麦克白的悲剧,是一个高贵的人格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
李志敏
关键词:悲剧
赣生繁花(中)--江西60年(1949-2009)电视文学创作之回顾与反思
2012年
江西60年电视文学以1980年——江西首部电视剧《豆蔻花开》诞生的年份为起点,创作历程分为起步(1980年代)、发展(1990年代)和成熟(新世纪)三个阶段:80年代起步期艰难前行,却勇于探索、孜孜以求;90年代发展期兢兢业业、步步为营,却少有长篇大作与走在全国前列的上等佳作;新世纪成熟期奋进努力、捷报频传,则需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李志敏翁良平
分裂与重整——《哈姆莱特》新解
2011年
《哈姆莱特》所演绎的并不是一个封建宫廷内阴谋残杀与血腥复仇的故事,而是一个灵魂向肉身复仇并在分裂中重整的故事。在该剧里,哈姆莱特的自我分裂成了两半,一半在人间、在肉身,凭血性冲动孟浪行动,一半在冥界、在灵魂,以神灵的目光审视着地上发生的一切。莎翁塑造出哈姆莱特这样一个极端清醒的王子形象,是要提醒人认清自身所处的现实(包括自身人性中潜在的恶),同时不忘崇高的理想,从而让人性、人的灵魂向好的可能性发展。
汪余礼李志敏
关键词:崇高理想
一样的品牌,不一样的神话和寓言——美国西部片与中国西部片之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一、历史·涵义 自1903年鲍特《火车大劫案》始,历经以汤姆斯·英斯《克朗狄克的卡门》(1915)、詹姆斯·克鲁兹《篷车》(1924)及约翰·福特《铁马》(1924)为代表作的形成时期(1915一1924),美国西部片于1939年以约翰·福特《关山飞渡》为标志臻于成熟。40至50年代,以金·维多《太阳浴血记》(1946)、
李志敏
关键词:西部片寓言神话
再生繁花:视听·境界(上)——20世纪国产文艺电影纵论被引量:2
2007年
文艺片(文艺电影)这一概念于大陆港澳台均已通用多年,却一直无任何权威文献对此作科学界定与命名——学术界于过去的20世纪里没出现过任何对文艺片做梳理与整合的论文或著作,新世纪(到目前为止)依然无任何相关论文或著作面世,有的只是零星的作品与个案批评,没有对一定时段与地域的整合研究。我想文艺电影为介于纯粹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或艺术电影与主旋律电影之间,以情绪而非事件或理念来结构全片,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导演个性特征、承载丰厚文化蕴含的影片类型。
李志敏
关键词:文艺电影文化蕴含
从“一花独放”到“百花争妍”——日美电影档期参照下中国电影档期之盘点与建议被引量:1
2006年
李志敏
关键词:档期《周渔的火车》情人节舶来品
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枪出的硬伤
2015年
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在视听层面沿袭了张艺谋一贯的风格,故事层面还算流畅,但在逻辑上是打折扣的。《三枪》并未能进入到意义的层面,张导试图通过该片表现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无助和荒诞,他想强调偶然性、偶发事件在某些时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体会到了他的此种用意,但力量却十分微弱。相反在此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张导一直以来的艺术理想和他过往作品留下的痕迹。
李志敏
关键词:视听故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
2012年
《建国大业》借演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来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由。该片采纳“一个篱笆三个桩”的聚拢模式展开叙事,刻画人物。《建党伟业》则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串起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通过“三段式剧情”的连缀,诠释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两部影片均采用了“捕捉每个人物最精彩的一两笔”的手法,完成了对人物群像的塑造;两部作品的“故事性”均为建党、建国的历史叙述带来了巨大的传播空间。
李志敏
关键词:《建国大业》《建党伟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