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川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母婴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疫苗
  • 2篇孕妇
  • 2篇肿瘤
  • 2篇转移酶
  • 2篇阻断
  • 2篇胃癌
  • 2篇胃肿瘤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甲状腺...
  • 2篇先天性甲状腺...
  • 2篇效果及影响

机构

  • 10篇北京市朝阳区...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淄博市妇幼保...
  • 1篇天津市妇女儿...
  • 1篇石家庄妇幼保...
  • 1篇长春市卫生局
  • 1篇济宁市妇幼保...

作者

  • 15篇王川
  • 6篇姜晶
  • 4篇牛俊奇
  • 4篇王崇
  • 4篇武兴
  • 3篇孔菲
  • 2篇曹雪源
  • 2篇黄丽辉
  • 2篇文思敏
  • 2篇程晓华
  • 2篇李杰
  • 2篇贾志芳
  • 2篇曹东慧
  • 2篇尤丽丽
  • 1篇刘辉
  • 1篇刘清明
  • 1篇韩军宁
  • 1篇关毅
  • 1篇傅新星
  • 1篇刘冬鑫

传媒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国妇幼卫生...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校医
  • 1篇预防医学
  • 1篇第七届中国生...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枕骨大孔区分化型横纹肌肉瘤伴广泛粘液变性1例
本文旨在报道我院手术切除的1例颅内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手术和病理结果,从而对颅内横纹肌肉瘤的发病类型和诊治经验给予一定补充及讨论.患者,女,19岁,于2014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疼,呈间断性,程度轻,休...
王川李文森李福斌李毅平关毅
868例妇幼机构转诊儿童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妇幼机构转诊儿童的临床听力学特点及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由北京市各妇幼机构转诊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门诊进行听力诊断的儿童共868例,均接受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等听力学测试。根据儿童确诊年龄分为0~<3月组(242例)、3~<6月组(328例)、6~<12月组(180例)和≥12月组(118例),对比分析各组听力诊断情况、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以及高危因素与听力损失发生的关系。结果:868例儿童的确诊年龄为(7.13±8.29)个月。确诊听力损失488例(56.22%),听力正常380例(43.78%)。听力损失792耳,其程度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度366耳(46.21%)、中度214耳(27.02%)、极重度151耳(19.07%)、重度61耳(7.70%)。0~<3月组、3~<6月组、6~<12月组、≥12月组听力损失程度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轻度占比0~<3月组高于其他三组(P<0.05),中度占比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占比≥12月组高于0~<3月组(P<0.05),极重度占比0~<3月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听力损失792耳中,感音神经性占67.42%,传导性和混合性分别占20.71%和11.87%。98例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者确诊听力损失58例(59.18%);高危因素者听力损失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颅面畸形(93.75%),耳聋家族史/先天性遗传综合征(61.11%),NICU住院史(46.43%),其他(20.00%)。结论:妇幼机构转诊对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作用;有颅面畸形、耳聋家族史/先天性遗传综合征、NICU住院史等高危因素者听力损失发生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李悦文铖程晓华于一丁王川王璟傅新星刘辉刘冬鑫黄丽辉
关键词:儿童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北京市朝阳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社交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社交能力的关系,为家长和保健医师处理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5所幼儿园1 028名4~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交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4.60%,男童检出率相对较高的分别是性问题(12.42%)、社会退缩(2.85%)和抑郁(2.44%),女童检出率相对较高的分别是多动(6.38%)、肥胖(4.47%)和分裂样表现(3.62%)。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与社交能力存在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社交能力得分高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OR=1.133,95%CI:1.034~1.241)。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可能与社交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可参考其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儿童相处等社交能力的表现情况。
马艳艳尚煜王川吕莹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社交能力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Hep B)后发生免疫低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招募了2012年7月-2015年7月参加HBV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的 1152例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剔除了96例后,共1056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包含HBs Ag阳性/HBe Ag阴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714例,HBs Ag阳性/HBe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342例。HBs Ag阳性/HBe Ag阴性和HBs Ag阳性/HBe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采用不同剂量的免疫接种方案,分别在其出生后2 h内注射10μg或20μg重组酵母Hep B,并联合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1月龄及6月龄时再分别注射一剂10μg或20μg的Hep B。采集末次免疫后1个月的静脉血检测HBs Ag及抗-HBs水平。抗-HBs水平<100 m IU/ml为低应答者,抗-HBs水平≥100 m IU/ml为高应答者。对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来分析新生儿Hep B免疫低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的抗-HBs水平。结果10μg方案组的免疫低应答率高于20μg方案组(5.7%vs 2.0%,χ2=7.278,P=0.007);10μg方案组母体HBV DNA载量及母亲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均低于20μg方案组[(2.90±1.50)log10IU/ml vs(7.73±1.07)log10IU/ml,t=-50.297,P<0.001;0.7%vs 7.0%,χ2=34.552,P<0.001];10μg方案组新生儿的早产率高于20μg方案组(3.2%vs 1.2%,χ2=3.907,P=0.048)。10μg方案组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比例低于20μg方案组(37.8%vs 66.4%,χ2=75.703,P<0.001)。在10μg方案组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比值比=3.31,95%可信区间:1.05~10.40)和人工喂养(比值比=2.67,95%可信区间:1.38~5.07)是新生儿Hep B免疫低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抗-HBs水平较低(P=0.004);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相比,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抗-HBs水平较低(P=
文思敏王崇潘雨辰赵丹王川孔菲牛俊奇姜晶
关键词:乙型
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HBV DNA高载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预防治疗后仍有10%的HBV感染率。对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群体临床开始尝试于孕中晚期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对HBV DNA高载量孕妇妊娠晚期使用替比夫定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抗病毒治疗后母体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是否能继续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母婴双方的安全性、最佳服药和停药时间及母乳喂养等方面作一综述。
王崇曹梦琢王川姜晶李杰牛俊奇
关键词:孕妇
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短期安全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在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短期安全性。方法募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母婴阻断的HBsAg和HBe Ag均阳性,HBV DNA≥2×10~6IU/ml的孕妇;向孕妇说明目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所采用的方法,根据其意愿分为主被动免疫阻断+替比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主被动免疫阻断组(免疫阻断组)。替比夫定组孕妇从妊娠32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至分娩时停药,免疫阻断组孕妇孕期不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2组婴儿产后均接受20μg乙型肝炎疫苗联合100单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免疫;7月龄时婴儿检测HBsAg阳性者为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447例,其中替比夫定组81例,免疫阻断组366例。替比夫定组孕妇平均年龄高于免疫阻断组[(28.8±3.3)岁vs(27.6±3.8)岁,t=-2.55,P=0.01);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10~8IU/ml的孕妇所占比例高于免疫阻断组(82.7%vs 61.5%,χ~2=13.21,P<0.001);2组孕妇在ALT水平、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比夫定组婴儿81例,在7月龄时无HBsAg阳性者;免疫阻断组婴儿370例,7月龄时HBsAg阳性者21例,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5.7%,P=0.02)。2组孕妇均未出现子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现象;2组婴儿在早产率、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免疫的基础上,如在孕晚期对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抗病毒干预,可显著提高HBV母婴阻断率,达到HBV母婴零传播,且新生儿的短期安全性良好。
潘禹辰王崇文思敏王川孔菲牛俊奇姜晶
关键词:母婴传播孕妇
DNMT3b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阐明DNMT3b基因是否为胃癌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447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961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技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DNMT3b基因的rs1569686、rs6119954、rs4911107、rs4911259和rs811866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例组(10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85例患者的癌旁对照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5个SNPs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相近,未发现5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联(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5个SNPs的不同基因型与胃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关联(P>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DNMT3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无关联,DNMT3b基因可能不是胃癌的易感基因。
王川贾志芳曹东慧武兴曹雪源姜晶
关键词:DNA甲基转移酶3B胃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1300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朝阳区设有NICU的机构收治的1300例新生儿为筛查对象,出生48 h后病情稳定时至出院前时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进行筛查,未通过者3月龄行听力学诊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孕周、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颅面部畸形、窒息史、胎粪吸入史等临床资料,分析筛选出NICU新生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并对确诊听力损伤的患儿进行追踪随访至6月龄。结果1300例NICU新生儿中,筛查通过1228例,通过率为94.46%。经TEOAE、AABR筛查及TEOAE与AABR联合筛查的未通过率分别为2.69%、4.48%和6.24%,联合筛查的未通过率高于单独TEOAE筛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37)。筛查未通过的72例患儿经听力学诊断,确诊有听力障碍38例,听力障碍人数占比2.92%。单因素分析显示,胎数、出生体重、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NICU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未通过听力筛查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红素血症、多胎、Apgar评分<10分、NICU住院天数>5 d为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NICU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TEOAE与AABR联合筛查可对单一方法筛查模式进行有效补充,做好NICU新生儿听力的早期筛查和定期的听力学评估十分必要。
王川尚煜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2021年朝阳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质量评价
2023年
目的评价2012—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质量,为提高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收集2012—2021年朝阳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资料,分析筛查率、血片采集合格率、可疑病例复查率,以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等疾病确诊情况,以评价朝阳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质量。结果2012—2021年朝阳区活产新生儿484002人,累计筛查新生儿481395人,筛查率为99.46%,血片采集合格率为99.71%。筛查检出可疑阳性病例4305例,召回复查4148例,可疑病例复查率为96.35%;其中CH、PKU和CAH复查率分别为96.37%、96.79%和95.65%。累计确诊遗传代谢病482例,总发病率为1/999;其中CH 307例,发病率为1/1568;高促甲状腺激素血症103例,发病率为1/4674;PKU 66例,发病率为1/7294;CAH 6例,发病率为1/20233。结论2012—2021年朝阳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复查率均保持在95%以上,需继续完善新生儿筛查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可疑病例召回复查率。
王川赵秋玲马艳艳高倩赵月罗佳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DNMT1基因多态性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阐明DNMT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47例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利用TaqMan SNP技术检测DNMT1的5个SNPs位点(rs16999593、rs10420321、rs2288349、rs2228611和rs2228612)的基因型分布。对447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DNMT1基因rs2228611GG基因型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的患者预后更好,生存时间更长(52.5和42.9个月,Log-rank P=0.006)。在多因素回归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rs2228611GG基因型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32%(HR:0.68,95%CI:0.50~0.92,P=0.013),表明rs2228611位点基因多态是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发现其余4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联性。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MT1rs2228611GA/AA基因多态性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DNMT1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
武兴贾志芳尤丽丽曹东慧王川曹雪源姜晶
关键词:DNA甲基转移酶1胃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