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丽

作品数:56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文学
  • 12篇历史地理
  • 8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唐代
  • 11篇乐府
  • 8篇乐府诗
  • 7篇教育
  • 7篇考论
  • 5篇文学
  • 4篇元代
  • 4篇诗集
  • 4篇乐府诗集
  • 4篇郭茂倩
  • 3篇诗歌
  • 3篇述论
  • 3篇女性
  • 3篇辑考
  • 3篇汉唐
  • 3篇《乐府诗集》
  • 3篇北朝
  • 2篇元诗
  • 2篇诗人
  • 2篇宋代

机构

  • 36篇首都师范大学
  • 1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48篇郭丽
  • 2篇李克强
  • 2篇张欣

传媒

  • 6篇乐府学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文史杂志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中国典籍与文...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北京舞蹈学院...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2篇唐代文学研究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音乐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舞蹈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求索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盛唐帝王师式诗人与唐诗风骨
2022年
初盛唐帝王师式诗人在推动诗歌表现风骨进程中起到了独特作用。魏徵、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说、李白等风骨倡导者或为帝王师,或以帝王师自许,都是帝王师式诗人;他们在描绘理想社会蓝图的诗中也对文学有所设计,都把崇尚风骨当作理想文学的重要内涵;帝王师期许提高了他们诗歌的思维广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表现力度。具体过程是:魏徵把王通诗歌化成天下的观念转化为诗歌创作风格,写出了《述怀》那样的刚健之作;四杰进一步揭示了义理与风骨的关系,对风骨的形态做了具体描述,写出了一批骨力遒劲之作;陈子昂标举“兴寄”,把风骨这一审美目标变成具体操作方法,写出了《登幽州台歌》《感遇》等骨气端翔之作;张说积极倡导文治,以王霸缘饰文明,大力倡导刚健诗风,造就了一批帝王师式的诗人;高适、李白、杜甫等人行帝王师志业,作刚健之辞,写出了唐诗中最有力量最有价值的诗篇,从书写广度、思想深度、精神境界、思想性格、言说方式等方面印证了帝王师式诗人与唐诗风骨的因果关系。
郭丽
关键词:初盛唐唐诗风骨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族的兴盛及诗歌创作特点——以陈郡谢氏家族为中心被引量:1
201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文学的兴盛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陈郡谢氏家族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其家族文学的兴盛既有复杂的社会历史等外部原因,也有家族内部原因。在这样的社会和家族环境下,谢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也表现出了共同的述祖意识、普遍的隐逸情怀和相似的艺术风格等特点。
郭丽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族陈郡谢氏诗歌
旨切理赡,思洽识卓--评韩林《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2020年
当前关于武则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史学,从文学文化的角度关注的不多。韩林的《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分析了武则天形象从政治符号、消费符号到文化符号的建构与演变过程,剖析了武则天形象对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具有独辟蹊径,不落窠臼;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视野开阔,融汇贯通的特点。该书既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郭丽
关键词:武则天文化
《三台》音乐形态及流传情况考述
2022年
《三台》作为乐府曲调诞生于北齐,在唐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宫调多达十五种;体制既有大曲形式,也有纯器乐演奏形式;所用乐器以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这些乐器多数来自丝绸之路,如觱篥、五弦琵琶等;《三台》还可配舞表演,宋代甚至出现了雷中庆等专擅《三台》舞的舞者。降及元明清,《三台》仍然可歌可舞。直至现代,根据长安古乐半字谱破译的《三台》曲谱仍可表演。由唐代至清,《三台》流传从未消歇,宫廷宴飨、文士雅集,甚至边疆域外皆可见到其表演盛况。
郭丽周阳
关键词:音乐形态
唐代边塞民族乐府《凉州》考论
2018年
《凉州》是唐代民族文化交流孕育出的乐府曲调,在当时流传极为广泛.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的不同解读和对《凉州》乐曲体制问题的讨论上.我这篇论文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澄清学界对《凉州》的一系列误解,二是弄清《凉州》的音乐特点及传播流布,三是分析《凉州词》的特殊创作方式,四是揭示凉州的独特文化内涵.
郭丽
关键词:凉州词《凉州词》王之涣民族文化交流乐府
论唐代燕射乐曲、歌辞归类及相关问题
2022年
郭茂倩《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中未收唐代燕射歌辞,这极易造成唐代没有燕射歌辞的误解。事实上,唐代燕射歌辞大多被郭茂倩归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郭茂倩之所以未将唐代燕射歌辞收入燕射歌辞一类,既是因为唐代燕射乐中杂入新声俗乐,表演仪式性减弱、娱乐性增强的缘故;也受到两《唐书》编纂者在唐代音乐史料取舍上追求纯雅的修史观念影响,认为唐代燕射歌辞达不到“以雅制乐”的燕射歌辞标准。另外,将大量唐代燕射歌辞归入近代曲辞,又正好符合其对近代曲辞的定义。
郭丽
关键词:唐代《乐府诗集》
从《文心雕龙》中所涉及文学家族看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被引量:1
2010年
《文心雕龙》中涉及众多文学家族的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盛况的一个反映,当时的家族教育具有家学兴盛、家训流行两大特点;世家大族巩固门第的需要、儒学的式微和官学的衰落以及选官制度等社会历史原因对家族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文学家族中,陈郡谢氏家族的家族教育和文学成就最为突出,其家族成员在诗歌创作上也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点。
郭丽
关键词:《文心雕龙》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文学家族
相和歌辞研究三题
2023年
相和作为唱奏方式发源很早,至汉代更为盛行,并由此成为一类乐歌的名称。其具体唱奏方式包括器与器相和,器与人相和,丝、竹相继与人相和以及人与人相和。其歌辞并非源自百姓自娱的吟唱,而是职业艺人所唱之辞。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叙论称相和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楚调和侧调五种调式,但在《乐府诗集》实际著录的相和歌辞中,却只收录了前四调的歌辞,并未著录侧调歌辞。这是由于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时参照的《宋书·乐志》因存在阙文而无侧调歌辞的缘故。在《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这一大类下又分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大曲十五曲九小类,其中大曲十五曲并不是与其他八小类并列的一类曲调。
郭丽
论唐代燕射用乐被引量:2
2018年
唐代燕射礼仪包括朝会、上寿、食举、宴飨、大射等活动且这些活动均有音乐表演,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雅乐部、胡部、法部等乐部都曾参与唐代燕射礼表演。唐宋"燕乐"内涵不同,但无论唐人所说"燕乐",还是宋人所说"燕乐",都与唐代燕射用乐实际不相符合,描述唐代燕射用乐和燕射歌辞当慎用"燕乐"概念。唐代燕射用乐既有雅乐,也有俗乐,不能简单将其定性为非雅即俗。
郭丽
关键词:唐代乐部
从诗题标记看汉唐乐府诗创作方式的演变
2018年
汉代乐府诗多数无主名,建安以还乐府诗创作进入有主名时代。此后诗人写作乐府诗时会在固定题名外加上"拟""当""代""赋""系""补"等标记,从中可以看出由汉至唐乐府诗创作方式的演变历程:"拟""当""代"表明诗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写作乐府诗;"赋"标志着诗人有意突破本事而强调乐府诗的文学特性;"系""补"表明诗人们关注写出何种乐府诗,注意力已转移到乐府诗的性质和功用上。这些标记在文献著录中呈现出复杂状态。
郭丽
关键词:汉唐乐府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