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朗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增订《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必要性及其可行途径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简称《善目》)是一部受学界广泛认可的全国古籍善本联合目录。《善目》著录需修订、体例可调整、善本内涵的讨论与变化、善本信息的变化、港澳台地区善本目录需收录,使《善目》的增订势在必行。引入图像研究法,调整善本标准,构建善本联合目录网络平台,对《善目》进行全面增订,是整体推进《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研究并具有创新性的可行途径。《善目》的增订,将引领版本目录学的发展和古籍整理保护人才的培养,势必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 袁朗吴平
- 关键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葛洪形象接受述略被引量:2
- 2015年
- 葛洪在我国文化史尤其是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著作丰赡,思想博杂,其本人期望能以文儒的形象为后世铭记,但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世人多将其作为道士接受,唐代及宋元时期开始有了文儒、非儒、道士的不同接受态度,明清承前之绪形成了多样化的接受格局并有交叉融合的趋势。对葛洪形象的接受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对葛洪的接受态度,另一方面,葛洪形象接受史其实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缩影,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袁朗
- 关键词:文儒道教化
- 《五论“新子学”》笔谈
- 2020年
- 《汉书·译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诸子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所勾勒的子学图景影响了古人对子学的基本印象,在当代,它已然暴露了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毕竟刻意忽视传统而希望另起炉灶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对于《汉志》这一重要的思想遗产,我们必须正视它、审视它、反思它,进而超越它。关于《汉志》的批判性思考自近代以来成果迭出,近年兴起的以“全面复兴诸子学”为目标的“新子学”研究在这方面又有许多实质推进,如近期方勇教授发表的《五论“新子学”》围绕《汉志》对子学原貌的掩盖、割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空间,引发了学界讨论的声音。故本刊邀请该领域的部分专家就“新子学”与《汉志》的问题各抒高见,以飨读者。欧明俊教授《经学与子学关系论之我见:方勇先生〈五论“新子学”〉读后》一文宏观地把握了古今经、子之学的升降之势,倡导子学与经学在当今实现平等理性对话,认为应反思“尊经卑子”传统观念,同时又要警惕子学消解经学的倾向,警惕另一种“话语霸权”,其持论可谓审慎中和。张涅教授《“新子学”应翻过〈汉志〉这座山》认可《汉志》文献学地位,但反对以此作为价值判断及思想划分的绝对标准,认为“新子学”继承了胡适开创的子学研究传统,其对《汉志》的反思符合子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一见解颇为通透深入。杨玲教授《〈汉书·艺文志〉的局限与子学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则在反思《汉志》的基础上,主张“经子一体”的观念,并列举实例说明了各家间思想的相通性,进一步伸张了“新子学”关于子学整体性的诉求,其论述理据充分,是“新子学”理念在研究上的宝贵实践。李华副教授《由“经尊子卑”到“经先子后”的回归及其文�
- 欧明俊张涅杨玲李华陈志平袁朗
- 关键词:《汉志》经学子学诸子学
- 葛洪《抱朴子内篇》对《庄子》的接受浅析被引量:2
- 2015年
- 葛洪《抱朴子内篇》对《庄子》的接受,是葛氏在构建道教理论及实践体系时对《庄子》的接纳、吸收并通过其主观改造而最终内化的过程。葛洪在承袭《庄子》文辞并化用其典故的基础上,对《庄子》中的基本哲学概念进行了化用与改造以适应道教的理论建设。同时,为了解决道教与道家在"生死"问题上的矛盾,葛洪对《庄子》的"齐死生"论与道教神仙思想进行了调和。魏晋之际是道教理论渐趋成熟的关键时期,葛洪在构建道教理论及信仰实践体系时体现出道教对道家理论的自觉汲取及其在本体论上自我完善的努力,促使道教摆脱了早期"术"的束缚,这在魏晋道教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 袁朗
- 关键词: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