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世玲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急诊
  • 2篇教学
  • 1篇带教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肥厚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脑钠肽
  • 1篇血浆脑钠肽水...
  • 1篇医师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互动
  • 1篇社会互动理论
  • 1篇实习带教
  • 1篇通气
  • 1篇重症
  • 1篇左室
  • 1篇左室肥厚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孙世玲
  • 3篇曹杰
  • 1篇李其斌
  • 1篇王威
  • 1篇方春芸
  • 1篇韦秋文
  • 1篇张伊玲
  • 1篇蒋丰亦
  • 1篇李勇
  • 1篇陶新智
  • 1篇刘艳丽
  • 1篇白玉龙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蛇志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加强临床教学资料收集,提高急诊临床教学水平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资料收集对提高急诊医师临床教学水平的意义。方法分析急诊科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评价临床教学资料收集工作对急诊医师临床教学能力的影响。结果通过狠抓临床教学资料收集工作,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结论重视临床教学资料收集工作,促进急诊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提高急诊科临床教学水平。
曹杰孙世玲白玉龙李勇李其斌
关键词:急诊医师临床教学
老年高血压心室肥厚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6例,对其中48例有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A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并与其中30例无房颤病史的高血压心室肥厚(B组)患者及28例单纯高血压(C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3组患者左房内径无差异的情况下,合并房颤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房颤病史者,且随左室肥厚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的BNP水平明显升高。BNP水平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刘艳丽陶新智孙世玲
关键词:左室肥厚心房颤动B型脑钠肽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急诊科实习带教改革
2023年
文章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80位临床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改组实施社会互动理论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理论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发现,教改组学生的急诊专业知识、病例分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教改组学生的急诊技能操作、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教改组学生对教学课程设置及授课教师教学满意度评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急诊科实习带教改革效果显著。
孙世玲王威韦秋文曹杰蒋丰亦李勇张伊玲
关键词:社会互动理论实习带教急诊科
急救技能操作培训联合现场考核模式在本科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度本科临床专业实习生45名作为对照组,2021年度本科临床专业实习生45名作为研究组,对急救技能操作培训联合现场考核模式在本科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
方春芸孙世玲
关键词:本科
右美托米啶联合丙泊酚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集束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观察
2020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右美托米啶联合丙泊酚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集束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EICU收治的1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成对照组(76例)和研究组(84例),两组患者均先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等进行麻醉诱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行集束化治疗,研究组采用右美托米啶联合丙泊酚行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min、1h、6h、24h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RR)、心脏射血分数(EF)、机械通气过程中的RASS评分、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MAP、HR、RR、EF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min、1h、6h、24h后,对照组患者SBP、DBP、MAP、HR、RR、EF水平显著降低,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SBP、DBP、MAP、HR、RR、EF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RA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的危重患者施行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不仅能达到确切的镇静效果,同时还能维持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降低其机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但应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测,以免其发生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才能全面改善其预后。
孙世玲曹杰周建国何丽娜
关键词:丙泊酚机械通气重症集束化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