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义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蒂皮瓣术后14天断蒂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估
- 2022年
- 目的评估带蒂皮瓣术后14 d断蒂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断蒂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于21 d进行断蒂,研究组于14 d进行断蒂,比较两组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效果及断蒂后恢复情况,治疗费用情况和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断流试验正常、针刺皮瓣出血、毛细血管反应正常、皮瓣颜色正常、皮瓣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实施修复中,带蒂皮瓣术后14 d断蒂修复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忠义冀希吴杰
- 关键词:手外伤皮肤缺损
- PD-L1促进大鼠断尾再植成活及可能机制
- 2015年
-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对断尾再植成活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断尾再植模型,随机选取40只断尾再植模型成功大鼠,分为两组:PD-L1组(术后立即环手术切口浸润注射重组大鼠PD-L1蛋白生理盐水溶液)和生理盐水组(术后立即环手术切口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1ml),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ELISA检测手术前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样本中PD-L1水平,应用重组大鼠PD-L1蛋白干预断尾再植大鼠的断尾成活,评价术后断尾发生血管危象请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断尾再植大鼠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PD-L1水平显著增高(<0.05),至术后48 h时达最高值,之后开始降低,至术后7d接近术前水平。经重组大鼠PD-L1蛋白干预的大鼠断尾血液循环较好,血管危象发生几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与正常大鼠相比,PD-L1蛋白干预组、生理盐水干预组断尾再植鼠尾组织中VEGF、CD3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0.05),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PD-L1蛋白干预组术后48h鼠尾组织中VEGF、CD34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0.05),术后12d鼠尾组织中仅见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0.05)。结论 PD-L1促进断尾再植成活可能与上调VEGF及CD34表达相关。
- 韩操李忠义王正东颜南韩晓锐朱世龙
- 关键词:断指再植程序性死亡受体-1血管再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给骨缺损的修补及自体骨移植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大局限。目的:以含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载体复合支架材料植入骨缺损的同时,向植入处微环境内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从而达到增强骨修复能力,改进修复效果的目的。方法:选择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45只,建立双侧前臂桡骨中下段骨-骨膜缺损模型,然后将实验兔等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均于左侧髂骨和股骨转子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与不同材料体外复合,植入兔桡骨干10 mm缺损处。实验组兔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藻酸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C;对照组兔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藻酸钙;空白组兔双侧缺损处均不植入任何材料,自然愈合。结果与结论:植入后30,60,90 d各组之间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兔缺损修复部位骨痂和移植物化骨及材料降解明显快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但对照组和空白组兔缺损修复部位残存物明显多于实验组。实验组兔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和空白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兔自然愈合后90 d骨缺损均无愈合。说明植入体外培养移植物的同时向该植入微环境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等有利骨修复,提高骨损伤的愈合。
- 韩操马宁李忠义王正东颜南朱世龙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移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干细胞骨缺损脱钙骨藻酸钙
- 利用外固定架进行神经牵引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观察
- 2019年
- 目的通过缓慢延长神经的方法治疗大段神经缺损,并与传统的腓肠神经移植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共入选17例周围神经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外固定架对缺损神经进行缓慢延长,每日1 m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腓肠神经移植方式治疗神经缺损。术后1年对比两组BMRC神经功能评定等级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测量修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感觉传导。结果两组MBRC功能评价优良率:观察组87.5%,对照组88.9%,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运动电位潜伏期(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分别为(38.32±3.42)、(6.63±1.15)、(45.34±3.12);对照组为(39.71±3.17)、(6.40±1.25)、(46.75±2.1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自制的外固定架对大段缺损的周围神经进行牵引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李奇牟怡平吴杰李忠义
- 关键词:外固定架周围神经缺损神经移植
- 生物羊膜在手外科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手外科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接受手部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断指再植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羊膜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个月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断指成活率及肌腱、神经血管粘连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2、4个月手指TAM分别为(185.2±10.6)、(221.4±12.2)°,大于对照组的(174.5±9.7)°、(205.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断指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腱粘连率和神经粘连率分别为3.33%、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中应用生物羊膜治疗不影响断指成活率,且能有效防止肌腱和神经血管粘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忠义
- 关键词:生物羊膜断指再植术手外科肌腱粘连
- 肌腱转位术治疗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肌腱转位术治疗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肌腱转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桡神经支配指总伸肌的肌电图水平及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结论 采用肌腱转位手术进行治疗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兴奋度,促进功能恢复,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 吴杰李忠义韩操
- 关键词:肌电图
- 兔骨髓细胞与PLGA/HA多孔支架和人同种骨植入材料(异体骨)相容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型多孔聚乳酸乙醇酸(polylac-ficglycolic acid,PL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复合支架材料(即PLGA/HA)相容性。方法兔骨髓基质细胞(即BMSCs)用贴壁法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分别与实验A组(含10%HA的PLGA/HA和实验B组(即异体骨)行体外复合培养,定性和定量法检测材料表面BMSCs的黏附能力和增殖活力以证实复合体成骨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可见兔BMSCs生长,并在支架材料表面形成钙结节,两组细胞黏附和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兔BMSCs与PLGA/HA支架材料和的异体骨具有相似的体外相容性,PLGA/HA可以作为异体骨替代材料。
- 李忠义冀希
- 关键词:异体骨
- 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及其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58例手部小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29例和观察组(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组)2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感染率及术前、术后3、7d的促炎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应激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术后3d及7d观察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IFN-γ、TNF-α及IL-8水平分别为(11.01±1.38)pg/ml、(22.32±2.53)pg/ml、(3.53±0.52)ng/ml、(13.82±1.55)pg/ml及(8.24±1.19)pg/ml、(16.86±1.71)pg/ml、(2.24±0.35)ng/ml、(10.25±1.37)p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手部小创面患者感染控制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也相对更好,其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 李忠义于宁李晓芳韩超周仁义冀希
- 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局部解剖与临床应用
- 2014年
- 目的对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局部解剖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手指背部皮肤缺损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36例及对照组(腹壁皮瓣修复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二次手术率及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等。同时选择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纤维局部解剖观察。结果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血管为网状,在距离肱骨内上髁近端大约1em的位置有一逆行于臂内侧皮下组织内的恒定皮穿支,可以为臂内侧远2/3的范围提供血液供应。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二次手术率及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5例进行了二次手术,住院时间14—24(18.3±3.8)d,上述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肘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中应用臂内侧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可靠、简便,皮瓣成活率高,瘢痕少,具有较好的美观度。
- 李忠义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