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对儒家学派义利观的反思被引量:1
- 2015年
- "义"与"利"何者优先这一问题引发过无数争议。先秦儒家学派倡导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在我国影响深远,其道义上从侧面为古代专制统治者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提供了辩护,极大地压抑了我国古代的商业进步。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指出了儒家义利观的这一弊端,有助于社会形成对商业和商人的理性认识。
- 王新明王晓庆
- 关键词:儒家学派义利观重义轻利社会道德
-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幸福”概念的三个特征及其指向
- 2015年
- 幸福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被亚里士多德视为人的终极追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贯穿于他的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之中,要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理解,就必须将《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视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的幸福概念具有终极性、自足性、实践性三个特征,依据幸福的这三个特征,他考察了人类的三种主要的生活方式,并最终将沉思生活视为最幸福的生活方式。要明白亚里士多德何以单独将静观沉思视为人的终极目的和幸福,就需要从幸福的三个特征中,去领会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幸福及其指向。
- 王新明王晓庆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 协商与选举——两种民主形式间的分歧与互补
- 2015年
- 近来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引起了广泛争论,主要挑战来自于自由主义所倡导的代议制民主理论。协商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理论之间的争论,归属于共和主义理念与自由主义理念之间的分歧,其根源在于对"民主条件"的不同认识,对自由价值的不同理解。通常情况下,自由主义所倡导的以选举为特征的代议制民主是一种间接民主,而共和主义所倡导的参与式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两者适用于不同的民主条件。选举与协商是实行民主的不同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公民意识不断觉醒的时代已具备一定的条件,来实现一种比选举民主更为直接的参与民主。我们应理性对待选举与协商,设计出与现实民主条件相适应的更直接的民主形式,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
- 王新明
- 关键词:自由主义民主共和主义民主条件政治参与
- 论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及其治国智慧
- 2015年
- 毛泽东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开辟了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从早期的《实践论》《矛盾论》到建国后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些著作无一不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哲学的深刻领悟,以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哲学智慧。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王晓庆王新明
- 关键词:毛泽东矛盾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治国理念
- 方法论之争: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革命”被引量:1
- 2015年
- 现代思想史研究中流行着的各种流派,都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向读者展现那些出现在历史中的伟大心灵及其智慧。然而如何实现"哲学分析"与"历史证据"之间的精确结合,还原思想史本来应该呈现的样貌,是每一位严肃的研究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正确的理解思想史,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在1969年写作《观念史中的意涵与理解》一文,在方法论层面展开了对于其他各派的"征讨",这一篇"战斗檄文"引发了当时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斯金纳革命"。理解这一文本是掌握当前思想史研究领域中核心争论的关键,从而为我们正确地研究思想史"迷途指津"。
- 王新明
- 关键词:昆廷·斯金纳思想史方法论剑桥学派
-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意图及其实现手段
- 2015年
- 美国是自"二战"以来的一个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亚洲的地区性强国,对周边国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亚太地区同时作为美国与中国的对外战略重心地带,双方都希望能保持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为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制定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来限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但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重要的贸易伙伴,与美国又有着广泛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既压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又不损害与中国的经济往来,选择通过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来实现其"亚太再平衡"的目的。中国将面临美国重返亚太后引发的一系列地区性政治矛盾所带来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间的矛盾,分化对中国的压制力量。
- 王新明
- 关键词:战略意图
- 从自由走向衰败:魏玛共和国至纳粹政权时期德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变迁
- 2015年
- 十九世纪自由主义的"学术自由、高校自治"教育理念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则,并影响了整个欧洲。随着帝国主义的扩张和一战的失败,整个德国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这一社会现实也导致了当时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追溯这一时期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及其原因,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德国教育的历史,从而反思当今的教育问题。
- 王新明
-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纳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