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正芬

作品数:21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人工湿地
  • 4篇植物
  • 4篇湿地植物
  • 4篇填料
  • 4篇垂直流
  • 4篇垂直流人工湿...
  • 3篇湿地
  • 3篇水质
  • 3篇污水
  • 3篇湖泊
  • 2篇地域环境
  • 2篇生态床
  • 2篇湿地系统
  • 2篇输液
  • 2篇输液泵
  • 2篇水处理
  • 2篇水处理厂
  • 2篇水库
  • 2篇水力负荷
  • 2篇水质净化

机构

  • 20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北京市自来水...
  • 1篇山东省环境保...

作者

  • 21篇万正芬
  • 20篇卢少勇
  • 8篇李琳琳
  • 6篇国晓春
  • 6篇毕斌
  • 5篇刘晓晖
  • 5篇秦攀
  • 5篇张森霖
  • 4篇孔维静
  • 2篇贾建丽
  • 2篇张学庆
  • 2篇程永前
  • 2篇王骥
  • 2篇李珂
  • 1篇姜霞
  • 1篇赵斌
  • 1篇刘莹
  • 1篇孟伟
  • 1篇李响
  • 1篇张玥

传媒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河水中磷的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在温室内构建的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以芦苇为湿地植物,填充砾石,研究两种水力负荷(0.2和0.4m/d)、3个串联级数、有,无植物等对处理北京市清河河水磷去除的影响,试验共持续144d.结果表明:①在进水P(TP)为0.50~1.77mg/L(平均值为1.15mg/L)、P(DTP)为0.41~1.53mg/L(平均值为0.9mg/L)的条件下,TP去除率随进水P(TP)的升高而升高.②水力负荷为0.2m/d时,有、无植物3级串联系统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8.36%、26.85%;水力负荷为0.4m/d时,分别为32.42%,23.99%,说明低水力负荷与有植物的条件利于除磷.③有植物3级串联系统TP去除率平均值为38.36%,大于2级串联系统(28.30%);无植物3级串联系TP去除率平均值为26.85%,大于2级串联系统(21.81%)和1级串联系统(14.98%),串联级数增加,磷去除率升高.研究显示,水力负荷为0.2m/d时,有植物3级串联系统的TP去除率最高.
卢少勇李珂贾建丽万正芬王国静刘佩佩
关键词:水力负荷植物
低污染水的定义、水质净化与资源化利用被引量:4
2021年
“低污染水”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即在洱海、星云湖、抚仙湖和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防治中得以应用。近年来,关于低污染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本文综述了低污染水的定义与类型、发展脉络、在水体保护中的定位、处理技术和回用等。最后针对低污染水的特点对其处理技术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对低污染水的深入研究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总体思路。
卢少勇国晓春王宇娜万正芬
关键词:污染河水雨水径流农业径流污水处理厂尾水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上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加热箱,加热箱包括内箱体和外壳体,内箱体中设置人工湿地填料层;外壳体周向环绕内箱体的外周,且外壳体与内箱体之间具有密闭的腔室;储液箱...
卢少勇李琳琳孔维静万正芬张森霖国晓春
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
本公开涉及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该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包括用于容纳固定液和目标样品的瓶身;压板组件,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和设置在压板一侧的连接杆,压板用于将目标样品压置于固定液的液...
卢少勇卢洪斌王涛吴永红孔维静王焕华李响李琳琳万正芬刘晓晖刘晓贺
文献传递
一种构建高密植定点复氧固定生态床的方法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应用于水深超过2m左右的湖泊水库的高密植定点复氧固定生态床,包括植株培养系统、植株系统、漂浮器。所述系统采用PVC管,管体由防腐钢丝固定形成固定生态床主体,利用浮力作用悬浮于自然水体中,水上高度10‑...
卢少勇卢洪斌秦攀王骥万正芬李琳琳刘晓晖
文献传递
洱海缓冲带模式识别与不同模式下入湖河流缓冲带段水质被引量:3
2018年
以洱海缓冲带为研究区,利用现场调查与Arc GIS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识别洱海缓冲带模式,分析不同模式下主要入湖河流缓冲带段水质。结果表明:洱海缓冲带共分7种模式,其中模式1面积最大,占洱海缓冲带总面积30.46%;模式4岸线最长,占洱海岸线总长度37.14%;村落紧靠缓冲带内圈的模式,其面积和岸线均占洱海缓冲带60%以上。不同模式下入湖河流缓冲带段水质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劣Ⅴ类,流经模式1即外圈—农田—村落—内圈缓冲带的桃溪、流经模式3即外圈—农田—村落—农田—内圈缓冲带的罗时江、流经模式5即外圈—村落—内圈缓冲带的白鹤溪,主要受缓冲带内农田面源、农村生活源、旅游污染等的影响,水质均为劣Ⅴ类。洱海缓冲带内村落与景区、高施肥种植农田、分散式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的污染,直接影响入湖河流缓冲带段水质。洱海湖岸线系数为2.28,沿岸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易受外源污染输入的影响。应治理临近洱海的村落和农田型缓冲带,削减缓冲带内污染负荷量,减轻对洱海的污染。
万正芬卢少勇金相灿毕斌陈方鑫秦攀李琳琳
关键词:入湖河流面源污染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被引量:22
2017年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长江流域6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外源输入与内源释放是其主要原因,湖泊形态与水文条件也起了辅助作用:6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泊,且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与藻类生长。对于外源中工业和生活源输入,其控制措施相对成熟,通过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入湖营养物含量;而外源中的面源污染则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生态工程(湿地、塘等)防治。对于内源释放,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主要有底泥疏浚、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微生物制剂、生物浮床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但不同湖泊因其物理化学条件差异,适用方法也不同,故各湖采取的内源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论证。控制湖泊内外源营养盐输入的同时,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并保障治理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李琳琳卢少勇孟伟刘晓晖国晓春万正芬
关键词:长江水系湖泊富营养化历史演变
不同覆盖材料对沉积物P、N释放的抑制效果被引量:9
2015年
以百花湖沉积物为实验对象,选取沸石、粘土、生物炭、褐铁矿和高岭土等5种覆盖材料开展模拟柱静态实验,研究上覆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变化规律。在静态模拟柱90 d实验过程中,第45天时上覆水中TN、氨氮浓度最高,分别为8.79和6.10 mg/L。第45天时氨氮浓度最低的是生物炭组,为1.62 mg/L,第45天时TN浓度最低的是粘土组,为1.92 mg/L。第45天后上覆水TN、氨氮浓度下降,实验结束时生物炭组TN和氨氮浓度均最低,其浓度分别为0.74和0.42 mg/L。实验过程中TP浓度不断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空白组TP浓度0.42 mg/L,高岭土组TP浓度最低为0.027mg/L。百花湖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TP,而高岭土覆盖对沉积物中P释放的抑制优于其他4种材料,且在百花湖地区易获得、无污染,故建议以高岭土为百花湖原位覆盖材料。
杨海燕师路远卢少勇万正芬薛巍
关键词:高岭土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高效吸附填料的筛选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中二级处理能削减来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但二级出水的排放量大,氮、磷含量远高出地表水Ⅴ类水的标准,影响受纳水体(河流与湖泊)的自净能力,造成富营养化。如采取经济可行的方法加以深度净化,可缓解对受纳水体...
万正芬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文献传递
不同湿地植物多环芳烃含量及其对湿地多环芳烃去除量的贡献研究
2023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模拟人工湿地6种不同植物体内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析了植物体内PAHs的组成,且研究了植物脂肪与PAHs含量的相关性及植物去除PAHs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进水方式(间歇和连续进水)同一种植物体内PAHs含量差别不大,同种进水方式不同植物体内PAHs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16种PAHs在6种湿地植物体内干重含量为882.50~1328.33 ng/g(dw)。植物体内PAHs含量以2环、3环和4环为主,占比分别为22.23%~39.20%、24.46%~31.44%和20.88%~30.36%。植物吸收积累PAHs的贡献率为0.59%~2.33%,且植物PAHs与脂肪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郭金鹏郭金鹏卢少勇赵斌赵斌张森霖毕斌
关键词:多环芳烃湿地脂肪贡献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